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民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民教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胡锦澜院长

如何加快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当前推动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中第十九章提出的目标的一个关键点,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形成整合与共享机制,提高各类成员的信息素养。《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在2010年主要目标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中第十九章也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然而,我国的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执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不能满足民办学校的发展需求。由于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围绕公办院校来部署和设置,没有考虑到民办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民办教育信息化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布局,出现结构性的供求关系失衡。
 
  2、由于政府的支持、扶植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致使民办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民办院校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惜一切力量来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目前,也有一些院校走出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然而,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谋发展的民办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得到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甚至有的学校到现在还没有组建校园网络。但是一些办学评估却将此作为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再加上信息化发展任其自然的态度已然成为目前民办院校说不出的痛。
 
3、民办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巨大的压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国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方面对公办院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扶持,包括资金、师资、设备等的支持,而民办教育却只能望其项背,没有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支撑。这样,就形成了民办教育信息化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首先,民办学校的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偏低。民办院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师来源以雇佣为主,雇用的教师大部分是已经退休或是兼职教师,一方面已退休的老教师知识结构已趋于老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兼职的老师由于精力等因素,不能全身心的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维护。其次,鉴于民办院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校园管理系统的研发与技术再创新方面比较滞后,新技术研发与学科设置不协调,这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布局差距较大。
 
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是我国在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不适应民办院校蓬勃发展、快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实,对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不足,社会的关注度不高,权益之计、短期行为较多。应当认识到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民办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难以根本改变,必须从实际出发,将民办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形成科学、清晰的政策与长远规划,实事求是地解决好民办教育的信息化问题。
 
    在此种情况下,我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推进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1、加快制定民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第一,必须出台民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民办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制定者应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规划,使民办教育信息化逐步的融入到我国总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去。第二,制定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教育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全国民办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或是民办教育信息化推进联盟,政策的制定以及项目的立项、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为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第三,将民办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议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督办此项工作,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接受到更多的资源,将其必须的资金保障、政策制定和人力资源发展等转移成政府行为。
 
2、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力量资金支持。第一,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国家的资金支持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建议划拨专项的资金给民办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二,积极搭建民办院校与教育软件开发企业的合作平台,畅通民办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渠道,积极扶持民办院校建设校园网络。第三,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对贫困地区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政策资源。
 
3、重视民办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些先进设备的堆砌,其中在很多学校一些先进设备被放到彻底损毁的现象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这就使我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由人、信息资源、计算机技术等三大要素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建议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民办院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同时,要做好全校师生员工的培训与引导工作,实现全员信息技术的整体提升,为学校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效率。民办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建议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所形成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向民办院校覆盖,逐步向民办院校开放相对应的、急需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要转变思维,让民办院校共同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学规范的资源库,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主管教育部门应该做好信息化软硬件开发与学科设置的调配,从民办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
 
  5、搭建民办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全民办院校的公共信息共享机制,部分院校也配备了信息化应用系统,民办院校在招生、就业等环节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严重。为维护良好的形象,确保信息的准确和有效,实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建议搭建一个民办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与新闻发言人平台,科学展示民办院校,规范发布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规范全国民办院校的招生和学籍管理以及推进就业工作,准确反映民办教育的供求状况,对违规办学院校予以曝光,引导民办教育的供求合理调整并实现均衡,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