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茸 孙红雨
“消防队吗,我们这里着火了,在秦淮区……”9月27日上午10点28分,市119火警调度指挥中心报警电话急促地响起,调度员在接听之时,江苏秦淮区夫子庙消防中队全体官兵,也同时听到了报警内容,仅仅45秒,3辆消防车便迅速启动驶离营区奔赴火场……
这是南京市消防信息化建设后,信息化在抢险救援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目前,信息化在消防抢险救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消防队员前方灭火,后方的指挥员便可以通过图像进行指挥;火场缺乏水源,指挥中心能立即指导消防车到何处寻找……自从南京市消防部门开展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建设与警务机制创新有机结合以来,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快速反应:接警到出动只需45秒
9月27日,夫子庙中队3辆消防车和10多名消防队员从楼上到楼下快速集结、登车、出动,速度之快令笔者大开眼界。据了解,按消防专业规范,消防队员从接警到出动需在3分钟之内完成,而45秒可以说到了一个极限。“从去年开始,我们119指挥中心试点建设了一套接处警预警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接到报警电话的时候,将语音同步传送到责任区中队,通知中队做好出动准备,从而使接警到出警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多。”119指挥中心的赵冬平主任说。
精确调度:不同类型火灾调动不同车辆
2000年以前,消防队执行灭火任务程序是:接到火警通知,一个中队的车辆人员将全部出动。有时到现场后才发现火很小,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和车辆,造成一些人员、车辆无事可做。如果此时辖区又发生一起火灾,那么调动起来又要耽误时间。而遇到火势很大时,中队赶到现场后再向指挥中心请求增援,待增援中队赶到,又耽误很多时间。
“老的救援模式不仅浪费警力,而且浪费时间。”赵冬平说,“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在接处警中加入了指挥概念,一般的树木、草坪或者变压器火灾,我们会派出1车7人;如是重点单位、高层建筑或者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就派3至10车;如果还涉及化学抢险、登高救援等任务,我们就会派出特种车辆和设备……”
此外,消防部门还建立了全市消防地图,完成市区5000多个消火栓的精确定位和826个重点部位图像点的上传。“有了这张地图,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灾害地点、掌握现场水源情况以及调用重要街、路、巷等部位的图像。”赵冬平说。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向科技要警力、战斗力
在快速反应和精确调度的背后,是南京市消防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断探索和突破。
2001年之前,南京市一些基层中队、大队在火灾统计等工作中,自发引入计算机辅助手段,开始了最初的信息化应用探索和尝试。
2001年,公安部启动了“金盾工程”,全国消防部队依托公安网建成了三级信息基础网络,组织开发了百余个业务应用软件,初步实现了网络化运作。就在这一阶段,市119接警中心逐渐引入精确调度、远程指挥的概念。
2008年,公安部提出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来,消防信息化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南京市建起了网络传输平台、多通道无线信息传输平台、119指挥系统平台、GIS/GPS地理信息平台和移动指挥平台等五大平台。数据、语音、视频的同步传输,让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能力大大提升;视频拉练、点名、提问,让部队管理也迈入了远程督导;地理信息技术的引入,让全市的重点消防设施、设备等都有了GPS定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消防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和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而消防现役警力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所以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以信息化提升警务效能,才能突破‘瓶颈’,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市消防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建设专业保障队伍、健全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打造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灭火、防火业务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骨干。以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