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察系统让诚信企业叫好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李世卓)在市监察局的11项电子监察系统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系统”恐怕是最受诚信企业欢迎的一项。该系统打破了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多种证照信息的同步查询和共享,提高了审批效率,强化了源头防腐,推动了诚信体系建设。而在该平台上推进政银合作创新工商验资新模式,更让诚信企业在经营之初就收获利好。
  资源共享“堵住”虚假注册
  为什么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系统这个平台?市监察局电子监察室主任赖为民讲起了缘起。企业虚假注册的问题一直较严重。申请人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必须提供前置审批部门批准的消防、环保、卫生、注册资金、租赁合同等证照及证明材料,而前置审批部门与工商部门之间往往信息互不联通、审批情况互不了解,部门信息之间呈现“孤岛化”。但按照有关规定,工商注册人员对申请人提供的证照材料,一般只作形式审查,不作实质审查。这让市场上的黑中介“嗅到”了可乘之机,他们屡屡伪造虚假注册材料为申请者“蒙混过关”提供方便。这种状况下,如何辨别申请人所提供证照的真伪仅依靠工商注册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这也可能使极少数工商注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的“价值”,内外勾结以谋取利益。
  赖为民说“为‘掐断’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企业注册登记的不诚信行为,强化企业注册中的源头防腐工作,必须打通这个信息的壁垒,让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并用技术手段加以实现,打破过去部门信息交换靠人为协调的情况。”市监察局于2006年12月开发建设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系统”,2007年3月系统投入运行。
  系统启用至今,证照信息比对查询量已超过256万次。仅今年1到9月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证照比对查询,发现申请材料中存在虚假或内容不一致的证照信息就有2975起。
  将信息强制比对 不容对“审核”说不
  这个平台果真有效吗?即便信息实现了共享,工作人员就一定会“多此一举”去主动核实信息吗?记者了解到,通过在电子监察系统建立中央数据库,可将政府部门产生的证照信息以及公证、租赁、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产权交易所、银行等机构掌握的相关信息统统纳入集中管理,多种证照信息同步查询和共享。
  以工商注册人员为例,只需将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与中央数据库中的证照信息逐一对照,是有是无,是真是假,即见分晓。为了督促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比对”,市监察局又通过使用技术手段,将行政审批人员的比对过程“强制化”,由不得不去审核比对真实信息。
  这样做,既有效打击了非法中介代理和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企业注册登记行为,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又强化了企业注册登记中的源头防腐工作,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验资服务让诚信企业得到利好
  虚假注资、抽逃注册资本以及骗取银行贷款问题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2009年以来,市监察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合作,搭建了企业注册资本信息与银行验资信息的比对共享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系统中能够核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情况,确认注册资本到位的,可不再要求出具验资报告的规定,也为企业减少了注册登记耗费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据统计,我市每年新增注册企业法人5万多户,按一份验资报告企业平均支出4000元计,仅免提供验资报告一项就可为新注册企业减负2亿多元,每宗注册验资申请可缩短审批时间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