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助力现代农业 全国农业市场与经济信息工作综述,挖坑机,起苗机,起土豆机,手提挖坑机,开沟机,电动钻孔机[打印] [关闭] [查看评论] [进行讨论] [专家答疑]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朋友] [发布类似信息] [繁體中文] 当下,信息化正在不断深入并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渗透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装备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水平都要求建立一整套高效运行的信息体系。“十一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呈遍地开花之势,利用3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涌现。黑龙江垦区、新疆兵团开始示范应用大田作物生产滴灌、土壤墒性、测土配方等智能管理系统;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利用先进畜禽水产养殖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加强对养殖环境监测和过程智能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使传统农业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实时指挥和控制的自动精准化农业过渡。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各级农业部门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特别是通过“金农工程”项目的实施,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系统建成使用,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农业门户网站群、农业系统应急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建成,明显提高了行政效能。山东2009年建立了“情系齐鲁农业统计工作群”,在方便全省28个基点县统计人员沟通情况的同时,也方便了通知、文件的下发,使之前需一天时间缩短到2个小时。安徽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农委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部、省、市、县四级视频会议异地同步召开。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要利用现代信息媒介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满足农民的政策、技术、价格、供求等信息需求,合理引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政策、投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省地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趋完善,乡村信息服务站超百万,农民信息员达到70万以上。“三电合一”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搭建19个省级、78个地级和346个县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了“12316”农业热线和手机短彩信平台,形成了农业信息网站、农业电视节目、农民手机报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服务格局。各地也探索出了很多好做法,如吉林“12316新农村热线”、浙江“农民信箱”、上海“农民一点通”等。陕西从2007年起,累计投资2.2亿元,实现了所有行政村信息服务全覆盖,全省通过网络促销的农产品年均成交额超过6亿元;建立“长安农家乐三维展示系统”,引导市民消费,仅2010年通过网络在王村农家乐订餐近10万人。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推进,需要发挥多方合力。
农业部与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文化部联合制定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明确了发展方向;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导企业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工信部联合成功举办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展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一些地方也积极探索,集合多方力量推进信息化。福建从2005年建设“福建三农服务网”,形成了由省“数字福建”办公室指导协调、农业厅组织实施、13个涉农厅局共建、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等单位为主投资建设的推进格局。宁夏通过政府投入2000万元,撬动了社会投入3亿元,以较低成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网络。
针对“十二五”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业部正在科学规划。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以农业农村信息化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探索运行机制,强化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十二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将更加注重以需求拉动发展,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基本完成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过渡,加快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