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须具备网络精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何翠云
 近日2011年政务微博高峰论坛在京举行,2011年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出炉,政务微博被誉为政府执政方式的创新。

据新浪,“今年4月以前,全国政务微博的数量大约有6000个,而随着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对微博认识的深入,4月至10月的半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到之前的3倍,达到约1.9万个。”据资料,目前在腾讯注册的政务微博数量达到约1.85万个,全国已经没有政务微博为零的省份。这些消息令人鼓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在积极应对网络时代民意的潮流。

但仅看政务微博的发展数量和速度是不够的,任何事情较快发展都会出现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据报告,目前政务微博也有许多硬伤,如更新慢、信息量少、还有最致命的是官腔。据有关资料显示,60%政务官微发布量不足100条,更新速度如蜗牛;近50%网民评其太官腔;失声、官话、拉黑仍是“官”微之痛。

笔者关注的政务微博,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官方微博都粉丝众多但微博信息多为官方信息发布。显然,人们对与己相关的政务还是极其关心的,但官方信息太“冰冷”,这也许无法用官腔一言蔽之。

笔者认为,也许应该从政务微博的深入发展来看待这个问题。据年度报告:当下中国政务微博存在的六种模式,如公安微博多元模式、政府微博发布厅、“问政银川”模式、突发舆情应对模式、官员微博带动模式、“微博公文”模式。

总结这些模式,可以发现政务微博的两个基本职能:一是政府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二是与网民互动,促进微博式行政。这是基础,但开通政务微博的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政务微博一方面代表这政府部门的形象和信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网络时代,寻求一种更公开更阳光透明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行政方式。正如有文章指出,应通过微博让政务更阳光、透明,让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接受更多的监督与制约,让每个人可以享受到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

有人说,政务微博应当“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愿望。但仅就政务微博目前的发展状况远远不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务微博的发展还是显得被动,离真正平等交流即时互动的网络交流还有很长的距离。

“问政银川”模式、突发舆情应对模式、官员微博带动模式都是值得肯定并倡导的,但笔者认为,政务微博作为一种行政方式的创新,首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既然是在网络上行政,就必须懂得平等交流即时互动的网络传播的特点,同时必须具备一种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一种心态。如果要想政务微博在我们的生活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形式,那么,在政务微博中最该注入的是一种网络的精神。

什么是网络的精神呢?有人说网络的精神就是平等互动共享,有人说网络的精神就是草民意识,也有人说网络精神就是开放多元包容。现在网络、微博无时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或者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没有人可以完全屏蔽来自网络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无不挑战着传统商务模式,而行政网络化也必将挑战传统的从政思维与模式,特别是臃肿迟缓官僚的运作体系与作风将备受质疑。

也许,了解并接受网络传播的特点,真正具备网络的精神,政务微博才可以真正发挥出行政方式创新的意义。同时,随着政务微博与网民的互动加强,网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更加到位,如此,才可能说政务微博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否则,只能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