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端计划推动智能城市建设
来源:重庆晨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据重庆日报消息 内陆重庆要如何实现高端信息化,建成云端智能城市?昨日,市长黄奇帆在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六届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对外明示建设路径:重庆以“云端计划”推动智能城市建设。  信息化改变世界

  重庆为何把目光瞄准城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

  黄奇帆说,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加速器,伴随通信技术的突破,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技术更新创造了许多新的产业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网店、即时通信等;另一方面,新的信息技术推动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放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

  当今社会信息化浪潮得益于三个要件:一个是个人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终端的发展,使信息接收更及时快捷;二是互联网、3G等通信技术的提升,为信息资源的高速传送提供了支撑;三是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黄奇帆说,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二是推动产业改造升级,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比如以电子政务为平台,开发城市管理有关的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地理等信息资源,建立起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1”体系推动端计划

  建成云端智能城市,重庆是否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底气?

  黄奇帆表示,重庆实施“云端计划”,推动云端智能城市发展。这“云端计划”中的“云”是指云计算,而“端”是指终端的生产。

  过去两年,重庆已引入惠普、宏碁、华硕等三大电脑品牌商,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六大代工商及300多家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厂商云集重庆,形成了“3+6+300”的产业集群,具备1亿台笔记本电脑及1亿台其他电子产品包括打印机、服务器、路由器等通信设备的生产能力,总的终端设备生产规模一年将达2亿台件。

  身处内陆的重庆,凭什么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做到“无中生有”?秘诀就是“3+1”的独特优势。

  黄奇帆说,所谓“3”,就是把电脑加工产业涉及的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这三个物流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第一进项物流,重庆创新改造沿海加工贸易进项物流的运行模式,实现80%零部件本地造,形成了“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模式,成本几乎归零。第二出项物流,过去内陆产品出口,要先运到沿海再出关,现在开通了重庆到新疆再到欧洲的渝新欧大通道,我们称之为新的现代“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内陆的货物,包括重庆生产的电脑都能够通过这条铁路十几天就运到欧洲,在运费相当的情况下,比沿海海运到欧洲节约20多天时间。这也是吸引笔记本电脑厂商落户重庆的重要原因。第三保税物流,重庆率先在内陆地区设立两个保税区,使得大量的产品能够在保税的状态下大进大出。这三大物流布设,使得重庆的电子产品加工贸易实现了良性循环。

  所谓“1”,是指劳动力供应体系。重庆劳动力丰富,素质也比较好,市政府为这样的劳动力建设了大量公租房,不需要企业造宿舍、负担社会事务,同时给予这些职工城市户籍。“有户籍,有工作,有住房就能安居乐业。”黄奇帆说,重庆的劳动力环境,也是吸引投资者到重庆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方面举措实现云计划

  云计算方面,主要分为两块内容:一块在岸的云计算,目标是成为中国各种专业的云体系的中心基地。另一块离岸的云计算,目标是成为离岸的云服务外包的一个基地。

  黄奇帆说,重庆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初步设想是在今年形成1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争取明年有30万台服务器规模,到2015年达到100万台服务器。这其中,一半是离岸的数据服务,还有一半则是在岸的服务,为中国国内的数据处理提供服务。

  为实现这个目标,重庆将在三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探索开放离岸数据中心的营业执照,突破原有的限制外资进入增值服务的相关规定;第二是加快建设完善数据中心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设施、电力等,使得带宽达到新加坡、香港的水平,力争让重庆的多媒体高速公路能够以千兆的速度到小区、到楼宇,百兆到家庭;第三在资源配置和组团发展的产业链上,把与数据中心相关的上、下游配套好,上游是电力、宽带、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下游是软件开发和各种数据业务的提供。“整个产业链集群配套,使得云计算的系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黄奇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