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此可见,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电子政务”作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途径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推动电子政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
  为保证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稳健、有序、高效推进,加快六盘水市电子政务进程和推动电子政务战略转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及投资管理,发挥规划约束和政策引导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有关文件和精神,结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现状,制定《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专题规划,是对六盘水市“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该《规划》是指导六盘水市财政投入的各类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特别是电子政务基础建设项目、跨部门协同的综合性重大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原则性、规范性和框架性指导,为全市各政务部门、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政务工作提供总体指导,为发改、财政等部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安排政府投资预算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现状和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初步建成了以市级电子政务中心为核心,连通市属部、委、办、局,各县(特区、区)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政务网,网络节点达120多个,骨干带宽1G,接入带宽100M,并提供200M互联网出口,为实现我市政务信息和网络资源共享,提高业务协同能力打下了较好基础。
  初步完成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一期)建设,总面积250平方米,购置包含内外网门户、邮件、数据库服务器等在内共25台PC服务器,并配置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为全市门户网站、公文交换、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有力基础支撑平台。
  党政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95%以上的部委办局已经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为各单位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2、 电子政务应用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统一软件平台,建成了“中国凉都•六盘水”政府门户网站群,开发了公文交换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OA系统等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其中,“中国凉都•六盘水”门户网站群涵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五大班子网站及60多个部门子网站;公文交换系统应用成效显著,已实现全市195家单位及县区党委政府无纸化传输,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体现,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好评;信息报送系统使用部门达200多个,平均日报送信息近100条,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报送速度,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管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共计170项,实际监察事项为310项,该系统是我市落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我市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为推进我市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应用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符合六盘水市特点的成本低、集中度高、综合效益明显的西部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3、 各领域行业信息化方兴未艾
  “十一五”期间,我市涉及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内部监督管理职能的各个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积极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业务办公和行政审批逐步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工商、国税、地税、安监、卫生、财政、人资、公安、国土、计生等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已向纵深发展。全市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政府网上信息更加丰富,网上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有效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4、 电子政务建设软环境得到进一步加强
  组织机构方面: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四大班子秘书长和市长助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此同时,各部门均成立了由部门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部门内部电子政务应用工作。明确了由原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作为全市电子政务的管理和技术支持部门,同时承担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制度保障方面:出台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凉都•六盘水”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及《六盘水市电子公文交换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管理文件和办法,并将电子政务应用工作纳入市直机关业务目标考核,为我市推进电子政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资金保障方面:“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近五千万,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资金保障。
  人才保障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为骨干,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为补充的人才队伍。通过开展多种培训,我市公务员计算机水平操作快速提高。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多种形式对我市直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电子政务及信息化知识培训,为我市电子政务应用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了较好成绩,有效支撑了政府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各级干部对电子政务建设内涵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电子政务的服务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在整合全市电子政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现象还没从根本上扼制;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考核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不足,利用效率低;电子政务标准工作制定相对滞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资金投资入不足;既熟悉机关行政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三)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要求,全省上下要全力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我市调研时要求,六盘水要把立足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上做得更好一些,为全省作出表率。新的形势为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社会信息化的水平显著提升,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电子政务战略、政策。党中央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在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贵州”建设,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地理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将向资源整合、深化应用和网络问政的阶段发展,电子政务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2、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迫切需求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大大简化行政运行的环节和程序,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建立更加廉洁、开放透明和更加负责的依法行政的政府。今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实施意见》,对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能,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有效手段;转变政务管理方式,离不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建全国循环经济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有力推动。
  3、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将是信息技术又一次跨越发展的时期,以3G、云计算、物联网和IPV6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成熟,信息和网络技术向数字、移动和融合方向发展,新的产业形态不断形成,“三网融合”将成为现实,为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本着“以人为本、集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以管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依托,从规范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入手,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处理,全面提升政府办公效率、行政监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宏观决策水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可持续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市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从规划入手,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建设目标和重点,确定电子政务建设优先顺序,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围绕政务强化需求,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的需要,按照公众、企业和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按照机关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化和网络实现的事项,优先和重点建设面向社会服务、提高机关效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要求,把资源整合作为提高应用水平的关键,加强物理整合、逻辑整合、流程整合和应用整合,打通孤岛,协同业务,共享信息,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
  4、强化服务,务求实效
  电子政务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求实效,要以实现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
  5、统一标准,确保安全
  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规避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遵守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定,建立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建设思路
  1、顶层设计
  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全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建设一个党政共用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施顶层设计战略,逐步整合现有平台和应用资源,规划约束政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理清各级各部门建设管理职能,规范、调整和再造各级各部门政务流程。
  2、资源整合
  通过业务系统的建设加快政府业务信息的电子化,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逐步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纳入政府资产管理序列,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落实信息资源管理、审计和保障责任。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使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减少部门重复采集、重复建设,避免投资浪费,实现对人口、企业、市场、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情况等信息的全面监控,为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信息支撑。
  3、业务协同
  在完善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基于统一网络平台和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在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部门之间的协商沟通下,加快部门间的业务协作进程,提高政府的协同办事效率和整体服务质量。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基于内部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府“综合协调、调度、指挥”的能力,为各类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保障。
  4、安全保障
  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的战略方针,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按照策略、防护、检测与响应循环互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动态调整、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四、总体目标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达到我国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在完成市电子政务外网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建成统一的电子政务技术框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和党政机关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规范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维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打造一支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实现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100%的部、委、办、局通过门户网站发布信息,90%的部、委、办、局应用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要求公开的政府信息100%可在网上查询,95%的行政审批事项办事状态和结果可在网上查询,9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我市着力实现“制定一个框架,夯实两项支撑,突出三类应用,建设四大数据库,落实八大保障”,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并且在我市党政机关日常运行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政府运行的主要形态,基础数据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与深度挖掘、部门协同办公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基本构建,政府决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
  —一个总体框架:根据国家及贵州省相关电子政务规范,研究制定六盘水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形成一系列规范,作为六盘水市各单位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依据。
  ——夯实两项支撑:结合贵州省实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完成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外网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完成电子政务统一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初步形成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支撑体系。
  ——突出三类应用:突出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市场监管三大体系的应用系统建设,满足各部门业务使用需求。
  ——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四大核心基础数据库,加强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交换,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政务信息的公益性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
  ——落实八大保障:从八个方面保障和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包括:统一领导、加强统筹规划;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建立投资保障和约束机制;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定规章、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健全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培养人才、提高应用水平。
  五、主要任务

  (一)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为五横两纵结构,五横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服务渠道层;两纵是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通过制定六盘水市电子政务框架及相关系列规范,为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图1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二)基础支撑体系
  1、电子政务外网及安全支撑体系
  1)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结合贵州省实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依托贵州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完成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建成市、县两级城域网,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市级城域网接入带宽1000M,乡镇接入县区2M带宽,县接入市10M带宽,市接入省155M带宽,互联网出口达1G。
  2)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建设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并完善六盘水市网络服务中心,构建全市统一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同时,因地制宜,按照数据集中和业务集中的原则,构建各县(特区、区)网络服务中心,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为各部门业务承载提供基础网络支撑环境。
  3)安全支撑体系建设
  建设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支撑体系。统一规划部署全市范围的安全预警、补丁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监控、入侵防护、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等一系列安全机制,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外网本地注册中心(LRA),面向本市各机构最终用户,提供本地化的申请、审核和发放数字证书服务。
  2、统一电子政务应用支撑体系
  1)“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
  力争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加载和运行提供支持,促进各应用系统有效互联互通互操作,有效降低政务平台整体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形成面向全市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框架和面向全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面向个人的一站式交互服务环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从该平台登陆个性化的政务办公应用界面并获取相应服务,从而促进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我市电子政务水平。
  2)统一地理信息共享基础平台
  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整合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建设局、公安局等部门资源建设统一地理信息共享基础平台,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统一存储管理、统一利用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各自的应用系统管理。各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分别管理和维护相应信息,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建设权威、统一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保障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最终实现“一张网、一个平台、一张图”。
  3)建成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以电子公文和四大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部门间协同办公为主线,梳理各部门数据交换需求,规划标准的数据交换接口,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换机制,建成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该平台具有管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支撑全市各政务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核心基础设施,具有目录管理与服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交换管理与服务、认证授权服务、共享监管服务等功能,为部门间的数据应用、应急指挥以及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三)应用系统建设
  1)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以公众为中心、多种形式结合、全面覆盖的统一信息服务体系,使企业和公众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2)完善“中国凉都•六盘水”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
  进一步完善以“中国凉都•六盘水”门户网站为枢纽、以部门和各县、区政府网站为节点的政府网站群建设,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发布窗口、在线服务提供窗口和政民互动交流窗口,使公众可在门户网站上查询到及时、准确、权威的政务公开信息,获取到各类网上办事服务。建设完善的网络问政平台,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政、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推动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拓展门户网站的多渠道接入方式,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一站式”公共服务。
  3)建设网络舆情监测平台
  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对境内外网站中的新闻网页、论坛、贴吧、博客、新闻评论等网络资源进行全网监测、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提供相关舆情、负面舆情、热点信息的发现、主题事件监测、分类监测、舆情实时预警、舆情监管、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舆情信息服务,根据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定向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从而帮助用户及时掌握舆情动向,为领导和舆情工作部门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
  4)建设城乡救助信息平台
  建设城乡救助信息平台,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慈善捐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等各个方面建立信息化技术支撑,以需要救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基础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网上数字审批,实现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相关的法定专项救助及相应的社会互助的审核审批、数据采集、数据汇总等业务要求。该平台的实施,是我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能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建设和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监察系统
  依据行政许可法,梳理、精简、优化行政审批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协同审批平台的功能及业务内容,形成横向联接市级各有关部门、纵向联接各县(特区、区)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监察系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整体上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6)深化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
  实现社保系统终端向基层社区延伸,加强社会保障数据的一体化采集和信息共享,形成覆盖全市、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完善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对劳动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支撑作用。
  7)开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初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加快电子病历、区域医学影像共享系统、远程影像诊断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六盘水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服务能力和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对居民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8)开展市民卡及统一付费平台建设
  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要求,遵循“并存过渡和逐步取代”的原则,整合社保卡、交通卡、居住证卡、公积金卡、医院就诊卡等市民用于日常生活的有关卡证以及电子钱包等功能,发行市民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及电子商务服务三大类应用时都可使用的市民卡,全面提升我市社会信息化和为民服务水平。在全市建立一个统一的账单信息呈递、交换、支付平台,使个人和企业用户能利用各种手段,包括互联网、电话、自助终端等方式在内的缴费方式,缴付各种账单费用(主要包括自来水、燃气、电力等公共事业缴费以及通讯费用缴纳)。
  2、行政管理体系
  1)建设公务员协同办公平台
  建设公务员协同办公平台,形成各部门、各单位技术标准统一的协同办公环境,实现网上办公、协同工作、远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公文、会议、管理事务的工作行为,扩大和深化在各部门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推进电子公文协同处理系统移动办公,方便出差人员随时随地工作,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服务效能,降低管理成本,推动各级部门的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2)建设领导辅助决策服务系统
  依托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领导辅助决策服务系统,实现施政追踪的自动化,了解政务计划、交办事项执行情况等信息,了解内部政务工作各方面的情况、重点项目的进展状况等;实现对各类政务基础信息、综合信息、办公信息等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实现对人口、企业、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以及重大事件等情况的全面监控和综合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政府管理的科学分析水平。
  3)建设六盘水市应急指挥综合平台
  基于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以政府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与各应急联动部门的网络连接,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视频会议与视频点播服务、远程视频监控接入等功能;实现与原有应急系统,如110、120、119等的语音交换功能,实现一级接警功能。通过相关应急工程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突发公共事件跨地区、跨部门、跨警区、跨灾种以及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统一协调、调度和指挥,事后的评估重建等工作,增强政府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应急、救助和救灾的能力。
  4)建设六盘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处置和监督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实施数字城管,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使数字城管成为“数字六盘水”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5)建设知识管理及培训平台
  加快各类文件、资料的电子化进程,落实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引入知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以组织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与素质,推动整个政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
  6)推进金土工程建设
  全面实施包括覆盖全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中心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和公众服务系统等在内的“金土工程”,推动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地质灾害报警与应急指挥、国土资源测绘监管与保障等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建立与之相应的安全系统和信息化标准,增强国土资源管理与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7)开展数字规划建设
  建设标准化的规划数据中心,以地理空间坐标为主要参照,以统一坐标系、统一数据标准为依据,大力建设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规划信息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等在内的规划数据中心,为规划编制设计、实施管理、监督评价、辅助决策各环节提供数据支持。建立横向覆盖规划业务全过程、纵向贯穿基础数据到规划应用全方位的一体化专业应用系统。加强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应用,使规划管理从定性管理逐步迈向定量、集约化和精细化,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8)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进一步做好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全面推进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住房保障管理工作水平。建立覆盖全市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县(特区、区)二级住房保障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为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镇住房保障工作提供全面、必要的数据支持。
  3、市场监管体系
  1)建设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整合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形成统一指挥、高效运转、协调有序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业务协同,为有效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2)社会信用征信系统
  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日常监督管理信息为基础,以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本市各级司法机关提供记录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为市政府各部门监督管理企业行为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3)市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管理系统
  以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外网基础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以现有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模式为载体,建设市级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管理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全程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投诉受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全面科学化。
  (四)基础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政务基础数据采集、应用与更新的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支撑六盘水市各级部门政务办公需要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以及宏观经济四大核心基础数据库,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1、建设核心基础数据库
  (1)人口基础数据库:在公安局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数据的基础上,联合计生、民政、人资社保等主要人口信息提供部门,以公安人口身份代码为唯一标识,汇集各部门的人口基础和通用共享信息,建设人口基础数据库。
  (2)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在法人单位数据的基础上,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工商、质检、民政和编办等部门,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汇集各部门的法人单位信息,建设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3)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在六盘水市国土局基础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叠加自然资源、交通、规划、房屋、规划、环保、农林水气、文物保护等单位的相关信息,形成全市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及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数据地图,供政府各部门开展相关应用。
  (4)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由发改委牵头,联合财政、统计、审计、科技、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在综合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商业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更新及时、共享共用的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信息数据库,为领导决策、社会和公众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2、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目录
  在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以及宏观经济四大核心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统一规范的原则,建立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六盘水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推进各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利用。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领导、加强统筹规划
  成立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将有关机构纳为成员,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实现资源有效整合,防止各自为政,促进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各县(特区、区)、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在机构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应用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县(特区、区)的电子政务管理和执行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善于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落实为具体工作措施。要按照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各自的建设重点,协调处理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将市信息管理中心更名为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承担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推进和技术支撑工作,负责对电子政务建设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的协调。
  健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电子政务项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咨询、技术审查、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绩效考评等规范化管理。
  (三)建立投资保障和约束机制
  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投入。对符合全市统一规划和相关标准、保证资源共享要求的,由市财政安排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各县(特区、区)也要加强电子政务投入,其投资和运行经费由各县(特区、区)安排。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投资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防止盲目投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确保电子政务投资效益。凡需市级财政全额或部分投入的电子政务项目,在送发改、财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立项前,均需报市电子政务办公室预审。预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全市的统一规划;技术路线是否符合当前的技术主流;项目是否重复建设,与现有资源整合的可能性等,未经市电子政务办公室预审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立项。
  (四)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和绩效评估
  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规划、建设、验收、运行、考核等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及时对项目进行分阶段效果评估,提高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保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组织制定科学的电子政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服务社会、公众和法人,构建系统的、动态的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建设与应用的绩效水平。从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站建设等方面评价各单位电子政务应用工作,定期考核评价各县(特区、区)及市直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并纳入市政府对各县(特区、区)及市直各部门的整体工作考核体系,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
  (五)制定规章、优化发展环境
  研究制定相关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与交换等方面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要以政务专网和外网门户网站作为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纽带,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和责任,逐步规范并制定标准,建立起政务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健全灾难恢复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
  (六)加强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
  制定网络、安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建立电子政务规范、标准的实施机制,确保标准在电子政务各个建设环节中的应用,为形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体系提供保障。
  (七)健全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加强各级电子政务公共资源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响应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机制,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维,逐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市场化。加强与IT企业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和谐发展。
  (八)培养人才、提高应用水平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对社会各阶层的电子政务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市培养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促进信息技术和政务业务的高度融合,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加强对广大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切实提高全市机关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培训,推进和普及电子政务的基层应用,提高电子政务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发展。

 

 

  附件一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信息化: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将有限区域内的各种数据通讯等设备,通过传输媒体互联在一起,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一种界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覆盖一个城市的地理范围,用来将同一区域内的多个局域网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进行产品宣传、销售和流通的过程。是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网站群:是由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独立管理自成体系的网站集合。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WCDMA,TD-SCDMA,WiMAX。
  IPV4: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协议。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信息的通信业务。
  电子政务外网:是指覆盖中央、省、地、县、乡五级政务部门,服务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政务公用网络。它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和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信息资源库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公文交换系统:是运行在电子政务外网上,供市直各部门和各县、特区、区及有关单位进行电子公文交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的简写,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自动化办公的系统。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电子监察:主要针对许可类的业务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办事流程、办事效率、收费合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察,以促进公共事业单位公正透明、优质高效服务。具体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监察、督办纠错、绩效评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及监察网站等。
  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电子公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电子数据。
  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主要包括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种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无线电导航、定位、定时的多功能系统。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补丁管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在安全、功能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升级的管理系统。
  身份认证: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
  访问控制:就是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预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
  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一个经证书授权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数字签名的包含公开密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人们可以在网上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
  防火墙: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入侵检测(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硬件,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防御(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是一部能够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
  应急响应:是由政府推出的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而设立的各种应急方案。
  灾难备份:是为了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关键业务可以持续服务,提高抵御灾难的能力,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而建设的数据备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