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传统说教式方法不可取、风险大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务微博能否持续积攒人气,第一,你提供的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信息;第二,这个信息是否是以民众熟悉的方式来发布。

  ●政务微博会遇到的两个真正挑战在于:第一,如何去识别民意中的 “少数”和 “多数”;第二,如何帮助民众去了解一个政策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主持人:记者 柳森

  ●嘉宾:沈逸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博士)

  解放观点:本周一上午8时40分,“上海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首日粉丝总数突破31万。从近两年来风生水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官员 “微博问政”,到如今各地 “政务微博”的先后亮相,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变化?

  沈逸: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提出你刚才说到的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会面临的,恰恰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微博这么火,但是,我为什么要上微博?为什么要到网上去参与互动呢?

  那么,当我们去观察网上微博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时,有两个 “极端”,也就是两种最主要的动机,大概是最容易识别出来的。第一个,是为了追求心情愉悦。或者说,在传播信息、引发关注并因此获得尊重之后,得到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第二个,是通过信息发布,能获得实际的或者说 “有用的”好处与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效益、个人生活上的便利,等等。当然,大多数人其实正好处在这两个 “极端”之间,目的既不复杂,又有点随意。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我们的“名警微博”会如此受欢迎。一来,交警、民警做的事情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大家的切实利益;二则,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民众平时是不怎么懂得如何与交警、民警打交道的,双方之间由于各种沟通不畅而发生误会的状况也时有发生。但微博却赋予了双方一个安全的“距离”,因为不用面对面,就不用担心正面冲突,反而可以“有话好好说”。如此一来二去,不少民众发现,原来我们的警察也蛮有趣、蛮可爱的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政务微博能否持续积攒人气,第一,你提供的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信息;第二,这个信息是否是以民众熟悉的,或者说,是以民众 “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发布和传递的。如果抓住这次机会做好了,当前这些政务微博的出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电子政务深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