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 陶信宽
摘要:本文在深入调研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上,回顾了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贵州省在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阐述了建设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效,以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模式为借鉴,提出了几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模式
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没的实践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措施有力,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化建设照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网络覆盖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并延伸到大部分乡镇国土所,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全流程实现了网上运行和数据远程交换,县级以上单位无“死角”,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助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全面“大提速”,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多年以来,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一直在全国处于前列,并不断向前快速发展,形成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事业中令人瞩目的“贵州模式”,值得深人研究和总结,为全面推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发展历程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全省面积约为1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包括9个市州、12个开发区、88个县区,全省GDP总量和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均不靠前,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决心大,强力推进,成效显著,不仅促进了贵州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而巨为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历程,经历了试点起步、全面发展等主要阶段。
在起步阶段,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将贵州国土资源厅列为省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在省厅、遵义市国土资源局、仁怀市国土资源局和遵义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开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部署应用。
2005年以后,贵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人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电子政务平台在全省县级以上及开发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部投人运行,初步实现日常公文流转、综合管理和部分行政审批业务的网上无纸化办理,2007年实现全省网[办公办文、审批业务的全程实时的电子监察系统的应用;全省1489个乡镇国土资源所中,已有2/3的乡镇国土资源所完成乡镇电子政务建设;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域网建成,9个市(州、地)国土资源局、88个县级国土资源局和10个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网络的全面连通。
3.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全力推进。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的几任主要领导对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的保证,并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全力推进,使得信息化工作成为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意识,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技术要求,对全省网络资源、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设计。构建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保证了同一级和上下级之间数据的充分共享和畅通交换,促进了管理工作的融合。
统一开发,统一部署。省厅本级、9个市州、12个开发区、88个县区,共110个单位的应用系统,都由省厅根据各地业务管理特点,基于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搭建,部署到各地运行。
制度保障,措施到位。制定一系列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如自动化办公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网上办文制度、窗口收发文制度、工作网上考核制度、网络管理制度、数据安全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保障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在资金不充足的不利条件下,厅领导调动各方力量,调配多种资源,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道路。
培养队伍,持续发展。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起步阶段借助对口支援单位技术力量,建立并不断壮大自身的技术力量,不仅厅本级拥有一支能承担全省各级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技术队伍,而且市县级技术力量也在不断成长。自身技术力量的壮大不仅保障了系统维护及正常运转,而且能够保障系统不断扩展和升级,对于信息化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4.现状
4.1建立了覆盖四级的网络体系
厅本级,以及全省9个市州地级局、88个县区级局、12个开发区分局均建立和运行了本部门的机关局域网。厅机关网络连接到所属15个事业单位。
建成了省内四级(省厅一市州地局一县局—基层乡镇所)网络体系。利用租用光纤(SDH),以省厅为中心节点,以9个市州地级局为次中心节点,实现全省88个县区和12个开发区的连接,省厅与省内乡镇国土所直接实现了远程联网与数据交换。
4.2建立了覆盖全业务的电子政务系统
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开发了覆盖各类业务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无纸化网上运行。省厅运行23类业务,包括,行政审批及监管分析类(土地、矿产、测绘行政审批、批后监管及综合分析);业务管理类(公文办理、内部请示、综合统计等);内部管理类(网上监管、电子邮件、短信告知、会议通知、考勤管理、用车管理、设备管理、图形浏览、档案管理等);社会服务类(电子信访、公告公示、新闻简报、资料查询)。
以三级互联的国土资源广域网为支撑,实现了从省厅到全省市、县、开发区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系统。
4.3建立了乡镇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乡镇所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是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省厅统一建立了乡镇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乡镇所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省厅统一的乡镇级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电子报件,省厅将相关数据信息摆渡到国土资源业务专网,并与乡镇所所在的市、县进行信息交换。目前,全省2/3的乡镇所农村建设用地申报、地质灾害动态巡查等业务实现了网上运行。
4.4建立了对外服务体系
全省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建立了对外服务办文窗口或办事大厅,办公业务网对机关事业人员公开。
建立了各级国土资源对外服务网站,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服务。
4.5初步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DRG(数字栅格图)及其他专题图等资料,建立了覆盖全省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整合了部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等,推进全省“一张三维图管地管矿”。
5.成效
目前,信息化在贵州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已融合到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各业务、全流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1带动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信息化提升了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带动了管理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
(1)全省所有国土资源管理业务都实现网上运行,县级以上单位无“死角”,业务报件全部由电子政务窗口受理,经过设定的程序流转、办理、会签、审批,最后又回到窗口发文并归档,整个办文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程序化和无纸化。全新的管理方式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融合。
(2)国土资源部及省政府一省国土资源厅一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畅通,全部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彻底改变了以往基层报件全靠人工搬运大量纸质材料的状况,这对于多山交通不便的贵州省来说,对工作方式的改变成效十分显著。
(3)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窗口”式办文大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宗旨,赋予服务对象更为充分的知情权、咨询权和追究权。同时,减轻了服务对象所提供资料、图件的负担。
5.2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1)网络化运行为提高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传递文件资料使处理过程的各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几乎为零。文件资料查询调阅方便,节省大量辅助时间。网上并行办文会审,与传统的串行审批相比,大幅度缩短处理时间。以建设用地的审批为例。报件从同一窗口进出、9个处室参与会审、21个岗位签署意见、2位厅长把关审签。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建设用地审批时限6次提速,从不确定时限一60一40一20一15一12个工作日。
(2)网上效能监察为提高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机关内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网上监督,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督办,程序限时办文,超时将被督办,并与考核挂钩,使事件总的处理时间处于可掌控状态。省厅对各市州地局、县区局办公网上办文情况和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状态以及各乡镇基层所的工进行在线远程监察,市州地局也能够对所辖县区局进行在线远程监察。
5.3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
形成了适应于网络化运行的工作标准。土地审批、矿权审批等涉及公众的行政管理业务均设置了标准工作流,从而达到“政务程序化”、“政务标准化”,实现各类行政审批事项,都“有法可循、依法办事”,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按照计算机程序预先依法设定好的标准流程办理,使任何人都无法超越计算机程序进行业务的处理,杜绝了个人的自由裁量权,使行政审批行为规范严格,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纪检监察部门随时可以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使违法、违纪、违规行为难以滋生。
6.几点思考
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主要做法及推进思路方面有若干个值得深人思考的问题。
6.1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统”
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不仅停留在规划、协调和设计层面,而是深入到实施层面,全省各级信息系统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统一开发和部署。这样,不仅保障了各级各类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充分共享,而且还节约了人力、财力成本,培养了技术队伍,为信息系统维护升级与稳定运行,乃至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国各地经济、技术等基础条件不尽相同,这种彻底“统”的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地区,但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值得借鉴。
6.2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用”
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遵循“先求用,再求好,再求全”的基本思路,以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突破口,引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通过电子政务推进业务数据库建设、更新与应用,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应用。同时在电子政务应用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新的应用需求反过来又促进了平台升级、网络改造、程序优化、数据整合等。这种思路充分体现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用”是信息化建设的“老大难”,在推进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信息化部门“一头热”的局面,信息系统被反复完善而难以真正推广。没有十全十美的系统,贵州省的主要经验,一是领导带头用,网上签批;二是在应用中扩展、完善、发展;三是信息化部门全力配合,形成高素质技术队伍,做好技术支撑,出现新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跟进。
6.3关于下一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重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土资源全业务、全流程都实现网上运行,构筑了现代化的管理工作平台,取得了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但不是终极目标。信息化建设的更高目标应该是面向管理决策水平的全面提高,带动管理创新。就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来说,通过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各领域、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构筑现代化技术支撑的资源监管体系,促进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融合,实现国土资源的全面全程监管,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适应上述需求,就信息化建设本身来说,应该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加强各项管理数据之间的整合集成,通过汇总和综合分析形成对监管和管理决策的重要信息支撑。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Model of Guizhou Province
Tao Xinkuan
(Information Center,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land and informatiz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ast development,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s and approach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Using the experiences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model of Guizhou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questions worth in-depth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Guizhou province;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z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