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农业电子商务
来源:阿里巴巴 更新时间:2012-04-14

 农业,源于人类生存的最古老的行业;电子商务,人类趋于突破现有发展空间的最先进的方式,二者似乎很难直观地糅和在一起,因为二者之间有行业的环境、技术的局限和应用层次的不同。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农业高科技化的重要性,但把先进的电子商务引入农业系统,很多人却不无顾虑。

    以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手法和目的而言,需要的是一种点对点(one-to-one)或端对端(end-to-end)的方式。显而易见,这种方式需要有客户端能充分接受的前提,即在思维上、能力上(操作)等方面都有足够的接受力。以目前中国对互联网认识和使用的群落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虽然其中会有分布于农业行业的部分,但从总体看来,所占比率过于稀少。而且就真实的直接农业用户而言,一般农民的网络使用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十分有限。

    这是一种新经济下的矛盾,即经济的预行性与求变性是不可逆转的,是顺势而向前发展的;而经济的实施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却是有限的,甚至是难以担当的。这个矛盾是中国在各方面的历史沉淀和外部环境造成的,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科技普及、农业操作方式等相对低下。

    正是因为这种外部环境的局限,使得众多的IT精英们面对农业这个中国最大的产业只能望而却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不论是从建立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操作规程的实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产业如工业、服务业的推广应用难得多。农业这个自始至终在满足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需求的物质生产部门,总是在发展的步伐中不能上一个台阶,形成一种新的突破。

    事实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就农业生产能力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的应用方面,像集约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等的差距。而在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常规操作方面,我们也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所以要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某个方面的突破并不是没有可能的,甚至是很有希望的。要实现一种有效益的突破,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好的突破口,考虑到中国的实情,目前全面铺开并不现实,而应分层次分阶段地应用。

    按现有的农业结构,几个主要的层次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集中调控和协调;各地生产资料部门的销售分发渠道;基层组织的统一代办和服务;农产品的运输、存储;农业人员的最终生产等。如果加上进出口业务,还会涉及到外贸部门的管理,大型的运输系统和仓储系统,涉外经济的相关部门协作等。针对这种结构分布,可以大致地把产业信息化(实施电子商务)的途径分为两种:一是针对政府调控和生产资料部门的。具体细化可以理解为,在政府的集中调控部门和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平台,调控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生产资料的分配情况,相应地作出调整决策,供应商(物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资料需求情况,可以灵活经营,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给政府调控部门。整个过程会高度透明化,并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和浪费。这种平台暂时不能针对最终用户,因为基本的信息设施如电脑、网络及相关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是相当薄弱的。另一途径是针对对外经济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产品进出口业务,而这些业务除了通过政府间的协作处理外,还有大量的来自其它信息源。如果能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农产品信息平台,将会进一步地扩大信息渠道,并可增加买卖的虚拟市场空间,甚至提供产品的拍卖,为世界各地的供应者和需求者提供最多的贸易机会,同时在业务流程上做到最大的简化节约。

    两种商务平台的模式都要有政府部门的协作,包括农业部门、信息部门、外贸部门等。但在经营上应该保持灵活性,可以为国家提供足够的决策依据,更重要的是促进农业的科技生产和维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两种模式可以融合在一起做,但以建设垂直型的效果为佳。因为目标客户的定位不同,市场格局不同,相关政策规定不同,所以做到齐头并进是比较合适的,即实现内联外引的目的。

    在农业领域应用信息平台,实施电子商务,对改善我国的农业价值链和提高农业竞争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从单纯提供信息到大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实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务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追逐与世界经济同步发展的今天,不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面临WTO的巨大压力,我们都希望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农业这个古老的生产行业,更需要注入现代的新鲜血液。在分阶段实施改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最先进的眼光来衡量从事的工作。电子商务,一条经济发展的新时速干线,能够把我们的农业带多远?我们将为之呐喊,为之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