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如何驶上信息化“高速路”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信息化下的“别开生面”

  “39年前的今天,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为党的事业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入党纪念日当天,重庆大渡口区八桥镇的刘太忠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落款为“大渡口区委组织部”。

  这条短信来自大渡口区委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后者联通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有助于实现对党员服务管理“准确到人、精确到秒、档案记实、实施动态”。如今,这个平台已成为全区1万多名党员的网上家园。

  “通过推进党建信息化,扩大党组织的活动舞台和辐射范围,同时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全面提高电子党务水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重庆大渡口区委组织部长张国忠说。

  近年来,手机、互联网等已在各地党建工作中崭露头角,方便党组织和党员突破时空限制进行交流的远程教育遍地开花,过去的党建“盲区”成为如今的亮点。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针对城市社区内居民相互交往较少,大量党员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社区党建难以开展的特点,制定了全区建设统一“天网”,社区因地制宜铺设“地网”的实施方案。“天网”是指云岩区委组织部负责维护的“云岩区远程教育网”,可供网民随时浏览云岩区最新党建动态信息、下载党的政策理论知识课件、播放党建先进人物和经验的短片。

  “地网”则是各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远程教育站点。目前,云岩区已建立14个“精品站点”、85个“示范站点”、35个“基础站点”,实现了“地网”在全区各社区的全覆盖。

  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点,宜宾市兴文县开通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定期向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发送党建工作短信,通过手机短信交互,对较为紧急、重要的活动消息及通知、公告进行点对点发布。利用信息平台,广泛在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红段子”创作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听取党员、大学生村官心声,研究各类重大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和大学生村官,确保了党内信息“三通”(即:沟通、互通、畅通)。

  党建工作信息化,促使各级党组织以开放、民主的姿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尤其是在党务公开、增强干部透明度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在卸甲甸街道湖滨社区党委换届选举中,通过党建信息化网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区所有街道、乡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第一次通过网络同步收看到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现场选举实况。

  浙江省舟山市从2009年8月开始,改革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在舟山党建网上公布干部空缺职位,欢迎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网上推荐干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党建信息化的难点与突破口

  没有人怀疑,党建工作需要信息化。但是,有些党务工作者对信息化讳莫如深,心存恐惧,敬而远之。这是因为,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传统党建工作方式。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很多还停留在互联网上此起彼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铺天盖地、来势凶猛的网络草根监督。这是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就像在高速路上赶马车,让人着急。”一名基层组织部长这样比喻。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认为,从主观因素看,当前制约党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领导干部的观念问题,部分领导干部仍将网络等新技术视为“洪水猛兽”。

  这种畏惧、畏难心态导致一些地方的党建信息化工作步入发展误区,将信息化等同于“电脑化”、“网站化”、“软件化”,不少干部认为买几台电脑,牵几根网线,叫党员上网就叫信息化。

  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不少基层干部一谈及党建信息化,普遍的第一反应就是说出一系列数据:今年将添置多少台电脑,将新建多少个党建网站,将开发多少个管理软件……有关专家认为,这表明基层不少党务工作者对信息化认识大多还只停留在硬件建设上,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开放共享”的内涵理念。

  此外,党建网站也存在“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目前我国各级各部门大多建有各自的党建网站,数量十分庞大。然而,这些网站大多数仅仅停留在信息发布、宣讲政策的低级阶段,没有党务管理、服务功能,缺乏对党员网民的吸引力。与商业网站及电子商务网站的人气旺盛相比,党建网站浏览量低得可怜,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有限。

  “成本高一直是困扰我们推进党建信息化的一大难题。”四川省新津县委组织部干部刘宏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条短信6分钱,一次发送要5000多条,成本在300多元。“如果能将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进行分级管理和利用,不仅省去了基层费用,还能扩大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的受众面。”

  为避免重复建设,许多基层干部建议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提高各种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率。比如,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信通等农村信息化项目进行整合,共建共享。

  许多专家还呼吁尽快从制度上解决党建信息化人才问题。比如,在基层可以整合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三支一扶”等人力资源,培育专业信息化队伍,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助,让其承担部分信息化建设任务,缓解农村技术没人懂、设备不会用的问题。

  地方党委在培养自己专业队伍的同时,也可引进“外包”模式,由基层党委提出要求,专业团队负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