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搞信息化,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目的是要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勤政廉政。”当前,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推动勤政廉政建设是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将会进一步优化,将全方位地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一、我市依托电子政务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上网工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机关效能的提高,推动了政府勤政廉政建设,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打造政务公开网络平台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始于1998年,是全国首批“政府上网”工程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建成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集成县、区、部门102家网站的“中国•合肥”门户网站集群。2006年,在原网站的基础上又开通了全国第一家政府门户语音版网站。2007年,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我市依托“中国•合肥”政府门户网站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中式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该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网式查询政府信息服务,并为没有开通网站的乡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截止目前,该平台已发布政府信息6万多条,访问量达136.6万次。2007年度,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公布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我市位列省会城市第5名。
(二)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打造全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
2005年,我市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通过“协同办公”、“监督管理”、“资源共享”、“个人办公”等诸多政务应用模块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全市公务员同台、分级、授权办公,全市市直各单位业务系统用户能够统一登录平台,并能迅速便捷交换各项基础业务数据。2006年,我市获得了中国政府信息化十大创新奖。截止2007年12月,合肥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已实现了2036多台客户端的部署,用户达3467个,年平均在线率37.23%,总在线时间101万小时。
(三)坚持便民利民宗旨,打造促进勤政的服务平台
为方便群众查询,我市于2007年编制了政务公开职权目录,将市本级220项行政许可项目、91项行政审批项目、3863项七大类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依据、办理地点、时限、电话、办理流程等内容全部上网公开。2007年9月,我市依托“中国•合肥”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百件实事网上办》专栏,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公用事业等100项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在线办理。到目前为止,政府网站群提供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的数量现已超过800项,便民服务事项1853项。“中国•合肥”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服务群众的“365天不间断的政府”。
为进一步拓展政府网上服务功能,2007年,我市启动实施了 “城市一卡通”项目,实现了公交、水、气等IC卡系统的有效整合;整合了现有农业及涉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大农业综合门户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发布国家出台的涉农政策,提供农业科技、农情农事信息、农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等;开发建设了“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公告、新闻发布、社会保障、民意调查、咨询服务、居民信息发布与交流、社区中介等社区信息资源的多种服务。
(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打造促进廉政的监督平台
依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平台,把行政职权运行过程固化为系统程序,构建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机制,促进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动态公开,是打造廉政的“阳光政府”的基础。早在2004年,我市就建立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平台,这一做法当时被国家建设部誉为“合肥模式”予以推广。在此基础上,经过两年的探索,2006年,我市整合了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建设工程4个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市招标投标管理中心,搭建了统一的招标投标管理系统平台。2007年,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15.17%;产权交易及国有土地出让增值率20.73%,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大建设”的深入推进。
为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2006年,我市开通了“合肥市政风行风热线”网络平台,平台从群众上网投诉、咨询,到政府部门受理、办结,全部实现网上公开运行。2007年,平台办结群众投诉和咨询972件,办结率97.8%,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逾百件,走出了一条通过公开办事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新途径。2008年,我市整合了85个政务类和公用事业类服务热线(不包括110、120等应急热线),形成“12345”一个对外的服务热线号码。服务热线依托“12345市长热线电话自动化办公系统”平台,采用前台外包给中国移动合肥分公司负责受理、分发,热线成员单位负责办理,后台由市长热线办公室负责督办的工作机制,将政府机关和行业部门置于全市人民监督之下,确保群众的咨询或投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目前,服务热线日均受理量905件,办结率90%,满意率7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现行的应用系统开发标准不统一,多头建设、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人力财力浪费严重,加之公务员队伍信息化业务水平较低,网站及软件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等等,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及其对推动勤政廉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应用系统开发的标准不统一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中,由于没有建立政务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再加上如国家统一实施自上而下启动建设模式工程的普遍存在,各自自成体系,已开发应用系统部门多数使用着不同厂家开发设计的不同的应用软件、不同的数据库格式、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电子政务建设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域名关联度低,给信息的充分共享造成一定影响。形成了一个基层单位要向多个系统平台报送和处理信息及数据,不仅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还不便于群众查询和使用,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
(二)网站及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运用利用效率不高
网站是政府联系企业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是“电子政务超市”。目前我市网站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功能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重信息发布,轻为民服务,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政府与上网市民之间的互动性、响应性相对较低,网上办事及申报审批需进一步加强。如“全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自2005年建立以来,截止目前,年平均在线率仅为37.23% ,其功能及应用需要进一步的拓展。行政服务中心并联审批系统尚未真正实行适时同步运行,网上电子监察系统功能仍需要逐步完善和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干部和一些中层干部观念和知识结构存旧,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怕电子政务夺了他们的权,迟迟不肯带头学习、带头使用。
(三)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现有公务员队伍信息化业务水平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运用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目前由于市信息办不具备考核领导干部的资格,全市没有形成规范的培训考核体系,虽然每年都举办不同程度的网络知识应用培训,但总体收效甚微。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公务员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知识及使用能力。要在全市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制度、培训与考核体系。
四、对策和建议
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因很多,制约其充分发挥推动勤政廉政建设作用的原因更多,情况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大,需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是核心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10个重要领域之一,是今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核心目标是构筑政务信息平台,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因此,科学的统筹规划,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勤政廉政建设的核心。首先要统筹规划好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部委到各地方委办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布局,增强管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节省投资。其次要处理好区域性管理体系和行业性管理体系的衔接和协调发展问题。以区域网络平台为主,通过虚拟专网的方式链接行业管理体系。还要处理好政府电子化与电子化政府的关系。政府电子化实现了政府管理职能上网,是电子化政府初级阶段;电子化政府将实现对政府职能进行整合、精简、优化和共享,为政府勤政廉政夯实基础。
(二)转变观念是前提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不重视、不亲自抓,是搞不起来的。同时开展电子政务要将“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贯彻到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电子政务不只是简单地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复制到网上进行,而是要通过运用网络手段,配合与推动政府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以部门职能为中心的官本位模式,以“一网式”、“开放式”和“交互式”等特点来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达到促进勤政廉政的目的。
(三)改变习惯是基础
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手工作业、“文山会海”,不容易适应计算机网上办公,因此会有一段痛苦的转型期。尤其年纪稍大的人员会有“40岁学敲键盘”的窘迫。对此,领导和大家要理解,不能操之过急,要创造一些培训条件,鼓励大家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四)打破权利是关键
电子政务首先是要政务公开,然后是规范流程、制约权力。过去一些通“暗箱操作”、“权钱交易”谋取私利的行为将受到制约,通过“部门壁垒”保护局部利益的本位主义将被打破。因此,政府部门中个别既得利益者、个别部门领导会以种种理由反对电子政务,反对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因此,电子政务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革命”。只有切实打破权利壁垒,才能有效地消除腐败,推动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