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江苏如东沿海油菜花丛后正在运行的风机。
 
 
  崔民选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确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内涵,即“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可以看出,该内涵既准确把握了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从政策指向上清晰勾勒出我国后工业化时期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对中国“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十二五”规划在强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所谓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指立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之上,适应市场需求,依据本国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顺应科技进步新趋势,充分发挥能源产业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与相关产业实现集约、协调、高效发展的有机体系。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构建本质上是能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演进的动态过程,包括能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向横向协调化和纵向高度化方向演进及能源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结构效益优化,即能源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转换能力优化,即能源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的适应能力的优化。
  
  理应包含六大基本特征
  
   与之相适应,需要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其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结构的合理化
   主要依附于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能源产品结构变化相对缓慢,这一既定事实凸显了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能源的流量约束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方面,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保护等也对能源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源结构合理化的核心是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突出表现在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低碳化。
   (1)能源结构的多元化。随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能源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仅靠传统能源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必须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2)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随着各国对环保的重视,人们对清洁能源、环保能源的需求激增,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趋势更是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点。目前,西方国家大量使用被称之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对于煤炭的需求持续增加,使用煤炭的比例要大于使用天然气的比例。因此,以节能减排措施倒逼为契机,实现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的增加,将有助于环境改善。在未来情景下,还必须促进以低碳为核心的能效变革。所谓以低碳为核心的能效变革就是指以提高能效为目标,以低碳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能效变革的实施路线就是尊重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能源技术,开发清洁高效的能源,从而实现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3)能源区域结构的合理化。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能源结构的合理化还应包含能源区域结构的合理化,即能源生产布局与能源消费市场实现最优化衔接。我国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长距离、大规模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北油南运、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这一格局决定了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要统筹考虑我国能源分布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能源布局和运输布局,着力提高一些能源供求压力较大省区的能源保障能力。综合考虑能源资源赋存、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统筹东中西部能源开发,按照“加快西部、稳定中部、优化东部”的原则,构筑区域能源优势互补、资源高效配置、能源开发与环境相和谐的能源发展布局和现代能源储运体系。
   从总体上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清洁能源、高效能源比重,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是能源结构优化趋势所在。但必须注意的是,能源结构的优化还应立足于国情之上,逐步建立适应国内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需求的合理结构。放至国内,就是必须立足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在以煤为基础能源的体系上,强化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努力提高优质能源的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组织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产业组织形态是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得以建立健全的保障。能源产业组织水平与能源生产经济性、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息息相关,相对优化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态势往往代表着更为经济、高效、安全的产业发展水平。以煤炭行业为例,我国长期以来分散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煤炭开采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技术水平提升难等与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比比皆是。
   能源产业多数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且与国计民生关联紧密,鉴于此,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政府对相关自然垄断环节或具规模经济环节实行管制,而其他环节则以市场机制为主。由此产生的一大问题是,一旦出现一方垄断而另一方市场化的上下游之间产业组织形态不对等形态,双方的市场地位不平等,相关竞争机制作用弱化,则极易催生垄断组织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控制市场行为,从而引发能源市场波动的现象。
   此外,产业组织的现代化理应包括能源企业的现代化。我国能源企业以国企为主,难以称得上纯粹市场化的经济主体。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导致不断扩大规模成为其首选目标。规模的庞大并不代表着实力的强大,片面的追求规模导致重复建设和能源的低效使用。国有资本的高度垄断弱化能源产业的竞争强度,从而导致企业运营的低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企业必须具备充分的活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必须在坚持能源领域国有资本占主导的前提下,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性,促进能源行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参与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设中来。要坚持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进行产业重组,尤其是提高能源资源开采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集中度。促进能源上下游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促进能源资源开发、能源装备制造、能源运输、能源利用和能源服务的协调发展。培育面向市场、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能源发展的科技化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能源产业正加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论各国推动能源转型的驱动因素是基于能源安全保障、拉动经济增长还是缓解资源环境双重制约,科技进步都是推动能源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
   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技进步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战略保障。对我国而言,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们在未来的转型战略选择中,必须同时注重传统化石能源的创新利用技术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尤其应关注洁净煤技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技术。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逐步缩小能源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体制机制的市场化
   加快能源行业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与其他产业相比,能源产业大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且关系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因而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界定上,通常会选择对能源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但随着近20年来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能源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产业中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因素在逐步减少。基于此,各国先后在石油、电力等传统具自然垄断属性的能源领域进行了以放松规制、规制再造、有效竞争等为主要取向的市场化改革。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仍是基础。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源市场交易方式和发展机制,无疑是促进能源产业有效率、有活力发展的基石。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推进多年,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市场化体系仍未完全建立。以电力行业为例,电力体制改革自2003年提出以来,经过7年多时间的发展,电力市场体系并没有建立。这几年间积累起来的矛盾,比如煤电价格之争的矛盾,部分地区闹“电荒”的事件表明,加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现代电力市场,已经迫在眉睫。以市场体系最为核心的能源价格为例,我国的能源价格机制并没有真正反映市场供需、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外在成本。煤炭价格“双轨制”依然存在、成品油调价机制频遭质疑、电价倒挂难有改观等一系列因能源价格市场化不完全而显示出来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能源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中国的能源市场在世界能源供求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内能源市场与政策对国外市场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例如,一旦国内集中进口原油、炼厂检维修,国际市场便随之波动。国外许多机构在跟踪研究国内能源需求、政策变化,作为产业投资、竞价、规划的依据。
   国内市场受国外影响也已经很明显,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成品油正在逐步接轨。从产业的国际化角度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求建立国际协调型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再是自身封闭式地维持均衡发展,而是通过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技术引进等国际交流方式,实现与产业系统外的物质能量交换。
   因此,“统筹”国内外能源市场必须基于多层次视角,需要涵括包括国家外交大战略、大型企业走出去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植。而通过强化能源外交和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国内能源供应安全,另一方面还可稳定国际能源市场秩序和价格。
   ――城乡用能的一体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随着中长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同,传统的能源不能满足农村生活用能,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能源供给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重大战略之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适应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发展,必须加快能源供应体系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用能条件,在用能水平、保障程度、服务体系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