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下一站:“社区化”电子商务
来源:商业价值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4

 不是媒体的电子商务不是好社区
 
  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拼低价、抢货源、砸广告和盖仓库之后,媒体化和社区化的趋势正在开始浮现。

  1月26日,VANCL凡客诚品首页的导航栏中出现了一个新频道入口——凡客达人,看似与VANCL主打的服饰类电子商务毫无关联,但点击进入后才发现用心良苦。

  在频道首页,是凡客达人海选的招募广告,任何人只需注册并上传照片参加海选,就有机会成为凡客诚品帮助策划拍摄的达人。目前,已经有一批相对“平民”的时尚达人经过凡客专业的包装闪亮登场,虽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用VANCL的产品扮靓自己。

  目前推出的28位凡客达人虽不是领袖精英、秀场名模,但灯光一打、POSE一摆,拍出的大片确实都有凡客达人范儿。这些凡客达人拥有自己的页面 空间,可以秀搭配、写微博、晒衣单以供其他用户借鉴,或直接将中意的搭配放入购物车。同时,粉丝们可以留言,达人之间也不免互相品头论足一番。

  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领跑者,VANCL在新年伊始投下的这颗迷雾弹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却又都隐约感觉到了什么。虽说这一切表面上看来是 VANCL 在向着“人民时尚”的目标前进,但在社区化营销和社区化媒体的大背景下,人们心领神会却难以言传的其实是,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向新的发展阶段演进,而转型的 两个关键词便是媒体和社区。

  电子商务是媒体吗?

  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合伙人James Slavet在为TechCrunch撰写的文章中开篇便写道:“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电子商务领域都是互联网创新的荒原。”全球排名前15的电 子商务网站名单,1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仅有1家(NewEgg新蛋)是后起之秀。

  电子商务网站“广告-流量-转化销售”的模式已经沿袭多年。以大量购买流量和投放广告来吸引用户,以低价战略来争夺用户,是电子商务最为基础的 生存手段。后来,电商企业开始苦练内功,抓自建仓储物流,比用户体验,赛客户服务,这也是电商企业典型的晋级过程。谈不上模式创新,也算不上跳跃式发展, 电子商务就在一轮轮的跑马圈地过程中积累用户。

  直到有一天,电子商务网站发现在大量烧钱投媒体广告的同时,自身每天也在吸引着大量人流。这时,电商企业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有了流量和关注,为什么还要一轮轮地砸钱做着流量搬运工作?

  如果电子商务能够对现有的流量和用户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以发挥更大价值,那么一来可以减少媒体成本,优化市场预算;二来也可改善依靠大量广告搬运流量、转化销售的非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电子商务带来一些真正的创新。那么要做到这些,难吗?

  电子商务以前烦恼的事是缺乏关注,说得时髦点,就是无法博取“眼球”,没有用户基础,电商连生存都难,更不用说是否存在口碑效应,只能硬着头皮 打广告。但现在当电子商务网站的广告都登上了央视黄金时段,亿元级的销售额逐年翻番,电子商务成为了互联网不可或缺的势力,笼络了大量的固定使用人群。

  或许是时候让用户站出来说话了。如果电子商务想要减少对于其他媒体的依赖,那么就要变成自发声的平台,而该说些什么?其实电子商务网站有着最好的内容提供者——用户。

  对于用户价值这座宝藏,电子商务网站该开始深度挖掘了。用户价值不仅局限于持续消费、增加消费,还有最无形也最无价的用户口碑。而电商企业现在往往看重的是商业价值,但殊不知,口碑营销才是营销的最高境界。

  所以VANCL开始寻找、树立明星用户,当大量明星用户成为一个个新品发布的节点,风格相仿的用户聚拢成为一个个小圈子,每个小圈子内又拥有一 定影响力的代言人,这种化整为零以及更具针对性的产品推荐对于消费的引导必将更为实际有效。看看京东商城已专门为用户辟出讨论区,让买家晒出自己的购物清 单与心得,互相参考。

  电子商务想要发声、盘活用户资源,其实就是在为用户搭建展示平台,电商只不过是扩音器,帮助用户放大声音。从这一点上,电商与媒体有着几分相似,但吆喝的都是跟自己买卖相关的。即使如此,仍有企业用最简单的办法做出了新意。

  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奢侈品品牌Burberry在2004年开通了其电子商务网站,之后越发找到感觉的Burberry特意开辟了专门的街拍网站,并且只拍其主打产品——战壕风衣。

  没有名模出镜,从几岁的小朋友到年逾花甲的老人,几千张照片依次排列,各种款式、各个年代的风衣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最动人的广告。

  下一站,社区化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翻译自e-commerce,而现在“s-commerce——社区化电子商务” 又占领了高地。就像Web2.0贡献出的最大惊喜——社交网络一样,社会化电子商务强调的也将是“基于关系的传播”。

  先来看看社交网络在忙些什么吧。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利用自有的庞大用户群相继开辟团购战场;Facebook在2月4日正式推出了有关 Facebook信用币(Credits)的新功能——社交团购(Buy With Friends)。 该功能允许用户在游戏中购买虚拟商品后,有权将相应商品的折扣分享给他的好友。目前虽只是针对虚拟产品的交易,但如果推广到线下的实物交易,将有可能成为 Groupon的杀手。

  而SNS之所以开始忙着染指电子商务,也是在不断挖掘用户价值。它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并且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管道,SNS网站需要做的就是进行上游资源的批发。

  有趣的是,当SNS忙着做电子商务时,电商企业开始忙着搭社区。为什么要用社区的形态来组织用户呢?上文提到,电子商务要放大用户的声音,一条 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为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每个人都有分享购物成果的渴望,同时也有寻找心仪商品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人际关系网进行的信息传播其实 就相当于商品导购。

  举个例子,豆瓣上曾经有两个非常火爆的活动:一是“交流最近想入手的小物”,二是“买完我就知道物超所值了”。活动内容很简单,就是上传你想要 买的或是已经购入的商品照片,附上简短的说明。前一个活动到目前已经举办了4期,每次都有近万用户参与,很多人上传照片后发现,自己想买但不知道去哪儿买 的东西竟然有人给出了购买链接,有的还不止一个;而后一个活动则引来不少求购买地址的评论,甚至有用户开始自发成团,准备大规模团购,有些淘宝掌柜也因此 莫名其妙地火了一把。

  回到电子商务领域,当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了商品展示的货架,帮助他们放大声音就等于拥有了众多传播渠道和导购员。电子商务以社区化的形态组织用 户,并非意味着要新建一个SNS,将用户的各路熟人朋友一一导入。而是要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联系与交集,通过社交关系的共振形成信息更广范围的传播。而 这种类社区化的组织架构最终能够演进到何种地步,英国知名服装品牌Urban Outfitter 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

  在Urban Oufitter网站的Blog专区里,专门开设有自己的网络电台, 并有音乐专区,提供曲目下载以及每周更换的歌单;同时,还为用户列出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近60个话题,从宠物秀到烹调食谱,从杂志读物到最喜爱的 Flickr图片,以图文博客的形式按类呈现,支持Twitter进行引用分享。

  这种自建社区的难度可以想象,这些信息的提供已然与主营业务关联甚少,甚至无法计算其对销售带来的直接促进作用。但从聚拢用户的风格相似度上看,与Urban Outfitter品牌十分匹配,而用户也乐于将此视为分享生活点 滴的地方。

  当一部分网络社区和电子商务拼命游向对方,将彼此视为对岸时,是否想过自己的终点在哪里?或许水中央才是最适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