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凭借着超强的计算能力和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性,迅速延伸到电子政务应用领域,进而催生出政府信息化应用的一种新方式——“政务云”。作为实现“协同政府”道路上的重要环节,“政务云”能更好地支撑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因此也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新“热点”。
“政务云”需求潮涌
去年10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的试点工作。除此之外,合肥、青岛、石家庄、郑州、广州、济南、沈阳、哈尔滨、宁波等城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启动了各自的云计算中心建设,重庆、天津、南京、西安、东莞等城市也已有初步意向。例如成都目前就已完成了成都超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的二期建设,并计划在今年将其升级为西南超级计算中心。
H3C网络及安全产品部副总裁孙德和表示,云计算的出现,为政府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又一次发展契机。在完成了各部门分散的IT资源和信息数据的整合之后,政府可通过云计算应用,实现面向更多公众服务、带动本地信息化发展等目标,因此推动了更多“政务云”建设需求的出现。
从整体来看,目前“政务云”用户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以及传统电子政务与云计算技术如何更有效结合等方面。
“云计算网络”需求“革命”
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支撑依然是数据中心。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云计算数据中心建立在高度虚拟化之上,此时数据中心的网络承载平台的重要性突现。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不仅仅需要连接不同厂商的服务器及存储实体资源,保证这些实体资源的弹性扩展;还需要连接被虚拟化之后的服务器及存储资源,保证虚拟资源的动态调度与安全可控。
由于网络在云计算环境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云计算项目设计与部署时,对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 “革命性”的需求:
标准
如下图所示,云计算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提供云计算从上层应用到调度平台乃至IT基础设施的所有产品,云计算项目的实际部署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厂商的产品组合,而网络是连接云计算各产品及组件的管道和数据交互中枢,对于云计算网络的设计及产品选型部署,必须采用标准协议,保证能够兼容各厂商的方案,不至于绑定厂商,限制用户的方案选择与后续弹性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