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艳
网络民主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民主进程,成为推进民主政治的强大动力。通过对网络民主不同视角的辩证审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民主带给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从而科学地选择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略。
一、从网络特征看网络民主
网络民主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民主,互联网络别具一格的特征,规约或决定着网络民主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给网络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正负并存的双重影响。
第一,网络民主具有广泛性。互联网络的前身——阿帕网的主要研制人雷·克雷洛克说:“开放性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这是对互联网络本质的揭示。我们知道,互联网络呈分布式状态,没有中心,是通过若干等同的节点向各个方向无限扩展的,正是这一特征使网络民主具有广泛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广泛性。互联网络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网民通过网络相互链接到同一个数字社会里,这就为任意地域范围内的网民在任何时间参与网络民主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彻底打破了传统民主方式的局限。二是内容的广泛性。民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主要包含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几个方面,但不论是哪方面的内容,网络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利于民主的全面实施。
第二,网络民主具有深刻性。互联网络是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于一体的,因而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其空间上的交互模式可谓多种多样,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时间上的交互形式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异步,便于网民随机选择。不同的网络交互模式使网民能够针对网络民主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展开深层次的自由讨论,并且提供各种真诚的建议或意见。同时,互联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政治参与主体身份的局限,使参与主体在传统民主方式中难以避免的心理障碍得以消除。这样,网民过去不敢说的现在可以说,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三,网络民主具有便捷性。网络民主的便捷性是由互联网络的便捷性决定的。互联网络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鲜明特性,这就为身处异地的网民参与民主政治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互联网络具有多种多样的交互工具,可以满足不同网民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不同需求,特别是第二代互联网络的运行和3G手机的发展,为网民随时随地参与民主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终端将无处不在,到那时,我们将会深切感受到网络民主就在身边。
第四,网络民主具有廉价性。互联网络是通过光导纤维形成的一张全球性的大网,这张大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为时间和空间买单,因此,互联网络的使用费与商业机构提供的类似服务费用相比要低得多。同时,互联网络是以比特为信息单位进行传播的,它可以无限制地复制而不需要增加成本,这就使网络民主政治的成本十分低廉,与传统民主政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然而,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成为推动网络民主的上乘通道之余,也在某种程度上带给网络民主一定的社会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民主可能导致极端民主的产生。所谓极端民主是指打着“民主”的旗号,过分片面地强调民主,从而使民主的发展走向极端化,通向死胡同。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虚拟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极易产生众声喧哗,使民主走向极端化。二是网络民主可能导致操纵民主的产生。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网络高端技术只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受到网络技术的控制。因此,网络黑社会很容易利用网络的特殊性质操纵舆论,致使网络民主选举、网络民主决策、网络民主管理、网络民主监督等成为实行民主的“障眼法”,背离了网民对网络民主政治的期盼与信任。
二、从国际民主政治大势看网络民主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影响,网络民主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尽管发展网络民主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网络民主作为发展民主的生长点。
第一,从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大势来看,网络民主早已成为民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较早意识到发展网络民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不断推进网络民主向前发展。其网络民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民主的发展。英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制订发展电子政府的战略文件,于2000年9月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电子政府服务》。[1]美国政府在1993年3月就确定电子政府为重点建设工程,并于2000年9月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通过电子政府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民主的发展。加拿大也非常重视网络民主进程,把建立政府网站、提供网络服务作为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密切政府与网民大众关系的有效手段。二是以在线服务传递为中心,主要通过建立电子政府推动民主政治进程,在向民众公开政务信息、宣传政府政绩、实现民意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电子政府网站——“开放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包含了教育、社会、福利、犯罪、就业、健康、环境等若干方面,并连接了众多地方政府网站。美国政府的官方网站——“第一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极其丰富,提供了3000多万页面的信息,并与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准确的链接。[2]新加坡政府中心网站专门设置了统一的接受民众反馈的栏目,民众向政府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通过这一反馈栏目里的统一格式即可顺利完成传送过程。三是在线民主参与受到限制。英国政府虽然在1996年就开始在“开放网站”上张贴所要协商的信息,在2000年12月设立“市民空间”网站服务板块,向使用者提供参与在线政策讨论的论坛,但在政府提供的所有协商议题列表当中,只有不到1%的提供论坛供市民讨论。到目前为止,英国的在线决策在内容和质量上仍无明显改观,只强调了市民对决策议题的知情权,而民众在线参与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运用网络协商方面,美国政府还要落后于英国。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系统地将决策信息放在网络平台上,即使“第一政府”网站也没有提供协商的注册功能。[3]
第二,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大势来看,网络民主已经成为民主的新形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根据本国整体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依靠网络民主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不失为一条好途径、一种好形式。因此,它们也努力加强电子政府建设,纷纷建立政府网站。印度人口众多、地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该国通过制订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实施可行的政策计划和强大的技术支撑等一系列努力,使该国在发展网络民主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该国首先建立政府网站,使民众通过网络与政府建立关系,然后从横向与纵向来双重整合国内不同部门的管理程序,为民众参政议政打开方便之门。巴西的网络民主同样具有代表性。巴西政府网站主要由一个政府内部网和一个综合服务网来承担,进入巴西总统府的网站,令人惊叹的是网民可以在这里很清楚地了解到政府要员的活动日程、开支预算、进出口业务、国内外最新动态等各类信息,并可直接留言或者陈述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一些国家还开展了网上竞选:海地是美洲最穷的国家,但该国在2000年就组建了一个向公众提供选举信息的在线网络;在2000年南斯拉夫总统大选中,侨居国外的科洛埃西亚地区的侨民获准通过互联网从世界各地投票;2000年2月,奥地利极右翼自由党领导人约格·海德通过网上竞选取得了执政地位;克罗地亚一名普通党外人士——斯太普·麦斯科利用网上竞选,成功继承了已故总统弗兰乔·图济曼的位置。[4]但是,从整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自身信息资源储备不足,网络发展潜力匮乏和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直接导致网民不能有效地获取民主知识、参与民主活动,从而影响了网络民主的进程。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网络民主发展较早、发展较快,正在走向比较成熟的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民主发展极不平衡,但都呈现出发展的态势,处于网络民主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网络民主给它们带来的是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其网络民主的发展程度都与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也与本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相统一,同时还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要求看网络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网络民主具有民主的广泛性和民主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因此,网络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具有一致性。
第一,网络民主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性的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人民当家作主有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当家作主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阶层或精英;二是当家作主的内容是一切权利归于人民,其基本的权利是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就是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5]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可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主体、内容、途径和方式等都具有广泛性的要求。网络民主是以互联网络为技术支撑的民主,互联网络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性,它的这些特性为身处任何时空段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活动都提供了条件,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主体、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彻底打破了传统民主样式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内容的局限。
第二,网络民主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方式的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后者也称为代议制民主,两者比较言之,直接民主能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因此,人民当家作主最终是要实现直接民主。列宁认为,在一个工人阶级统治的国家,必须发扬民主,广大人民群众被置身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这是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所不能允许的。他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让群众自下而上地直接参加全部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6]同时,他认为,在管理形式上必须存在一个过渡时期,也就是在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必须要有一个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进行管理逐渐过渡到全体劳动人民进行管理这样一个时期,不经过这个过渡时期就不能达到人人都参加国家管理。直接地一下子实现所有的劳动者都参加国家管理是不可能的,这是由经济文化条件所决定的。[7]网络民主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互联网络不仅提供了多种交互工具,而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络民主既可以实现代议制民主方式,又可以实现直接的民主方式,这为代议制民主过渡到直接民主创造了条件。
然而,网络民主作为新生事物不免也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种下了隐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虚假信息干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序性。网络民主基于网络的普遍性和共享性为大量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信息提供了生存与繁衍的空间,导致网民无法从众多信息当中正确判断出哪些信息是真实的信息,哪些信息是虚假的信息,这就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制造了相当大的阻力。二是无限制的“参与爆炸”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效性。网络民主吸引网民蜂拥而上参政议政,势必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带来不良后果。无节制的参与,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规律,不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步前进。如果为了追求民主而盲目地通过网络民主加速民主进程,其效果可能会差强人意、事与愿违,最终不利于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四、从我国民主政治的现有基础看网络民主
长期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使我国民主政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互联网络的接入,我国逐步形成了开放互动的网络公共空间,为网络民主提供了话语平台和条件支持,网络民主已经成为我国民主的新形式、新途径,正有力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第一,网络民主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人民民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如党内民主观念普遍增强,党务公开不断推进,集体领导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加强,等等。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党员权利缺乏有效保障、党内监督有待加强等。[8]面对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网络民主为党内民主带来了新的生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民主拓宽了党内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传统的党内民主方式单一,往往通过会议、传统的大众传媒来实施党内民主,这样,民主不仅受到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党内一些重要的信息往往被少数高官所垄断,使党内自然形成了“特殊党员”和“普通党员”。网络民主在党内的发展,不仅使传统的党内民主方式得以保留,而且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提升,如借助网络专栏实行党务公开,借助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召开网络虚拟会议,借助BBS论坛、新闻讨论组等公共平台参与党内事务讨论,借助电子邮件、博客、播客等个人工具发布党员个人信息,等等。二是网络民主提升了党内民主的质量和水平。网络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输介质、开放式平台、近距离的对话窗口、高速率的信息处理手段……所有这些,大大增强了对党员参与政治活动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党员可以通过把握网络民主的特色,向党的组织提出自己更加真实的想法,使党员的各种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第二,网络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维护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人民民主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政治求稳定和社会求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网络民主为人民民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一是网络民主促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网络广泛地且不受时空限制地听取网民的意见,这就为人大代表参与决策、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更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同时,网民还通过网络直击大会,对各项议程和决策展开深入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民代表大会这种代议制民主的不足。二是网络民主促进了公民与政府的沟通。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总是有限度的,在更多的情况下,公民更需要与政府的沟通。各级电子政府的建立,为广大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近几年来,网络问政、网民议政,已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较好地保证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
从我国网络民主的实践看,虽然网络民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网络民主的发展前景不容盲目乐观:一是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数字鸿沟的严重存在,能够实现上网的公民所占绝对比例较小。二是公民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知识储备不足,民主素质有待培养和提高。三是网络民主制度保障不力,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非理性参与现象普遍存在。所有这些,又严重影响着我国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
总之,从网络特征来看,大力推进网络民主是发展民主的重要途径;从国际民主政治大势来看,网络民主已经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形式;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要求来看,网络民主与其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从我国民主政治的现有基础来看,网络民主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着我国民主的进程。但由于网络民主与传统民主比较,所体现的主要是技术属性,而技术属性不可能改变政治属性,因此,网络民主的发展主要受到政治制度的规约,同时还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经济文化环境、公民的民主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这就决定了网络民主必定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积极发挥网络民主的优势、努力消除网络民主的弊端、科学培育发展网络民主的各种因素、有序推进我国网络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网络民主的战略选择。
注释:
[1][2][3] 刘作奎《西方国家的网络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关于网络治理和民主关系的制度解析》,载于《电子政务》2009年第7期。
[4] 丁宗圣《网络技术在西方政治活动中的运用》,载于《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5][8] 宋元林、黄娜娜《论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用》,载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6][7]《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48页,第770页。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