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在农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候,我们村刚通上电,一周会停上两三次电,就只能点煤油灯。我们村有一部手摇电话,黑黑的,锁在村委办公室的走廊里,我那时候在村里最会下棋,小朋友们一致推选我当“儿童团长”,于是利用“职权”让村支书的儿子把箱子打开,“亲密接触”了一下神秘的电话机,当时只知道大人们勾住数字盘,再摇几个圈,就可以和远方的大人们通话。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真正使用村里的电话机,是县里打来电话,恰好我父母不在,我去接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位干部咕咚、咕咚的声音,大致意思是告诉我全家(知青)可以离开大山,回到阔别的故乡。
后来,我到西北去念书,家乡的变化不是很大,当时我家穷打不起长途电话,只能通过邮局每周写上一封报平安的信。当时,学校开始出现了“电脑”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我省吃俭用花300元报了学校第一期电脑高级学习班,每周有4个小时的机时,第二年领到了国家颁发的“助理工程师”资格证书。我读完大三,回家过暑假,当时打电话城乡差别很大,在市区打电话三分钟只要几毛钱,在郊县打电话几分钟就要四五元。
读研究生时,我们学校的长途电话亭开始多了起来。我准备回家度假时,我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家乡的街道上IC卡电话亭挺方便的,如果火车晚点,弄张IC卡就可以在车站口的IC卡电话亭打电话回家,到时让老爸骑摩托来接你。研究生毕业前的假期回到家乡,“网吧”如雨后春笋布满了大街小巷,上小学的农村娃都会用电脑联网玩游戏、上论坛发帖了,稍微富裕的农村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一些“农业带头致富人”还用上了高科技“大哥大”。
参加工作后,我经常回家乡农村讲课,家乡的变化也日新月异,手机开始在农村普及,随着3G时代的到来,千元智能TD手机在家乡农村移动专营店、代办点的陈列柜琳琅满目,给我家乡的朋友带来了诸多选择。而且,移动信息化开始与家乡农民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紧密关联,一些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开始使用短信、彩信、飞信与广大农民朋友沟通与交流,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开始在第一时间通过移动信息化与家乡的农民朋友“亲密接触”,随时、随地、随身!面对移动信息生活带来的海量信息,许多农民朋友免费得到了农技站根据需求进行过滤或智能化筛选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最重要、最贴近生活、可以带来潜在收益的。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农村信息生活在我们的岁月流连间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进步。毋庸讳言,移动通话的健康、快速发展,更期待着移动通信能够深入希望的田野、深入苍翠的山庄、深入无垠的广阔天地,为建设信息通达的新农村生活添砖加瓦。移动改变了我的生活,不管我在哪里,移动电话总能让我畅通无阻地地与家人随时随地沟通,感谢移动,感谢生活,新农民热爱信息化生活。(成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