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的论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怎么写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的论文 怎么写
 
 从目前国内电 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自从“金”字工程和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是从十六大精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计委颁布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等来看,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是我们国家“十五”期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就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根据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以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将会显著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领头羊”的角色,政府先行,带动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 我国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特殊地位,是由我国政府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从国家一系列的指导精神和规划路线来看,未来数年内我国将继续延续一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和社区家庭信息化,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同时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人才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线,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的“领头羊”的角色。 趋势二:客户关心管理思想将逐步渗透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并将最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引导理念。 客户关系管理源于盈利性的企业组织,其应用初衷在于通过了解和深加工客户信息,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以挖掘、维护以及争夺客户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非以盈利为其生存目标,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将是决定政府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于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服务提供的高效性及主动性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未来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其次,政府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监管,对社会公众和企业信息的掌握和深加工,也将是决定政府监管高效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因此,客户细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客户满意等等客户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并随着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最终会成为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理念。 趋势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注重引入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务虚”阶段,走向注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阶段。 电子政务是一个新鲜事务,全球都在探索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新经济带来的变革,电子政务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涵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认知程度的加深在不断拓展,因此电子政务概念在我国诞生之日起,首先被关注的是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涵义以及国外主要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的情况。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没有清晰的阶段,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引入其它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探索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于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公共管理的变革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而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酝酿和摸索,对于电子政务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殖和成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逐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将朝着以应用促发展、注重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路线发展。 趋势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在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也将从品质上和提供模式上得以巨大创新。 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创新将逐步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个中心目标。公共服务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内容本身上,而且还表现在服务的供给模式上。电子政务将创新传统政府服务的供给形式和手段,使政府部门逐渐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如图所示。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再孤立,而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互动网络;其次,服务供给手段多样化,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将以多样化的电子渠道进行在线供给。一些政府服务还可以通过私人或者非政府组织进行价值增值后间接提供给公众。第三,整合服务供给方式,供给方式不再独立,所有的政府服务均通过单一的政府入口面向公众。第四,服务供给实现“一站式”。公众只需在单一窗口,便能一步到位获得涉及多个机构的服务。 dpaiss | 2010-01-24 13:31:12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

张敏聪

摘要: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更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在加入WTO后,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朱 镕 基总理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开展反腐倡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按目前通俗的说法,就是“政府上网”。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获得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外在表现为政务手段的改变,其实质却是政务内涵的深化。前者是“面”上的变革,后者是“质”上的变革,其根本目的是“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

2  电子政务的优势

电子政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提高政务效率,实现“政务边际成本递减”。

从政府和公众的方面来看,实行电子政务后,政府的行政组织结构产生很大的变化,表现为中间管理层的缩减甚至取消,这将大大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在传统方式下,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般需要先经过信访部门处理,再经有关批示才能转到具体职能部门,最后将办理结果反馈,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了许多环节和程序。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公众可以用交互式的方式,直接将意见、建议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并且可以与职能部门一起共同落实解决。以往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必须要到各部门的所在地去,如果涉及到各个不同部门,要盖不同的章,更是非常麻烦。实行电子政务后,虽然有些手续仍然需要有实物证明,但可以建立一个文件资料电子化中心,把各种证明或文件电子化。如果是涉及不同部门的文件,可以在此中心备案以后,其他各部门都以此为参照传送办理,这样可以节省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办事效率。在新加坡,政府在2000年借助互联网完成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共动用了600名统计工作人员,花费2400万新元,统计公报在普查结束6个月后对外发布;如果按照传统的人工普查办法,至少需要动用6000名统计工作人员,花费7000万新元,统计公报在普查结束后1年才能对外发布。普查的速度和效率都比以前得到极大的提高。

从政府内部的管理层面来看,在传统政务方式下,行政信息在上下各级政府的传递要经过繁琐的行政流程。而电子政务则突破了这种界限,上级的政令能够畅通抵达基层,基层的反馈也能迅速地向上传递。这样,传统垂直组织中的中间层级信息传递功能被网络所替代,消除了信息源与决策层之间的人为阻隔,使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有利于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引起的信息失真。在同级政府之间,地理边界和人为的本位观念的限制也会减少,政府内部能实现统一高效的指挥和管理。显然,信息技术在政务中的应用,将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减少行政运作成本。

不仅如此,电子政务的另一特点是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即社会管理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对的管理成本越低。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在工业社会,个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数在7到13人之间,如果超过就需要分层。而管理层这个中间环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这就是管理成本(或中间费用)。管理成本包括正面的管理费用和负面的管理费用(浪费和腐败)。而科斯认为,建立制度的成本与它节省的成本比哪个更大,决定制度的稳定性。据此,由于传统政务耗费的成本过高,支持行政费用的财政负担过重,建设电子政务的成本虽然较大,但明显低于其节省的政务成本,是可以承受的。事实上,电子政务有利于稳定,是建设性的改革。

(2)实行电子政务,公开政府的机构、职能、办事程序等,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便于公众行使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利,有利于廉正和勤政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透明、公开与法制化的政府。电子政务的实行将使更多的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发表意见,让公众提出建议。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监督政府的运作,了解政府的工作进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政府的工作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达到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这可以归结为建立“可视”政府,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四个“可视”,即流程可视、过程可视、状态可视和对象可视,大众与政府将从以往的“迂回沟通”转为“直接沟通”,形成真正的“鱼水关系”。

在这方面广州天河区政府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大至各政府部门每一处室的职能及其电话、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标准、各项办证审批条件和办事程序以及审批时限、审批结果,小至交通违章的车牌号码和违章内容,天河区政府都在网上公布。同时,网上设立了投诉举报信箱,凡有不满,市民可以随时对照有关法律规章,投诉举报;网上还设立了市、区和各职能部门行政首长信箱。这样就为市民监督政府、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信息条件,实现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而深圳将在今明两年全面完成“三网三台”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工程,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目前已经有50多个局级机关建立了局内办公信息系统,10多个局实现了“网上申报”和“网上投诉”。目前正在建立自动答复系统,预计在今明两年,政府审批、核准、备案三类业务要实现网上申报。

(3)电子政务的实行,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目前政府管理的模式仍然是内部管理型的,按区域、级别、行业划分,各部门独成一体,相互之间信息共享较为困难,更谈不上信息传递畅通,这显然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对政府管理转变的要求。政府上网将打破原有的政府办公管理方式,从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改变成平面化、无中心式的网络结构。由于网络没有权威,机关所固有的领导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促使政府行政管理加速转化为服务管理型,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交流的接口。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要进行重构。电子政务使政府信息在应用上有一个新的服务平台,完善后可以满足、服务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需求,提高对突发重大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和改善政府与民众的联系,加强政府信息服务于民众的意识。

(4)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据统计,政府占有的信息资源约占80%),又是政策的制定者,相对于公众,它处于信息掌握的强势,且层级越高所拥有的信息量就越大。由于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尚未完善,许多信息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可以使这些数据和资料得以充分共享,降低信息的收集、传播成本,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把各城市所有注册公司单位的情况在网上公布,企业在进行商业交往的时候,通过Internet的查询,就可以方便迅速地了解到对方的资信情况,可以有效地避免商业诈骗活动,保护商业者的利益;教育部可以把全国各大专院校的情况上网,供考生在报考时查询选择等,这些都是政府对公众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

政府除了其相关职能和内容上网外,也应建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搞活经济,繁荣市场非常重要。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没有政府信息化,就没有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电子政务,就没有真正的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不仅为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而且也成为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和客户。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务工程将成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内信息产业、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3  我国电子政务实行中的问题

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实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朱 镕 基总理指出:“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中国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发展电子政务要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实行电子政务创造条件”。政府把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轰轰烈烈的电子政务运动拉开了序幕,电子政务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开始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理论和政策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具体有以下几点:

(1)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而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如英国政府发布了《政府现代化启皮书》,加拿大政府发布《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

(2)对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不统一,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认为只需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仅仅重视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府部门信息的动态反映,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这种“电子政务”仍属于“形象”工程,没有什么意义。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符合电子政务的内涵的。

(3)电子政务立法滞后。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4  发展电子政务的对策

(1)以发展电子政务为契机,以政府机构改革为中心,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电子政务作为全球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进一步促使甚至强迫各地政府重新审视既有的旧体制,寻找新的体制来减少干预,促进信息市场化的改革。

(2)发展电子政务,需要从法律上予以明确。从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角度进行立法,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从现在来看,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基础设施立法是国内电子政务立法主体,同时也说明国内电子政务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行政性电子政务立法建设相对成熟,但面向公众开发部分立法基本空白。电子政务立法及政策扶持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

(3)政府在电子政务的推行中发挥主导、领导、组织、统一规划的作用。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业务运作的系统相互独立运作带来的“信息孤岛”现象以及技术标准的不同造成各系统兼容性的问题表现还不突出,但是当各系统和地区的电子政务系统陆续建成之后,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冲突就会全面体现,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充分的协调。

(4)电子政务的实行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政府应有侧重地分别处理。例如,对于政府工作人员要通过相应的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使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而大量的技术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不应由政府直接负责,应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公司。这样,政府的服务意识通过企业运作得到了充分体现,效率得以提高,电子政务的开展将更为经济和高效。

参考文献:

[1]郑海燕.公共部门信息的公开化——欧洲动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0,(1).

[2]汪寅.电子政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6).

[3]韩承鹏.信息社会的政府管理门.首都信息化,2001,(7).

[4]薛荣久.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国际贸易问题,2001,(9).

[5]阿尔蒙德等.公民文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