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 黄 星 博士研究生 牛玉俊 信息化战争,我们谁也没有打过。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连美国人都没有打过。按照他们目前的设计,那大概是2030年前后的事情。不过必须承认,和以往任何一次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质变相比,信息化战争来得特别快,对人们战争观念、思维习惯、军事实践的冲击和影响也最为强烈、最为广泛、最为彻底。也许我们只有选择“目不暇接”、 美国新军事变革的领袖人物,对此也是深有所悟,他们总是不忘记提醒自己,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充满了变化,是一个只能看出大致方向、而无法清晰描述其发展前景和目标的动态过程。 换句话说,对这场以信息化为标志的军事变革,以及它所引领和塑造的信息化战争,高度关注、积极投入是绝对必须的,但过早地下结论或者僵化自己的认识,则是绝对危险的。正确的态度,应是用客观的、辨证的、现实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研究它。 只有深刻感觉到的事物,才可能打开理性思维的智慧之门。先从感受最深的地方、从冲击最猛烈的地方开始,是研究战争直截了当的选择—— 三个明显变化 感受深、冲击强的,往往是变化大的东西。那么现代战争较之以往发生了哪些大的、根本性的变化呢?总起来看,恐怕有以下三个方面: 战争越来越可控了。当代,政治对战争的制约力显著增强,战争物质技术基础的信息化,提供了表达政治意志和控制战局的新手段,极大地强化了战争的可控性和有限性,无限目的的世界大战几乎绝迹。把全世界80%以上人口卷入战争,一个国家拥有上千个正规师、上千万军队,为战争生产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坦克、火炮、飞机,一场战争中消灭敌对国家几百万、几千万军队,甚至导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战争,恐怕将永远成为历史了。在国际社会的实时关注和多种干预下,战争很难脱离道义约束打大了、打长了。战争的政治合法性,成为交战双方必须首先争夺的新的道义制高点。力求减少对非军事目标的附带损伤,也成了战争控制的新律条。 信息化主导取代了机械化主导。一言以蔽之,战争制胜的关键要素发生了变化。战争沿着杀伤破坏力不断增长的轨迹发展的历史被改写,对各种机械功率和弹药能量无限扩大的追求,转变为对武器系统和作战行动的精确控制。武器装备信息化和信息装备武器化,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C4IRS系统,成为战争的中枢神经系统,信息能力在战争中发挥主导作用。信息对抗渗透于战争各领域,贯穿作战始终,夺取制信息权成为战争的焦点和夺取战场制权的枢纽。 看看美国人打的近几场战争,一个惯例,就是在高强度、大范围的电子压制和支援下,先出动F-16双机或4机编队,使用反辐射导弹和空对地导弹,打光对方边境地区的雷达;再出动隐形轰炸机和发射巡航导弹,打光对方国土纵深地区的雷达。等到对方成了瞎子、聋子,他才发动大规模的空袭。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总共只损失了2架固定翼飞机(A-10和F-15E各1架)和2架阿帕奇直升机。这和过去那种战争程式还一样吗? 平台中心战让位于网络中心战。网络的发展和运用,降低了单一武器平台的作用,抬高了作战体系和战斗力资源整合的地位。非线式、非接触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样式,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主要特征。作战不再专注于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是着力打击对方的关节和要害,破击对方的作战体系。与此相联系,战场时空在有形与无形、虚拟与现实、进攻与防御之间广泛渗透并频繁变化;交战环境在电磁环境、网络环境、媒体环境等新成分的综合作用下,向交通网、通信网、金融网、电力网等国家赖以生存和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及主要信息源急速扩展。战争再也不是过去那般模样了!离开了网络,战争和作战都将难以进行。所以,美军文件说得最直白:要把网络中心战作为推进军事转型的中心环节,作为实施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基石。 我们把现时观察到的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二战末期典型的机械化战争做对比可以发现,前者与后者最大的区别,是战场高度透明和打击精确快速。也可以说,这是信息化战争独立于战争形态之林的两大断代性特征。 何以见得?因为这两个特征,一个反映“知”的变化,一个反映“行”的变化。一个主要体现在态势感知方面,一个主要体现在作战行动方面。是谁把“知”与“行”这两者协调一致起来的呢?是“通”和“融”两个字。“通”,是作战系统的互联互通;“融”,是作战要素的日益融合。作战系统和作战要素都能够彻底地、全面地通了融了,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也就形成了。 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下面几段话,给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海湾战争以来的新战争告诉人们,当技术使军队可以打击和消灭它所能看见的东西时,看透作战空间的能力就成为在常规冲突中取胜的关键。“看见”与“打击”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可能会影响常规战争的一切。 ——随时看清战场上一切最有价值的目标,直接打击和摧毁我们所能打击的任何目标,将使战场变成最现代化的军队也守不住的阵地。 ——精确武器能够增加摧毁已被发现和追踪目标的可能性,作战后果正在变成谁能看见和谁能躲藏的问题。 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变化!在高新科技的迅猛推动下,昨天的梦想,今天有了希望,明天则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在这个变动的世界中观察和认识事物,需要知识,也需要向过去和未来延伸眼光,还需要加上一点想象力—— 八个发展趋势 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上下扩展我们的视野,努力发散我们的思维和想象,我们不妨使用“八化”也就是一体化、网格化、精确化、实时化、无人化、无形化、智能化和新概念化,来找出和描绘信息化战争从今天走向未来时的可能趋势。 一体化 这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从本质上说,一体化几乎可以等同于信息化。与机械化相比,信息主导下的一体化,是个标志着质变的概念,而不是表明量变的概念。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战体系一体化。信息化战争中,凡是妨碍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整合利用的各种壁垒,将被统统打破,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将合二为一,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机动、打击、防护、保障六大系统融为一体,作战能力将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 二是作战行动一体化。各军兵种的运用完全依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任务随时调整,能量实时聚合,情况判断、决心处置、部队行动的循环周期越来越快,作战效果成倍提高。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比如,英国对“辉煌”号、“无敌”号、“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进行了重大改装,可同时搭载海军、空军、陆军航空兵和地面作战部队,英国三军所有的“海鹞”式、“鹞”式飞机和各式直升机,都能从陆地或航母上起降,这是一体化的一种路子;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研制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是一种通用作战飞机,不但为美国军方节省了100多亿美元的研制费用,而且能够替代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三军服役的几千架F-14/15/16、A-10、AV-8B等各型战机,这也是一种一体化的路子。 网格化 最突出的代表,是GIG(全球信息栅格)和GCCS(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还有大量种类繁多的战术互联网络。美军认为,GIG是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的关键设施。未来的GIG带宽将扩展1000倍,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软件系列电台将取代美军现用的约75万部不同型号电台,全部采用IPV6新一代网络协议,具有更高的端对端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把陆军“陆战网”、海军“部队网”、空军“星座网”集成起来,实现所有作战平台、作战单元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天罗地网”。 GCCS是美军C4ISR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美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任何时间、全球任何地区调动联合部队,并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信息能力。 未来10年,计算机系统将非常强大和易于使用,运行速度至少是现在的128倍,存贮密度将扩大1000倍,600兆的CD-ROM看起来只有针尖那么大,一块方糖大小的永久性记忆装置,将可容纳北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2015年,单个电子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将实用化,纳米结构的微处理器将使计算机的效能提高几百万倍。指挥人员可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先进的传感器和可靠的网络,将提供大量实时信息;“智能工具”软件程序,可以把大量数据整合为图表并形象地显示出来,以便指挥人员快速有效的决策。 第四代通信技术(4G)和像衣服一样的穿戴式计算机,能把整个全球信息系统与装备了“电子心脏”的士兵更紧密地融合起来。这种新式的“理想部队勇士”系统,将使每个士兵和作战平台都成为一体化作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网络可以随身携带,士兵进入战场时自行组建、自我管理,离开战场时自动脱离,从而大大增强了士兵的战场态势意识和自动融入作战体系的能力,使现有的联合作战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提高20倍以上。 精确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制导技术和发动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可实现零偏差,攻击距离达到上万公里,飞行速度达到8~10M甚至更高(美国“快鹰”导弹飞行速度预计为12M),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性能更加完善,打击效能更加出色。 美空军计划到2010年前后,全部淘汰现役的非制导弹药。而其计划建造的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集中配置154枚“战斧”巡航导弹,是威力强大的火力发射单元。美军甚至设想,不必派兵出国,只在美国本土就可对世界任何地点发动高强度精确打击。 实时化 海湾战争中,空袭作战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需要3天,对临时发现的目标很难及时调整空袭计划。科索沃战争中,这一周期缩短到2小时,相当一部分空袭任务可以在飞机升空后重新调整。阿富汗战争,这一周期缩短到19分钟,攻击实时性大大提高。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一周期已被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未来,集侦察、定位打击功能于一体的攻击平台,反应周期的时间几乎为零。 大家知道,数据链,是支撑联合作战中实时指挥控制、实时信息分发的主要手段。LINK数据链、ISR图像传输数据链、多功能弹药数据链、网络数据链等多种新型数据链不断涌现。10年以后,通信容量以吉比特/秒为单位的、具有无限带宽的激光数据链也将面世。设想一下,那将是什么情景? 实时化,把信息优势变成了时空优势、质量优势、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说:“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战场上没有比“早知道、多知道、快决策、快行动”更重要的了。谁赢得了时间,谁就赢得了主动,就能控制更多的空间,争取更大的获胜把握。 无人化 美国有份《21世纪战略技术》报告,里面有个结论让人眼睛一亮:“20世纪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系统。”事实确将如此。比如,美国空军计划2020年前后,将有30%的作战飞机实现无人化。美国陆军的未来目标部队中,无人平台的数量可能超过有人平台…… 目前,军用无人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是无人机。2004年3月和11月,美国的X-43A无人机试飞成功。飞行时速超过11265千米,接近10倍音速。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吸气式超音速冲压喷射发动机,能够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燃烧,大大减轻了平台重量。2025年左右,美军可能装备全球到达无人轰炸机,2小时内可打击全球任何一点。难怪美国人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说这项技术“将使美国空军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太空军队。” 大型无人机,起飞重量超过45吨,武器载荷7吨,续航时间50小时;小型无人机,总重量只有0.5~2.8公斤,续航时间30分钟,可以在每小时55公里的阵风条件下正常工作;长航时无人机,利用太阳能作动力在1.2万米~3万米高空,飞行时间可达6个月到9个月;快速部署型无人飞艇,成本不超过10万美元,可以塞进巡航导弹,发射到100公里的高高空,自动充气展开,旋停在同温层持续监视战场;水下无人攻击母机,可由潜艇发射,精确到达目标区后释放多个自主制导导弹,尔后自动返回潜艇,重复出动;超大型无人飞艇,载荷达到1000吨,能够把一支完整的部队,例如1个4000人的机步旅,直接投送到11000公里以远的战区。 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无人车辆、无人舰艇、智能机器人等。最新的试验,是利用老鼠的脑神经细胞,培养人造脑,可以控制F/A-22飞行模拟器,学习这种复杂技能的时间还不到15分钟。 无形化 “杀人于无形”,“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将由幻想变为现实。肉眼看不见的武器、战场和作战样式,将在微观世界和隐形世界大行其道,使战争变得更加诡异和深不可测。比如隐形通信,不易被敌方截获和探测,还能自动消除电磁干扰;隐形人体,除了隐形作战服和隐形机器人外,还将研制镭射弯曲光线折射装置,这种镭射弯曲光线能够穿透固态物体,使人体透明,成为肉眼看不见的“幽灵”。 微米/纳米和光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走的是另一条无形化道路。微小型武器装备将充斥未来战场。目前,体积只有0.005CM3的微型发动机已被研制出来,蚂蚁大小甚至1微米以下的机器人、灰尘一样的侦察传感器等,即将变为现实。科学家预言,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纳米电子学将用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可以把现在的巨型计算机浓缩成很轻很小的机器,装入上衣口袋。 未来的电子战,将采取不露蛛丝马迹的电子打击,直接摧毁敌方的特定目标,使排山倒海的作战能力向看不见、摸不着的打击能力转变。2004年10月,美国《国防》杂志刊登了美国空军哈尔·霍恩伯格将军的一篇文章,宣称:“我们目前的研究,正在接近胜利的顶点。”“终有一天,电子将取代传统的炸弹和导弹。我们将从空中或者空间发射电子波束,让敌人作战平台的点火系统全部熄灭,把它们变成一堆废铁。” 智能化 庞大的智能化武器家族,可以提供杀伤性和非杀伤性、软杀伤和硬杀伤等多样化的作战手段,为优化组合战法打开一片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除了机器人战争外,还可能出现智能导弹战、智能指挥控制战、智能网络战、智能无人机战、智能坦克战、智能地雷战等等,给信息化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智能化坦克与传统坦克相比,战场反应速度和行军准确率提高96%,攻击力提高80%,防护力提高100%,射击命中率和效率提高100%。又如,军事家和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生物神经芯片已经研制成功,把它植入人的大脑或头盔等装置,可以直接读取神经元信息,并操纵各类控制系统。 新概念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概念武器,包括射束武器、电磁武器、 等离子武器、心理武器、信息武器、地球物理武器、次声武器、辐射武器、湮没武器,还有新机理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例如非致命杀伤武器——胶状或网状物质、巨声或剧烈异味、强侵蚀性化学物质,思维控制武器,失能武器等将层出不穷。届时,战争和作战将发展到新的境界,用现有的军事观念,可能都无法做出准确描述。 举一个例子。美国计划在2008年以前,在 波音747-400型飞机上安装机载激光武器。一次加注可确保200次有效射击,经空中加油后可追加140次射击,每次射击持续时间3秒钟~5秒钟,可拦截、摧毁处于助推加速阶段的敌方弹道导弹,或从12000米高空摧毁位于300公里~600公里飞行轨道上的敌方航天器。新材料也值得特别注意。如具有超强氧化能力,可能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光触媒,特别是纳米二氧化钛。只要有阳光照射,甚至只要有光线,它就能够自动清污、防腐、杀菌,消除异味,武器不用擦拭,衣袜不用换洗,伤口不易化脓,作战保障大为简化。 信息化战争的上述8种发展趋势,也许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来得快些,有的来得慢些,有的能够完全实现,有的未必全如所愿,但它们迟早会改变我们今天研究和面对的初级阶段信息化战争。 当新的浪潮袭来时,当新的转型发生时,要想认识和驾驭战争剧变这匹“烈马”,解放思想“换脑筋”是第一位的—— 观念必须先变 回到眼前的现实。这些感受和冲击,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首先和主要的,恐怕应该是战争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譬如说: 确立“信息是第一战斗力”的观念。信息主导,本质上强调的是信息第一,是对原来数量规模型人力、物力的改造和提升。难道不是这样吗?机械化战争,军队的规模不断放大;信息化战争,军队的规模逐渐缩小。军队的速度、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出现了革命性的增长。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三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完全改变了。如今是“信息流”链接和引导“物质流”,用来释放“能量流”;是信息链在驱动指挥链,控制链和打击链。美哈佛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安东尼·欧廷格教授对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作用所作的一个描述就很值得关注:“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不存在;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意义。” 确立“破网取胜”的观念。敌人形成新的作战能力主要靠什么?是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是既强大又脆弱、一旦使用就无法离开、让它的主人又爱又怕的复杂技术系统。未来战争中,如果不首先破坏掉敌人体系化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就无法抓住作战指导的枢纽,取胜将十分困难,并可能付出很高的代价。这个道理应了中国人一句老话,问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回答说:从来处来,到去处去!你的新型能力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根子在哪里,我就向哪里下手,从根子上破坏你。还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要的就是完全主动作战。 确立“克敌制胜功在平时”的观念。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战争对信息的高度依赖,信息数据的海量增长,已经使战略主动权的争夺向战前转移。其实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在平时就已见分晓。大家不妨仔细想一想,战场是战时透明,还是平时更透明?我们对战场和地理环境信息的获取,主要靠平时积累,还是靠战时突击?答案当然是简单明了的。 苏联有位哲学家曾告诫那些在历史大变革面前迷茫的人们要永远牢记两条真理:一是假若后人总是不肯推翻自己所承袭的传统,那么恐怕到现在我们还生活在洞穴之中;二是假若我们总是一味地否定传统,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又会重新回到洞穴中去。 这告诫,同样适用于对观念转变的把握、对战争趋向的认识、对军队建设的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