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仍需“给力”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1-12-05

记者 张迪

  本周,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官方微博——@问政银川微博首页上“党代会建言献策”网络问政活动已置顶多日,并留下网页地址、微博留言、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面对微博这样一个新兴的舆论场,政府机构纷纷选择缺席。

  据新浪微博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更是达9000余个,官员个人微博8600多个,全国已有15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

  记者梳理发现,旨在与上亿网民沟通的政务微博,不少成为信息服务平台和官方活动发布平台,像@问政银川这样向网民寻求建言献策或批评某些政府机构尚属“个案”。

  专家认为,当下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总体还是“选择性公开”,要实质上变成网络行政办公平台尤其通过网络接受监督的平台,仍需不断“给力”。

  政务微博面临短板

  通过微博客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回应网上热点,引导好社会舆论,是网络问政的核心作用之一。实际上,记者梳理发现,纷纷上线的政务微博,形式各异,但内容相似度高,诸如天气预报、交通等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官方新闻发布、政府宣传,“以我为主”,类似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占多数。

  例如从12月2日7点58分至12月3日晚上20时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成都发布,共发布22条微博,其中14条微博是新闻,比如“副省级城市教育竞争力,成都列中西部第一。”其中一条援引新华网的“国内新闻”,讲述的是成都人对文坛巨匠巴金有着别样情怀。

  另外8条微博是天气和其他生活服务类信息,12月3日最后一条微博发于15时43分,提示路过成绵立交的司机,交通信息。尽管有200多万粉丝,22条微博中,转发过百的仅有3条,转发最高一条是12月2日,央视报道“感动中国的成都人——胡忠、谢晓君夫妇”,转发数204次,评论34次。

  再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为例,3日的微博分别是:国际残奥委会2011年全会今天在京召开、保障房新讯、“洋高考”、港校吸引北京考生。以新浪政务微博“风云榜”为例,前10名中有3个警方的微博,此外,都属于信息服务类平台,与人们出行息息相关的上海地铁@上海地铁shmetro更是名列前五。

  昨日18时11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 一条天气预报的微博中,网友 @rickyaoyao报料,发现南汇段还是有大量的烧秸杆的烟雾,“相关部门为什么不大管呢?”这条微博截至昨晚22时,并未得到回复。

  据新华网报道,“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是目前政务微博的三大短板,“空客微博”与自动回复“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交给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现象普遍。

  有评论更是犀利地指出,仅仅是以走秀或救火的姿态面对公众,政务微博推动政府转型的道路并不顺畅。

  微博问政还需法律保障

  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求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对政务公开、信息披露和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互动,包括寻找和利用更有效的沟通方式,网络、微博平台因其种种优势而得到重视。“面对微博这样一个新兴的舆论场,政府机构不应该缺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曾对政务微博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认为,微博能够促使政府部门改变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更加清明,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不少网友认为,政务微博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但如果政务微博的效果不佳,反而会架高政务机关的姿态。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认为,微博问政要实质上变成网络行政办公平台尤其通过网络接受监督的平台,“还是非常之难。”“问政”背后需要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保障和切实的贯彻力度,”张志安说,当下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总体还是“选择性公开”,即选择对自己有利或至少无害的信息来公开,利用网络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主要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