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以电子政务应用为依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来源: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

  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实现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

  早在1996年,青岛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从青岛实际出发,统一建设全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并成立市办公自动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这一机构在2003年改为市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后因工作需要,现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也是在1996年,一个编制为69名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成立,即今天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前身。

  15年来,青岛市不断强化对电子政务的统筹整合力度。先后确定了“三不”原则(即“没有特殊需要,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不再建设机房,不再设立信息中心,逐步将全市机关的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到统一平台上),下发了《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并一直严格实行着“四统一分”的管理体制。

  统一机构: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市电政信息办)成立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个办公厅均不再设立独立的信息化机构。由市电政信息办统一负责全市机关电子政务的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青岛市所辖12区市,也都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了四大班子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

  统一规划:2002年以来,两办先后印发了3个“电子政务五年规划纲要”。市电政信息办每年制定数个具体项目建设和应用推进文件,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

  统一网络: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通过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

  统一软件:凡是涉及全市或多部门的应用系统,均由市电政信息办负责开发或引进应用软件,在全市统一推广应用。目前统一推广的应用软件包括基本通信、公文流转、信息采编、信息公开、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电子监察、信访管理、督查管理、社区事务、多媒体通信等。2008年以来,又将平台级软件连同配套主机、存储等设施纳入统一共享范围。

  分级推进:在“四统一”的基础上,由各区市和各部门负责分头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

  就这样,青岛逐步探索形成了以集中共享为特点的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共享和应用共享,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市机关机房、网络、服务器、基础软件和应用整合。2001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完善“861”核心技术体系,即8个平台: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基础办公服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流程管理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知识管理服务平台,6个中心:即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服务中心、认证授权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1套目录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并全面实现机关软件正版化。今年底之前,还将投资约4000万元,整合建设云计算和灾备一体化平台。

  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

  整合基础平台资源,夯实部门整体协作基础。截至目前,依托“861”核心技术体系,已为28个部门提供主机托管服务;为99个部门构建了网上办公系统;为47个部门构建了网上审批系统;为44个部门构建了网上执法系统;为20个部门建设了内部信息共享系统;为52个部门构建了70多个公众服务网站;为60多个部门构建了公众咨询求助投诉系统;为18个部门构建了网上访谈系统;为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网络、邮件、防病毒和正版软件服务。此外,还有监察、信访、议案、档案、督查、考核、安全生产、医药卫生、文化执法、民政、应急、财源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等50多个部门专用系统依托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

  整合基础办公软件,形成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按“内部一网式办公”支撑“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青岛市在建设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的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并推广了一套大型、综合、通用,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基础办公平台——金宏电子政务集群系统。截至目前,全市三级机关金宏网有效用户达15420个,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电子化处理;全市各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区市和100%的市直部门实现了内部网络化办公,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2010年,金宏网上公文信息流转量达1617万件次。机关公文、信息处理由过去以周、天计缩短为现在以分、秒计。

整合行政执法和管理事项,强化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为保障行政机关规范行使权力,依托全市统一的网上执法系统,建成市和区(市)两级联动网上执法平台,建成了44个部门、5866项行政处罚、825部法律法规、3894条法规条款、27551项裁量标准的行政处罚权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将全部行政处罚执法过程纳入网上登记办理,并实行网上公开和电子监察,有效强化了执法约束机制,规范了行政行为;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监察机关依托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建设了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转让、产权交易、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行政效能、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等23个重要权力领域的综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构筑起覆盖全市、上下联动的网上行政监督体系,使行政监督变得实时、全程、精准、可追踪。

  整合部门重点业务需求,提高行政效率。依托金宏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了多级联动的网上督查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显著提高了督查考核的工作效率、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建成了市和区(市)两级统一的大规模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系统,并实现市、区、街道、居家委会、居民楼五级应急人员体系的电子化管理;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共享的多媒体协作平台,为网络视频会议提供了可靠保障,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市信访部门实现了信访业务网络化管理和信访资源的共享互通,实现了受理、登记、交办、督查、反馈等所有环节的网上办理和实时监督,及时协调处置各类社会矛盾。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政府整体效能。截至目前,依托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中心,实现24个部门317万条涉税信息的实时交换共享,监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464个,监控占地方税收总量80%的1万户重点税控企业税源205亿元,通过对涉税信息比对分析,查补入库税收8.02亿元;依托市民卡工程,实现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公积金等有关部门自然人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建设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完成671万人的基础信息比对;依托企业数字证书应用,实现工商、税务、质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企业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库,完成16万户企业的基础信息比对;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建成,工商产业集群查询、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卫生防控区域监管、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市政环卫信息监管、文化市场执法等业务均依托该平台实现地图管理服务;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20多个部门依托信息整合发布平台,建成了内部信息共享网站,提高了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为依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实施现场联办与网上协同相结合,提高审批办事服务效率。按“全市统一、两级集中、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模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2009年3月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同时投入运行,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大厅+网络”双重集中统一的审批服务新机制。截至目前,市级47个部门386项、区(市)包括街道(乡镇)合计36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在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流转办理,实现了审批流程纵横联动、柔性定制、刚性运行,强化了跨部门协作,规范了审批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2010年底,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办理业务量累计为498196件,全部入驻事项较法定时限平均提速70%,其中,企业注册登记平均办结时间缩短为2天,提速89%。

  整合部门信息和服务资源,为社会提供网上“一站式”公共服务。1998年5月,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正式开通,开始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008年以来,为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了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和依申请公开受理系统,形成了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实现了政府公开信息统一管理、集中发布、实时公开、永久在线、一站式服务,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截至目前,已发布12个大类31个小类4.6万件政府信息和30多万条相关服务信息。同时通过组织重点民生部门通过梳理整合,建成了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交通运输、公共事业、企业开办、证件办理、资质认定等10个领域的专题服务栏目,并整合发布了1300多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服务信息。2010年5月18日,青岛政务网手机版正式开通。60多个部门和12个区市政府统一建立了“政府在线”体系,年均受理市民来信3万多件,实现了市民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网上统一受理、分办和反馈,彻底解决了部门对市民来信发而不收、收而不办、办而不公开的问题。市政府57个部门定期通过青岛政务网开展“网络在线问政”和“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集中上线接受监督,联合解决民生问题,受到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拓展和畅通民意渠道,整合了政府信箱、在线访谈、网上调查、意见征集、网上听证、网络新闻发布等渠道,建设“政府在线”综合政民互动平台,采用计算机网站、手机网站、短信、即时通讯、博客、微博、信息订阅等网络沟通新技术,为公众提供集中统一、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天候在线综合互动服务。另外,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行电子签名认证工作的决定,开通了基于数字证书的“企业服务e站通”,国税、地税、工商、建设、国土、统计等19个涉企部门的225项管理和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远程办理;下一步,还将利用市民卡的电子签名认证功能,组织民生部门建设“市民服务e站通”,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助推器。

  电子政务进社区(村)整合政府部门面向社区(村)居民(村民)的服务。针对“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村)的工作重复交叉等问题,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并在区市级网络中心部署了社区(村)综合电子政务平台,为所有社区(村)“虚拟”内部事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外部公共服务网站。各部门依托社区(村)网络和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各自的电子政务工作,解决了部门多头向社区(村)延伸网络的问题,形成高度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面向社区(村)居民(村民)的网上服务体系。同时,在社区(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帮助居民(村民)上网获取服务,使政府网上公共服务在社区(村)落地,惠及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