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渗透到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尽管如此,一谈到信息化建设,人们脑海中出现的往往是高端“奢侈品”形象,硬件建设不用说了,就是软件也需要很大的投入,似乎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标准越高越好,投入越大越好,一些单位的电脑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配置越来越高,但主要用途没有变,有的只不过用来打打字、画画表;各种信息显示屏越换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但内容也不过还是原来那些,只是档次更高了;软件系统炉灶四起,不管实际需求,你建系统,我也建系统,你的系统复杂,我的要更复杂,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种思维导致有些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不断攀升,性价比却越来越低,甚至成为华而不实的“样子货”,在领导和外单位面前展示完就进了仓库。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很高,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各种设备必然都是最先进的,性能都是最好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据悉,外军一些国家军队中不少正在装备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仍是黑白屏幕的,显示器甚至也不是液晶的。他们的建设理念是把钱花到刀刃上,集中财力物力用于关键技术和设备,其他设施只要能用、够用即可。正如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德劳尔所指出的那样:“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在我们的军队中全盘采用技术上最先进的东西,而是把我们的技术力量应用到最能发挥效能的关键地方。”这样不仅节约了硬件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使用效率。比如,CPU高转速意味着多耗电,还增加了散热的难度;黑白显示屏减少了通信量,使数据传输更可靠。
当然,不可否认,信息化是在机械化基础上的跃升,从根本上更新硬件和软件,离不开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撑。但如何建,标准如何定,钱如何花恐怕还要认真研究,因为再富有的国家,资源也终究是有限的,投入越多不一定效益越高。必须摒弃越贵越好或片面追求技术高性能和高标准的思维,突出强化总体效能和性价比。
在建设筹划上,每个项目上马前,都要充分考虑能否提高现实作战效率、效益,是否有技术可行性、是否成本太高;在建设方式上,要毫不动摇地推行军民融合,尽可能利用地方现有资源和成果,不另起炉灶。据外电报道,最近美军将苹果手机等民用通讯设备列装,以提高单兵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而不是自己独立搞研发;在管理上,我们还应注重提高软硬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做到互通互用,消除标准不一造成的“烟囱”;在建设标准上,充分考虑信息化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坚持适度、实用原则,把握先进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以提高综合性能为目标,不片面追求局部的高性能,从而提高整体建设效益,夯实投入少、效益高的建设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