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息化工业化将深度融合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刘锟)记者昨天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获悉,《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今天发布。据透露,到“十二五”期末,上海“两化”融合指数将达到85,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基本确立以“两化”融合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5,什么概念?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周正曙说:“相当于满分100的试卷,我们能考85分,到优秀线了。”据了解,这一指数由第三方机构在抽样调查本市1000多家不同规模企业基础上,根据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效应等指标测算形成,2009年开始发布。

  “去年这一指数为72.3,今年估计提高到75左右”,周正曙说,这一水平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成绩得益于上海3年来在工业信息化上的投入。他说,从2008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以来,上海在航空、钢铁、石化、汽车、船舶等10个重点产业门类,节能控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电子商务等10大重点工程方面,已累计支持200多个企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支持资金近5亿元,带动企业投资超过120亿元。

  比如,中国商飞投资1亿元打造的全球协同研制平台,实现了单机设计向网络化协同设计的转变。中国商飞负责人表示,在ARJ21支线客机的研制中,包括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等国内其他民机设计、生产、改装等企业,借助信息化协同平台实现远程合作,大大节省了研制时间和费用。

  再比如,面向中小企业,改变了传统“点对点”扶持模式,上海重点培育了一批企业信息化共性服务平台。开展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双推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方式实现全市7000余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目标。

  此外,本市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优势,借助产学研加快“两化”融合。市信息化推进处利用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和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成立4个“两化”融合研究中心,针对研发、制造、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从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时,依托中国商飞、电气集团、振华重工、上海宝信、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电器技术科学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等建立10个重点实验室,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

  据透露,根据即将发布的“两化”融合“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末,上海的“两化”融合将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上,将实现互联网国际、省际出口宽带增长5倍以上,光纤到户、无线宽带接入基本实现全覆盖;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环节创新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大型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全覆盖,中小企业自动化生产装备普及率42%、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65%的目标。

  “两化”融合将为上海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并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据预测,“十二五”期末,上海信息服务业收入将达6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7%,形成适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全球高端智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