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服务和需求应无缝对接
来源:华西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1-12-07

  本月下旬,北京全部16区县在微博上“聚齐”。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微博)主任王惠(微博)透露,将组建专门团队经营微博,还将从发布信息条数、互动性等方面考核“官微”,以适应政务微博发展大势和社会公众的期待。(12月6日《北京日报》)

  种种迹象表明,政务微博正从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开始转型为团队化、专门化、标准化运营。从11月17日“北京发布”上线,到现在区县集群呈现,组建专门团队经营;从“北京发布”上线,到上海发布(微博)等一系列账号陆续出现,“政务微博”的成长,的确堪称“微博速度”。民众对此热情高涨,给予很多期待。

  就形式而言,电子政务,或许真的跑步进入了微博时代。但形式的进步,不能代替内容的进步;平台的搭建速度,还不足以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直接划上等号。回看政府与民众交流的“工具”:最初通过写信,设立市长信箱;后来有了电话,大家对市长热线激动过……扪心自问,技术的改进,真的带来了官民“无障碍”沟通吗?姑且不说堵门上访屡见不鲜,单就是动辄“没工夫跟你闲扯”之类的回帖,就把人雷得无言以对。所以,不能仅迷信形式上的改进,需要格外关注的是:除了增加一些编制,到底能给民众带来什么实惠?

  有速度还要有温度。截至11月初,某门户通过认证的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超过18500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9960家,个人官员微博8628个。平台早就建起来了。遗憾的是,清华大学研究发现,这些微博八成又“聋”又“哑”。会“卖萌”、够幽默,但通过微博真正与网友互动的并不多,听取意见、接受投诉的更少。

  以这次被高度赞扬的“北京发布”为例,也常“打官腔”,有时一天不更新,有的信息没有实际内容。从网民反应看,大家的要求目前还是很低的:只要能够及时响应、说话客气一点、发布主动一点、内容服务性强一点。由此可见,在实现微博速度之后,大家先要看到一些微博温度——消除和民众的距离感,不是为了微博而微博,而是为了服务而微博。

  民众有热情,政府有积极性,这事儿没理由做不好。北京官方要专业化操作,将问题及时转发传递,毫无疑问,这为速度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我们期待速度之后,是温度的提升,真正的拉近和民众的距离。在官方服务和民众需求之间,扫清一切门槛,实现“零距离”对接。要做到这一点,恐怕更需要建立渠道,让网民参与考核政务微博的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