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20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信息化深刻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引起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的巨大变革。可以说,在工业化之后,信息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并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为区域发展带来战略性机遇 信息化实质上是信息技术融入一个区域体系,并与区域内原有要素资源创新性集成和融合的过程。无论内生的还是植入的信息技术,都会对区域内各种要素发生渗透和影响作用。对于后发区域的追赶式发展而言,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中,能改变其技术、产业以及经济、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性和状态,使区域发展在各个方面出现跃升,从而为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战略性机遇。 信息化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导。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上,重化工业的发展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取得显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我国大部分区域来说,如果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就有可能实现自身发展的跨越。大力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重化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就能够加速工业化进程,在较短时间内向以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有机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后期阶段过渡。 信息化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多数区域来说,工业制造业是经济赖以增长的基础。从国际先进水平来看,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工业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的全部环节,融合信息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成为决定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其直接后果是生产效率低、生产粗放、产品不精细、成本高,这是制约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制造业,这样才能保持和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信息化是构成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大区域来说,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东北、中部、西部等,而且每个区域内部的各省区市之间也都存在竞争关系。任何一个区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寻找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信息化正是构成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伴随信息化进程,当信息技术融入一个区域体系并与其要素资源发生集成和融合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助推作用就会贯穿于区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大幅度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以信息化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