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情况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是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的大型能源供应企业,拥有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7.5万公里、变电容量23.5亿千伏安,供电面积占全国的88%以上,经营区域覆盖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人口超过10亿人,并在菲律宾、巴西等国拥有电网运营业务。2010年公司售电量2.7万亿千瓦时,营业收入超过2300亿美元。名列2011年《财富》全球500强第7位。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清洁化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能源变革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成为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发展,连续两年将发展智能电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准确把握中国能源资源和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于2009年5月率先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是形成了完整的坚强智能电网战略规划体系。在电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一特四大”战略,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促进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发展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缓解煤电运紧张矛盾的战略措施。坚强的电网网架是实现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和安全可靠供电的物质基础,智能化是提高电网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互动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坚强”与“智能”相融合,明确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编制了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纲要以及电网智能化、配电网、通信网、信息网等专项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二是成功建设了特高压交流、直流示范工程。自主建设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分别于2009年1月和2010年7月正式投运,一直保持安全可靠运行。工程的创新实践全面验证了发展特高压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我国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一些国家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重要选择。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经典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和“中国工业大奖”等重要奖项。

  三是系统开展了智能电网工程项目试点。公司开展的三批29类共287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所有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建设规模最大、应用领域最广、推进速度最快。目前,已竣工127项,新建或改造了18座智能变电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前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实现自动采集5451万户。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现阶段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模式,环渤海、长三角两个区域的跨城际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正在建设,推动了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发展。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国家级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中国与新加坡战略性合作项目天津生态城综合示范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智能小区、光纤入户、直升机智能巡检等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公司成为引领世界智能电网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是构建了功能齐全、技术领先的试验研究体系。建成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4个试验基地,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2个研发中心,以及大型风电并网系统、太阳能发电、智能用电技术3个国家级的研发(试验)中心。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研究院正在建设。公司系统完整的坚强智能电网研发、实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实验检测能力居世界前列,为进一步深化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全方位实现技术领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创新突破。依托自主创新,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大容量变压器、6英寸晶闸管等大批特高压关键设备和元器件,已获授权专利441项,发布企业标准135项,推动形成了一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特高压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在智能电表、大容量储能电池、可再生能源接入、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率先编制并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构建了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发布企业标准129项,引领国内技术装备企业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

  六是提升了公司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专门成立了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许多国际知名能源电力企业主动提出加强交流,并积极寻求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领域与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合作。印度计划开展1200千伏特高压交流技术研究,巴西、俄罗斯也考虑在工程和规划中采用特高压技术。公司在坚强智能电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核心优势,不仅提升了公司在世界能源和电力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带动了民族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而且促进了我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坚强智能电网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需要,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发展特高压、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司已经制定了“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并上报有关部委,我们将认真落实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电网项目前期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电网科学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建设覆盖主要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同时,推进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进程,构建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智能服务网络。到2015年,国家电网大范围、远距离的输电能力将达到2.5亿千瓦,每年输送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可支撑新增1.45亿千瓦的清洁能源发电消纳和送出,能够满足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

  届时,电网将成为功能强大、连接广泛的智能服务体系,成为现代社会和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为高效利用能源、享受现代生活、推动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