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拓展高端信息化的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昆明 更新时间:2012-04-14

 关于印发昆明市拓展高端信息化指导意见和昆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拓展高端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和《昆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工作会议关于发展新型工业化、拓展高端信息化、提升全域城镇化工作要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拓展高端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高端信息化在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谁能抓住信息化发展浪潮带来的机遇,谁就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越深,信息化水平越高,其核心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和综合实力就越强。把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拓展高端信息化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二)高端信息化对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融合,为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新路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大趋势激发了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从根本上改变着经济的结构,使其向高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促使电子商务成为经济贸易的重要模式,深刻改变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高端信息化在促进现代化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向物质生产领域、劳务生产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和管理层渗透,迅速改造着经济增长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对经济增长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高端信息化是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市正处于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高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拓展高端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我市面临的紧要任务。
近年来,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较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产业初具规模、电子政务效果明显、电子商务逐步推进、社会信息化特色突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化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重复建设、反复建设、资源分散现象依然严重;三是信息产业总量规模较小,前沿和高端信息产业缺乏,对深入拓展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高端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谋提升。以制度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构建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加快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普及信息应用为核心,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为关键,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推进应用和发展市场为前提,实现我市高端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是加强领导,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完善和充实领导班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拓展高端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协调与落实,推进产业整合发展。
二是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安全标准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应用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与推动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通过优化环境,广泛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发展高端信息化。
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战略,按照轻重缓急提出优先次序,结合实际编制高端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控制规划数量,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目标科学、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措施可行。
四是分类指导,注重推广。对于基础性、公共性的社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项目,必须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杜绝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准确定位、滚动建设、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发挥累积效应。对于示范性和创新性项目,要确保质量、提高效率,以点带面、总结推广。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使我市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优越、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全面。打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城市,扩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高端信息产业。使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保持西部领先地位,部分领域步入国内先进行列,高端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起到显著的促进和优化作用。拓展高端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应遵循“11455”总体目标,完成6项具体目标,实施8项主要任务和5项重点工程,配套8项保障措施:
——一个大通道战略目标:加快昆明及周边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对内、对外开放的信息化桥头堡和大通道,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政治、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信息服务。到2015年,把昆明建成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国际数字信息交换中心、先进信息产业制造基地以及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一个产业发展争取目标: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九大重点领域振兴。大力发展高端信息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信息系统集成业、软件和外包服务业、信息通信服务业、广播电视和数字媒体产业,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群。使昆明成为具有西部一流水平的信息产业基地和面向泛亚的国际重要信息港和产业高地。
——四个领域发展争取目标:将昆明申报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数字城市框架建设示范城市,建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高端信息化示范城市。
——五大重点领域突破目标:优先扶持发展基础性、平台性软件产业,抢占软件产业高端市场;大力提升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做到全市信息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信息获取便利化城市;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建成昆明软件及信息服务特色聚集园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对物流和商务领域促进作用有显著提升。
——五大行业应用推进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我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务领域、文化领域、军事领域(国防动员)五大行业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争取在以上行业和领域中,能够有一至两个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具体目标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实施光进铜退工程,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标准,到2011年,实现农村行政村宽带网络90%以上覆盖。到2013年,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100%覆盖,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超过10兆;进入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达到100兆至1000兆,社区用户带宽达到1000兆。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面、服务水平领先的移动通信系统,市区信号覆盖率达100%,郊县信号覆盖率达100%。
——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15%,达到100亿元以上。引进1-2个国际、国内信息产业大集团,培育15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一批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在确保传统的金融、物流、光伏、半导体材料等电子产品稳步增长的同时,突出发展通信、软件、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6%以上,科技进步对信息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两化融合发展目标:到2015年,工业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企业应用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装备数控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从2011年开始,每年扶持培养一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
——三网融合发展目标:按照“双向进入、适度竞争、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昆明市三网融合工作。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动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按照“一城一网”原则,紧紧围绕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规划,推动我市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开发完成“三网融合”增值业务50个左右。建立适应融合体制和机制,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建立职责清晰、协调顺畅、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运营体系。
——人力支撑条件发展目标: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信息化应用推广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信息化知识教育基本普及,全民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到2012年,全市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增加到3万人,其中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数增加至1万人以上,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市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增加至5万人,其中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增加至2万人以上。
——技术中心和园区建设发展目标:2012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中心5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到2015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12户,省级技术中心增至80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90户,重点增加信息化技术中心,建立专业的信息产业和软件业聚集园区。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抢占区域信息化高端位置。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三年大提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昆明区域国际电信出口局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推动昆明信息通信和数据交换枢纽建设,争取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增值业务商及数据运营商在昆明建立面向西南和东南亚、南亚的数据交换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呼叫中心、容灾备份中心,逐步提升成为国家对外的重要信息枢纽,扩大我市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影响。建设面向两亚的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建立包含软件研发、销售流通、跨国经营的软件产业链体系。抓住GMS经济走廊论坛落户昆明及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机遇,推动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达到与两亚中心城市多渠道、多终端、多平台的接入和融合,为区域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支撑,抢占区域信息化高端位置。
(二)重点加快发展高端信息产业。围绕信息产业重点振兴领域,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和高端制造产业,引导发展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围绕研发、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逐步拓展传感网核心关键技术、节点设备、中间件、系统集成与应用及相关高端配套设备制造等领域。以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为定位发展信息产业,加速引进微软、IBM、思科、富士康、东软等一批全球知名的企业落户昆明;选择一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本地优势信息产业企业,集中资源实施重点扶持;鼓励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形成大中小企业互动的产业集群。
(三)优先发展软件及外包服务业。发展网络平台软件、数字媒体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软件产业关联产品,推广烟草、电力、医药、教育、交通、医院等行业应用软件。组建“昆明软件和服务外包出口联盟”,采取“两步走”的外包发展策略,以三园(云南软件园、昆明科技创新园、金鼎科技园)、三区(王家营国际物流园区、空港国际物流园区、经开区新兴产业孵化区)、三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国际生态数码基地、昆明信息产业基地)为依托,在原有基础上延伸拓展软件及外包服务业。帮助企业拓展外包服务市场,把开拓日本软件外包作为第一步的突破口,把进军美国和欧洲外包市场作为第二步发展目标。在外包服务内容上,避免与印度较为低端的软件外包服务直接竞争。探索基于IaaS、PaaS、SaaS等新技术的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力争建设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四)扶持发展高端信息化应用。跟踪高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开展物联网应用、云计算应用、区域无线泛在信息网络应用,发挥政府对高端信息化应用的推广作用,吸引国内外著名物联网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进驻昆明,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行业协会等共同成立昆明高端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昆明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络应用推进创新联盟”。
(五)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围绕推进两化融合实施各个环节,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主的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环节:一是推行研发设计电子化;二是推进产品构成数字化;三是推行生产过程智能化;四是推进经营管理科学化;五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六是推进信息化与物流、供应链的融合;七是推进信息化与金融业的融合。
(六)推进“三网融合”协调发展。结合昆明市无线数字城市、数字城市、主城和新城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工作,促进“三网融合”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进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促进新型支撑产业发展。支持“三网融合”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七)构建和发展无线数字城市。建设覆盖城市或其主要区域的无线宽带信息泛在网络,发展无线数据通信系统,构建无障碍信息共享城市,形成可随处连接的信息网络。引导和发挥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电信运营商,建设“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为主、其他无线接入技术为补充”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形成3G宽带无线网络总体覆盖、无线Wlan接入热点补充、网络与应用并举的新型无线数字城市信息网络,实现全市无线宽带网络的无缝覆盖。逐步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教育、远程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的便民服务中应用数字无线技术,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城市信息网络立体空间。
(八)建设信息安全城市。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强化信息安全措施,统筹规划灾难备份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网络,明确区域各类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加强等级保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的软、硬件资金投入,建立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五、重点工程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围绕政府管理和服务公众的发展需要,推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建设,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公共信息应用平台。建成基础性、战略性的数据库,构建全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效能,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程度,提高网上办事能力和公众参与水平,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开通网上视频会议交流系统,使之成为政府工作业务主要沟通渠道。完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实现政务基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重点在政务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融合,为信息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推进社区管理综合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做好电子政务与社区各种信息服务的对接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事务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务信息业务系统纵向贯通、横向联动,业务协同。
(二)实施社会服务信息化工程。大力提高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使民众能广泛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启动市民卡工程、智能交通工程、医疗卫生工程、教育信息化标准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三)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数字化,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质量和整体水平,创新拓展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建筑”,逐步构建“智慧城市”。
(四)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撑体系,加快昆明市信用体系、安全认证、标准体系、在线支付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和服务工作,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装备和软件,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发展。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配合推进昆明市现代物流业“1591”工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昆明国际陆港、5大核心物流基地和9个物流园区,完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昆明电子口岸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技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和一体化运作。
(五)整合建设公共环境安全监控及应急联动指挥工程。继续完善在重要公共场所设置监控器的措施,实现对公共环境安全的全天候监控,将城市报警监控系统纳入全市公共环境安全监控体系。完善从政府各职能部门到生产一线系统信息畅通的公共环境安全监察网络体系,建立隐患发现及时、灾情监测准确、防范措施得力、应急指挥得当、现场处理果断的环境安全防范机制。依托市应急指挥联动中心信息化应用平台,逐步建立城市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震、防火、防空、抗旱、安全等公共事业的统一指挥调度体系,使离散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处理突发、应急、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公共安全应急视频会议会商、图像监控、数据网络互联、电话调度等功能,使各专业系统的信息能实时、迅速、准确地汇集到指挥中心,实现公共环境安全监测及应急联动指挥的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发展高端信息化的领导。各县(市)区应成立由地方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重大信息化项目与产业项目进行选择实施,对重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国内外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动态研究,做好统筹规划、政策法规、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组织力量制定有效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措施,保障我市拓展高端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扩大对内对外合作与交流。争取国家在宏观布局上的支持,向省、国家申请将昆明信息产业列入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使之成长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等区域之后又一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以及泛珠三角区域、西南地区六省七方、南贵昆经济区和省内各州市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的机遇,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鼓励发展出口效益型企业,支持扩大信息产业和软件出口企业的建设。
(三)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环境,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领军高端人员为核心,引进全国优秀人力资源。把相关高校、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作为昆明市信息产业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支撑平台。鼓励支持本地企业承担重点工程和项目,培养本地人才成长,吸纳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全市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建设,建立并不断补充完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人才库。
(四)加强信息产业招商工作。在充分了解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掌握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调整和转移的基础上,确定招商的重点区域、对象和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昆明信息港等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昆明良好的投资环境,突出宣传昆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势、地方政府重视扶持的优势、国家支持西部发展政策和外地企业在昆明投资成功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发挥有关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精心组织好专项招商团组,赴信息化程度较高和信息产业发达的美、日、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以及广东、上海、江苏、福建、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把国内外信息产业大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来抓,建立昆明市政府与国际信息产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将拓展高端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落实《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09〕5号)有关政策,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对新兴的、智力密集、风险大的软件、系统集成等高技术产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可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经地税机关审批同意后,可定期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的信息软件或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对确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企业研究开发实验费用、市场推广及产品产业化项目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实行政府补贴和资助。
(六)加强财政政策对信息化发展的支持。相关项目发展所需资金归口安排,财税优惠政策按已有的相关优惠政策执行,对高端信息化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鼓励通过企业和个人参股、风险投资、购买债券等形式,使民间资本、企业资本成为创业投资的主体;建立和培养符合风险投资特点的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风险投资中的咨询、评估和监督等重要作用,降低风险投资体系的运作成本。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依托、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辅助的信息产业投融资体系。
(七)推进高端信息化基地建设。由市工信委牵头,建立信息产业基地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在昆明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好高端信息化基地的规划论证、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设置分区等工作;搭建基地融资平台,创新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加大政府配套设施的投入,吸引和鼓励全社会资金参与;采取大连“官助民办”模式,扶持建立昆明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外包特色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校到基地开办学院。
(八)构建高效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打破现有部门、地区和单位的界限,努力共建开放、有序的信息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保护软件和网络知识产权,贯彻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软件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软件企业认证体系、信息服务业(包括ISP、ICP、ASP等)资质认证、信息安全产品和涉密产品认证体系、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准和基础性资源数据库的认证标准等,推动信息产业企业通过GB/TI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CMM认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举办各种信息技术成果展览交易会、信息技术人才交流会以及国内外投资商洽谈会等形式,搭建昆明市信息产业对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