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明(中)、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晓捷(左二)、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延辉(右二)、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左一)、广东省质监局副局长高国盛(右一)启动“信息化成果展示周”
“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周”的成功举行,必将极大地推动广东检验检疫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力促进信息化最新技术与检验检疫工作的深度融合。
2011年9月23日~30日,广东检验检疫局隆重举行“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周”活动,此次活动是广东局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的重要举措,是该局“质量月”两项大型活动之一,也是该局再谋信息化建设蓝图的重要步骤。
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明和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延辉出席了23日举行的启动仪式并致辞,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晓捷,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启动仪式。
为期一周的“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周”运用多种手段展示了广东检验检疫局在电子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成果,展示了检验检疫信息化手段,而且还展现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应用前景。与会领导和嘉宾在参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检合一”以来,广东检验检疫局业务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日益增长的繁重工作任务,靠的就是信息化手段。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广东检验检疫局多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处于全系统领先水平:在全系统率先建成了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庞大、结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广域网和局域网系统;率先建成了容量最大、处理能力最强的数据中心,依托位于黄埔的总局数据分中心建设了广东局核心业务异地灾备中心;率先建成了覆盖所有34个分支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率先建成了覆盖辖区全部97个口岸、495个监控点的视频监控网络;率先建成了集政务网站、内部网站和子网站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率先建成实现了“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地方两局共建和共用等等。
这些成果在这次活动中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有文字、有图片、有实时演示。其展示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基础与保障”和“应用与发展”。“基础与保障”部分展示了该局两个中心、三套网络以及覆盖全省的视频会议系统,既展示该局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又展示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视频会议系统自2005年5月建成至今,依靠该系统累计召开了192次会议,没有出现线路和设备引发的会议中断。“应用与发展”部分展示了国家质检总局统一推广的“三电工程”、电子监管、“金质工程”等系统的应用,展示了广东检验检疫局自主开发的电子标签、政务平台、标准信息快车等15大先进、实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如紧密结合业务和信息化技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即RFID电子标签)、3G等前沿技术推动业务和通关模式改革,所建设的供港蔬菜监管溯源、跨境集装箱监管、供港活猪电子耳标等应用系统,多个成果获省部级等奖项。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是本次成果展的协办单位,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成果也在此次活动中展出,包括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产品质量监督信息系统、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以及OA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一批内部管理系统。
展示周期间,还安排参观了位于黄埔的灾备中心和番禺RFID供港蔬菜基地,分支局进行经验交流,邀请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香港大学等知名机构举办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智慧科技助力出入境检验检疫跨越式发展技术等技术讲座。作为广东检验检疫局“质量月”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还组织参加欧盟新玩具指令及2011版EN71标准解读和应对研讨会、欧盟最新与食品接触产品法规解读和应对研讨会、国内外化学品管理法规最新进展宣传会、出口纺织品服装产品技术法规宣传会等会议的代表参观这次信息化应用成果展。
“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周”的成功举行,必将极大地推动广东检验检疫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力促进信息化最新技术与检验检疫工作的深度融合。
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明(前中)、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晓捷(前左二)在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延辉(前右二)、副局长邓旭旗(前左一)的陪同下参观。
展 望>>
广东检验检疫局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工作要求继续开拓创新,争当打造“数字质检、智慧广东”的排头兵,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安全,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检验检疫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检验监管工作效率,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开创广东检验检疫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新局面。
实现业务全程电子化:深化电子监管应用,加强合格评定电子化和ECIQ建设,推进3G、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高新技术在检验监管领域的应用,构造跨境产品质量全程监管溯源平台,实现检验检疫监管业务全程电子化。
构建12365指挥中心:完善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与总局、广东质监局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应急指挥网络中心。
完善电子政务平台:整合检验检疫行政和业务信息资源,全面构建集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网上办事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粤港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构建南方物流检验检疫信息分平台,实现与地方各部门、口岸单位、外贸物流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
使用集中监控平台,实时监控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
融合国际先进技术理论,建立起以管理体系为指导的全方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策划:杨国海 李 辉
执行:陈 滟 陈荣溢 周锦顺 秦 慧
摄影:吴 恂
开拓创新 率先发展
广东检验检疫局十五大信息化系统展示
1.出口电子监管系统
2003年率先开展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电子化模式的探索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专利三项。与此同时,还牵头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出口电子监管系统的研发、推广和维护工作。2010年,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建立基于风险评估、分类管理的合格评定程序,实现了合格评定电子化。
【应用情况】 目前出口电子监管系统已在全国35个直属局广泛应用。广东局辖区已有5719家企业纳入电子监管,通过系统放行的报检批270余万、货值790余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已在江门、顺德、东莞、番禺等分支局开展合格评定电子化试点应用。
2.供港蔬菜监管溯源系统
广东局和深圳局、香港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率先开发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即RFID电子标签)、3G等前沿技术的供港蔬菜监管溯源系统。
【应用情况】 2010年开始,在东莞、番禺局及东莞润丰、番禺区泰记蔬菜企业和香港百佳超市等试点应用,有效提高了供港蔬菜的监管溯源水平和通关放行速度。
3.供港活猪电子耳标系统
广东局与香港食环署、香港大学密切合作,开发了供港活猪电子耳标系统,实现了供港活猪监装查验电子化和全程溯源。在食用动物跨境安全卫生监管领域大规模应用RFID电子耳标尚无先例,广东局在动物电子耳标应用研究、技术专利和推广规模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得到了粤港两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应用情况】 辖区内93家供港活猪饲养场全部实行电子耳标管理,实施供港活猪监管68233批、273万头。
4.跨境集装箱监管系统
2008年,广东局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大通关”建设项目,在系统内率先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集装箱监管系统并推广应用。
【应用情况】 2010年开始,在江门局和机场局的出口活鳗、中山局和南沙局的出口调味品中开展了试点应用,至今已有300余批,有效提高了查验通关速度。
5.智能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以当前先进的智能识别技术——RFID为核心,将人员信息、门禁考勤、食堂消费、车库停车等多种功能采用统一平台进行集成管理。该系统对于提升机关大楼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机关后勤保障能力,确保进出人员和车辆的有效监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应用情况】 对进出广东局机关大楼的所有人员和车辆实现了“一证通用”的智能化管理。目前该系统管理的人员达3300余人、车辆700余辆。
6.电子政务系统
近年来,广东局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化,建成了以推行信息公开、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公众参与、扩大内部交流为主线,以资源整合、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为手段,集政务网站、内部网站和各分支局子网站于一体的广东检验检疫电子政务平台,并取得2009、2010年度质检网站评比第一名。
【应用情况】 截至2011年9月,公开信息7000余条,要闻报道6300多次,回复公众咨询5500余条,处理网上投诉举报300余条和近100封局长信箱来信;举办了23期嘉宾访谈;提供19类场景式服务。综合平台注册企业2000余家,发送免费短信和邮件12万余次,业务查询50万余次,其中报检费用查询26万余次。
7.口岸物流监控系统
通过与口岸单位信息交互共享获取口岸物流信息,实现对口岸物流的全面监控,提高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实现快速通关,包括全省通用版全申报管理系统、南沙保税港区信息系统、国检易港通系统、南方海岸检验检疫监管系统等一系列应用。
【应用情况】 全申报管理系统在全省34个分支局全面应用,南沙保税港区信息系统在南沙保税港区全面应用,国检易港通系统在广州外运的部分港口投入运行。
8.标准与技术法规信息快车系统
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成功研发了标准法规全文信息检索平台,2008~2010年升级提速并与广东易发网互联互通。现拥有国内外80多个组织100多万条题录数据、28万多件文本数据,达到国际机构、主要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中国国内标准信息资源的全覆盖,实现“足不出户,标准下来”。
【应用情况】 截至2011年8月,实现标准下载近18万件,达300万页,是过去手工检索一年的75倍,极大地支持了检验检疫业务、科研、WTO反制与外贸工作的开展,是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信息最齐全、功能最完善、覆盖面最广的标准信息查询平台。
9.实验室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室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不同类型实验室业务个性化与基础平台统一性有机融合,实现了实验室业务流程的规范管理,实现实验室之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为实现广东局检测业务网络“六个统一”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应用情况】 已在广东局技术中心的纺织、轻工、电气、化矿金、食品、卫检、动检、植检等8个实验室及番禺分中心部署,目前处理的报检超过6万批次,并将于近期在各分支局全面部署。
10.“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
率先于2010年在全国建成与广东省质监局互联互通的“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平台。
【应用情况】 实现了质检两局的“信息互通,电话互通,视频互通”,构造了具有“统一的系统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工作制度”的联合应用模式,加强了两局在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监管合力,提升了两局执法协作的水平。
11.业务统计分析系统
于2010年开始研发具有广东检验检疫系统特色的业务统计分析系统,汇集CIQ2000、全申报、产地证、电子监管、动植物疫情和广东海关进出口数据等六大数据资源并进行高度融汇分析利用,为各级领导、业务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业务统计数据分析。
【应用情况】 于2011年5月起在中山、东莞、高明、潮州和顺德等局进行试点,系统七大业务模块展示的图标文字信息详尽殷实,涵盖广东检验检疫系统的各项日常业务,达到首次高度融汇现行主流业务管理系统数据资源,有机结合外贸进出口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的目的。
12.食品化妆品预警报告系统
及时向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检验监管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最新的国际通行的检验检疫规则,对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验监管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做到及时、高效地掌握不合格信息。
【应用情况】 从2003年4月启用至今,一共利用系统上报了11744条信息,发布了60条进出口食品及化妆品检验结果数据库,发布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363条,发布广东局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通报867条,转发国家质检总局预警信息803条。
13.口岸红外测温监控系统
逐步在旅客卫生检疫查验通道配备红外快速测温仪和电子监控设备,对发热的出入境人员实施声光报警、录像和自动拦截,排查传染病染疫嫌疑对象,截堵各类传染病,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经口岸传播和扩散。
【应用情况】 截获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现症病例,截堵全国口岸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14.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风险预警系统
为了统一业务管理流程,规范监管行为,做到依法施检,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建设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风险预警系统,包括了食品包装备案等功能,完成了对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备案审核、批准、证书签发等自动流程。
【应用情况】 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对全省备案企业情况的掌控,提供了决策依据。缩短了企业出备案证书的时间,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已有600多家食品包装企业备案。
15.航行港澳小型船舶卫生监督网络系统
为了加强对小型船舶的卫生监督,于2003年开发了“航行港澳小型船舶卫生监督网络系统”,成为全国首个采用信息网络及安全技术对小型船舶卫生监督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系统,优化了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应用情况】 各分支局共上报了2327艘船舶的卫生监督记录33585条,其中船员健康证书存在问题的有180艘次,啮齿动物及医学媒介达到危害程度的1337艘次,卫生状况存在问题的1764艘次,进行了3963次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