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格全覆盖 社会管理求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基层调研行之五
记者 王传志
新华区西苑街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部,面积2.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9万户4.9万人,驻区单位及各类组织300多个,街道党工委直管党员1158名,在职党员4451名,离退休党员658人,流动党员32名。2010年10月,石家庄市被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六个省会城市之一。一年多来,西苑街道党工委结合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紧密联系辖区实际,借鉴网格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走出了一条党建网格化管理新路子。最近,本刊记者在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见证社会管理创新”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中,深入新华区西苑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
夯实“四个基础”,建立健全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西苑街道创建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的一种更加全面的服务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信息化为支撑,把人、地、物、事、组织、舆情等社会管理要素纳入其中,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的责任化、精细化、综合化、信息化。
科学划分网格,夯实管理基础。按照“地域相连、行业相近”的原则,把驻区103个公有制单位划分为4个功能型网格,把206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划分为10个行业网格。在居民区,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连、居住相邻”的原则,以500户左右为基本单元,将辖区1.99万户居民划分7个社区网格、25个楼院网格、68个楼栋网格,在辖区构筑“社区网格一—楼院网格—一楼栋网格”的“三级网格”体系。辖区各类党员、广大群众和驻区单位、各类组织均在网格内找到了自己的“责任田”,党的工作和党员作用发挥实现全覆盖。
健全网格机构,夯实组织基础。街道成立党建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街道、社区网格化工作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处置;社区成立党总支领导下的党建网格化工作站,负责对楼院网格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处置;各楼院分别设置网格党支部和网格党小组,社区“两委”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兼任网格长,选派责任心强、群众公认的党员担任网格小组长。网格党支部负责对楼栋网格党小组的管理,楼栋网格党小组负责对楼栋党员和居民的服务管理,真正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四级管理”工作体系。
配齐网格力量,夯实服务基础。对辖区现有人员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在各社区每个楼院网格配备党支部书记、网格民警、信息管理员、环境服务员、文化宣传员、网格医护员、计生管理员、法律服务员、网格安监员、廉效督导员等网格“十大员”,各负其责、条块结合,配合网格长开展信息采集、日常巡查、居民服务、隐患排除、汇总上报和解决反馈以及市政、消防等公共设施的巡查等工作,并根据上级网格指令处理网格内的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网格“十大员”可以实行交叉任职,实现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
规范工作机制,夯实保障基础。为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将网格“十大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楼院网格定期例会、学习培训等制度加以明确公示,使网格化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有了统一标准和依据。对信息管理、排查报送、处置反馈、督查考核及奖惩表彰分别作出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晰、工作规范。
构建“四个平台”,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新途径
西苑街道创建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坚持“街道总体统领、部门履行职责、社区落实解决、网格无缝覆盖、信息联通共享”的原则,构建“四个平台”,建立“四大体系”,实现对网格区域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管理服务更加高效,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构建闭环处置平台,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为了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辖区内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提高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街道投入专项资金研发应用了西苑街道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核心部分为闭环处置平台。该平台以社区综合数据库为依托,具备信息查询、分析研判、工作派遣、预警、考评等功能。当社区党建网格化工作站发现网格事件后,在闭环处置平台中点击问题上报,将发现问题的地点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并填写事件的类型、所属社区、上报人、事件描述及事件的等级,上报至街道信息中心;街道信息中心收到网格事件后立即进行事件的分析并通过平台指定归口办理部门;承办部门收到任务派遣后第一时间对网格事件进行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将按照处理的过程与居民的满意度等为依据,对处理网格事件的部门分别给予好、一般、差的评价。闭环处置平台的建立使“网格事件”从发现到处置的全过程更加规范,每个网格事件实现了有人管、有分工、有落实、有结果、有实效,初步形成主动、定责和系统化的社会管理。
构建网格互动平台,建立完善社区同创共建体系。街道党工委搭建以网格为单位的“周报告、月交流、季小结”工作交流互动平台,使网格内、网格间达到了“工作情况互通、工作方法互学、工作漏洞互查、工作成果互享”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在各社区、网格与单位之间建立“九联”共建工作机制,通过一个个网格为居民之间、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从而形成了网格党建联建、网格资源联享、网格事务联办、网格稳定联管、网格治安联防、网格文明联创、网格活动联搞、弱势群体联扶、环境卫生联抓的良好氛围。
构建动态监测平台,建立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结合网格内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街道党工委推行“分类管理、动态监测”平台,全方位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四同管理”(同上党课、同过组织生活、同参加活动、同享党内关怀);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八小时内接受单位管理、八小时外接受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直管党员实行“动态监测”,以“六定四评三统一” 机制(即:定监测对象、定监测主体、定监测内容、定测评标准、定测评程序、定考核奖惩;党员自我测评、群众测评、党员互评、组织监测;以楼栋网格党小组为单位对党员在社区、家庭和社会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并统一建立党员测评档案,统一制作党员形象监督卡,统一选聘党员形象监测员),有效激发直管党员“讲党性、当模范、比贡献”的积极性。
构建便民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街道党工委充分考虑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依托网格十大员、社区志愿者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力打造政策答询、家政服务、社会事务、文体休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多种基本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十分钟便民服务圈”,通过网站论坛、民愿接待室、全天候热线电话等载体广泛搜集群众诉求,努力实现“问题解决在网格、困难帮扶在网格”。便民服务平台建立以来,共解决群体性热点难点问题百余件,接待群众各类诉求300多例,办结率达8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9%。
实现“五个转变”,开创基层党建及社会管理新格局
以基层党建网格化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推动街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实现了“五个转变”,取得了“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基层党建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的明显成效。
在工作方式上,实现“条块分割”向“以块为主”的转变。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以基层党建网格为平台,由支部书记或网格管理员统筹网格内各种力量资源,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细化到格、责任到人”,使社区工作方式由传统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改变为“上边千条线、下边一张网”,层级管理更加清晰,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在管理模式上,实现“各自为战”到“同驻共建”的转变。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管理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驻区各单位、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由社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与街道、社区资源共享,同驻共建,形成了以党建网格为单位,“小型活动单独搞、中型活动结对搞、大型活动统一搞”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管理均衡协调发展。
在工作作风上,实现“被动任务式”向“主动多元化”的转变。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要求街道每名干部、社区每个网格长以及每名党员都把“网格”作为其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人生舞台”,一岗多能,以点带面,辐射提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坐等群众上门”的官僚作风,使人民群众从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实效中受益。党员作风明显转变,营造了党员干部在基层服务、先锋作用在基层发挥、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科学发展在基层体现的良好范围
在服务范畴上,实现“弱势群体”向“全员群众”的转变。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实现了为民服务的零距离和全覆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以关爱、扶助为主服务困难群体,以走访、教育为主服务特殊群体,以日常细节服务全员群众。通过各类代表主动上门联系服务群众,代表、群众之间相互走门串户,许多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创新理念上,实现“单一形式”向“一格一品”的转变。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改变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单一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网格发挥优势,找准管理服务的切入点。广源路社区网格党总支下设的四个楼院网格党支部,分别以学习网格、文化网格、爱心网格、安居网格等为特色,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