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信息化取得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来源:计算机时代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包伦    

近几年,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大背景下,在审计署的领导下,在广大计算算机技术骨干和审计系统全体干部的辛勤努力下,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中也有了较快发展。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本文以该局为例,探讨基层信息化取得得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取得得成效

 (一)基层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提高。
该局局机关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硬件建设,为全体干部职工更换了全新办公电脑及笔记本电脑,购置服务器架设财政联网审计系统,新建视频会议室,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层审计人才信息化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局机关大力采取了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外派学习与请专家上门相结合的办法,对审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该局每年都派出计算机骨干参加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带领所以一线审计人员业务人员到州审计局接受计算机培训,促使全局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10年以来,该局还多次邀请省厅计算机中心专家及中软工程工程师到咸丰进行计算机联网审计培训。

(三)审计信息化出实效,审计工作如虎添翼。

在审计中,该局注重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软硬件转化为应用,服务基层一线审计,并取得显著成效。该局的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于2009年12月25日完成安装调试。借助联网审计系统,目前已初步在资金覆盖面、审计方向、审计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实现了财政资金支出面上的全覆盖。该系统通过审计服务器与该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总预算会计系统、预算单位账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互联。从已采集的2009年数据显示,共有127个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县直80个一级预算单位有31个纳入财政集中核算。二是实现了财政支出动态监测。该系统针对国库支付业务,特别开发了财政支出动态监测模块,根据审计需求,以国库支付明细为基点向支付时间、预算单位、预算科目、摘要等维度延伸,动态监测财政支出状况,从而达到了追踪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确立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方向。三是建立充实了财政审计方法库。通过总结以往的审计工作经验,按照审计署要求,运用ASL语言建模,初步建立了审计师方法库。四是初步建立了财政审计专业数据库。目前已采集四套数据系统2008至2009年的数据库,实现了从零散数据采集到财政审计数据库的初步建立。今后通过逐年采集财政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开展纵向深度分析、宏观长远预测等提供依据。

二、基层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基层审计机关相较署机关与省厅等上级审计机关其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由于基层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利用审计信息化进行审计的意识不强,其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AO软件应用不够熟练,如被审计对象的财务软件符合AO软件导入模块的,基层审计人员普遍反映操作比较方便,并且都能进行导入和转换,如果不符合AO软件要求,则不能导入。二是审计人员数据库知识的欠缺,用数据库导入一般人员不掌握,需用SQL导入查询存在一定困难。审计人员数据库知识的欠缺,成了影响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一个“瓶颈”。三是目前如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配合,审计人员还不能独立用SQL查询,仅能完成数据导入和转换,由纸子账簿转入电子账簿看账。

(二)基层审计信息化人才短缺

 近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人才才是的。虽然审计系统通过开展审计信息化培训,录用计算机专业人才等各种途径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在基层的审计人员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基层审计机关相关计算机人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各种审计软件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应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不熟练。因而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材缺乏的问题,也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促进基层审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面对目前的形势,基层审计机关要理清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统一认识。基层审计机关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审的根本,事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事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事关审计机关能力建设。首先基层审计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判断趋势,作出决策。其次是岗位人员要从思想根源上统一认识,主动应用审计信息化成果,重视计算机审计质量,提高数据利用分析能力,逐步形成全员应用、全面应用、全程应用的氛围,以应用促进审计信息管理的提高。

(二)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基层审计机关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的审计人才。基层审计机关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在大力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业务骨干,使信息化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有一个比较坚实而且长效的基础。首先要领导带头,作出表率。领导干部迎难而上,极易带动其他审计人员。其次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采取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分类培训、分层培训和目标考核的办法,将审计业务学习与操作流程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指导操作、操作落实规范的目的,不断提高岗位应用水平和能力。最后要通过公务员招考、从其他单位调入、对外招聘等形式招纳高素质计算机审计人才,促使基层审计信息化得到迅速提升。

(三)提高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技术掌握与应用水平

基层审计机关要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切实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切实保证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应用。一是加强审计人员对专用审计软件应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各种审计软件和尽快熟悉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并应用于审计实践。全面了解AO系统和OA系统交互及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及财政联网审计的方法、内容、步骤。二是大力基层审计人员审计思想,鼓励基层审计人员大胆创新计算机审计方式方法。鼓励基层一线审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在保证能够熟练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不仅仅拘泥于按照流程规范操作,要善于摸索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及时总结计算机审计成果,开放思维,勇于创新,促进审计信息化系统各功能模块得到全面应用,效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