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十一五和十二五:首都信息化发展新变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近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即将面向全市发布。与《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相比,本次全市信息化五年规划在承袭了以往的规划体例与严格编制之外,更是融入了鲜活的时代特色,并用活跃明快的语言勾画出未来五年首都信息化发展蓝图。“十一五”与“十二五”两个时期的信息化规划,都是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统一框架下,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特点,开展编制工作。两者无论是在编制体例、规划内容,还是在论述风格上都体现了各自的时代特征。

一、不容忽视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广泛,并已成为引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首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都的重要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信息化推进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时期。此时,北京市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处于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迈向“深化应用、惠及全民”阶段的过渡时期。

历时五年的发展,“数字北京”建设目标全面完成。而放眼全球,世界主要城市已经开始向着智慧城市阶段迈进。今时今日的北京,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首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成为首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迈进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对信息化提出的现实要求。“十二五”时期不仅是为“智慧北京”建设夯实基础的五年,更是将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最为关键的时期。

二、一闪而逝的历史机遇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编制之际,以宽带和无线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持续深入,首都信息化在技术创新层面上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政策环境上,国家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的推进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首都经济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转型,民众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强劲,城市管理理念与手段不断更新,业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内部动力。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更是为首都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建设国际型城市的契机。


世界发展瞬息万变,五年之后,适逢全球城市发展向智慧城市阶段迈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催生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一系列智慧城市管理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北京市的城市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的融合也正逐步由外界推动向内生需求转变,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都支柱产业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即时通信、远程办公等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已经全面渗透到公众的生活中,并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三、前所未有的主要挑战

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要应对的挑战也不尽相同。“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机制尚未完全落实,推进体制不够完善,部门分割和条块分割造成的多头投资、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带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缺乏大规模的突破;民众群体间的信息能力存在“贫富不均”,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呈现出马太效应。

经过市委市政府历时五年的励精图治,北京市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政府主导过渡到全社会深度参与。“十二五”时期,如何以业务应用为导向,从系统、技术、制度等角度开展整合,如何摆脱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将已有的信息服务优化为泛在、高效、优质的服务,尚有待在未来的五年内寻求有效的途径予以解决。

四、科学可行的发展目标

过去的五年间,北京市通过“首都之窗”、“12345市非紧急救助服务热线”、社会保障卡、“一站式”服务大厅等四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树立了首都公共服务的新标杆,实现了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的目标;在政务信息化方面,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从单纯的政务信息化向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各级政府在核心业务领域全面实现信息化覆盖;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借助全方位奥运信息化支撑系统,圆满完成了“数字奥运”的各项任务。

展望信息化未来五年的发展,北京市提出将自身打造成全球资源配置的信息枢纽,国家创新驱动的网络引擎,城市运行顺畅的智能典范和文化传承永续的智慧摇篮。我们有理由相信,到了“十二五”末期,北京将会实现从“数字北京”到“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届时将会有一个崭新的、别具特色的首都呈现在世人面前。

五、各具特色的发展重点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三大应用计划,以其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特点成为过去五年信息化发展的响亮的口号。而未来五年,在以往的惠民、强政、兴业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社会管理与文化传承两大方面,并以统一明确、醒目好记的形式,提出了“智能化经济转型、网格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城市运行,数字化文化传承以及宽带化设施提升” 五大方面任务。


“十一五”时期围绕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的战略目标,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北京市实施了“三二一”(三大应用计划、二大基础工作、一大专项工程)信息化推进方略。其中,三大应用计划是指:以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目标的“信息惠民”计划;以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信息强政”计划;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的“信息兴业”计划。二大基础工作是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和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一大专项工程是指加速推进实施“数字奥运”专项工程。

从“十一五”的发展可以看出,该时期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实现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电子政务整体效能,实现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中的科学决策与高效管理;通过优化首都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全市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从而提升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信息惠民”计划,一是深化医疗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公共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二是通过加强电子社区建设,推进“燎原行动计划”等手段来构建起一套健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三是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市民的信息化培训,通过加强对信息化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培训,缩小社会中存在的数字鸿沟,提升全民的信息能力。

实施“信息强政”计划,是结合了北京市城市管理水平与能力提升的要求,突出了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图实现增强政府履职效能,提升政府宏观决策能力,深化行之有效的管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的目标。

实施“信息兴业”计划,则是围绕着北京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总体目标开展的。通过激发企业综合创新意识,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优化信用、认证、标准等支撑环境,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重点产业相关的平台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重点

有了“十一五”期间打下的良好基础,未来一段时期,北京市信息化发展重点主要围绕智能化经济转型、网格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城市运行,数字化文化传承以及宽带化设施提升五大方面。

而通过与“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区域典型特色,在延续之前的经济转型、城市运行、基础设施等方面之外,首度将社会管理与文化传承提到了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

“十一五”末期,北京市在流动人口管理等社会管理方面,“以业控人、以房管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在物件、事件、人员、组织、地理位置等方面的运用,并将网格化理念向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建设、文化传播等领域延伸,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社保卡等为载体,拓展功能,形成一卡多能的市民卡,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通用,届时市民不仅能够通过市民卡获得医疗、社保的服务,还能获得养老券;引导民众步入“数字生活”,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塑造一个便捷、安心、绿色的活力社会。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千年文化传承与信息化的结合在未来五年信息化的发展中,愈加显现出其独特的需求与魅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加强文化数字化交流,将使千年古都文化生命再次流淌;依托首都雄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文化产品,借力信息化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维护信息化文化的交流秩序,在虚拟世界中打造出一个同现实中一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古都文化,提升首都软实力。


智能化经济转型,通过建设面向工业重点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金融后台服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综合化的应用等措施来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挖掘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型信息化经济业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完善城乡一体的网上工作环境等措施来创造首都发展的新增长点;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通过打造全程电子商务平台,聚集、培育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措施,增强首都的经济网络的辐射能力;在文化创意产业愈来愈成为首都经济增长新看点的今天,政府采取推进信息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深度应用,鼓励公共技术平台与服务平台的建设等举措,将会助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古都魅力的再一次全新演绎。

精细化城市运行,通过信息技术的全面使用,对一座城市的交通、基本资源与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人性化的管控,拓展了城市管理的对象、时空与功能。未来五年,北京市将通过在全市范围内部署传感终端、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构建起国内领先的“车联网”,使之成为真正流动着的北京城;在煤、水、电、气、热等城市基础资源中部署全感知网络,推广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的安装与应用,夯实首都城市健康运行的基础;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全面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基础设施开展智能化管控,实现绿色感知,提升首都智能化管理能力。

未来五年,北京市将建设起比“十一五”更为强大的、标准更高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建成覆盖面广、网络稳定、性能优良的3G网络,拓展网络覆盖空间,夯实首都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我们将会看到,五年后的北京是一座高速、泛在、绿色、可信的魅力城市。

六、别具一格的文字体例

如果说“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是中规中矩的,那么“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就是鲜活跳脱的;如果说“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是市政府面向公众做的一次严谨的述职报告,那么“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就是政府站在你我面前给老百姓描述的一个美好蓝图。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体例承袭了以往的传统,从回顾、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部分进行全面而严谨的论述;而“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则走了一条立足民众、亲近民众的大众化路线,分别从过去五年的精彩“网”事、信息时代的战略选择、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智能化经济转型、网格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城市运行,数字化文化传承、宽带化设施提升以及未来五年的行动路径等部分进行描绘,不仅改变了政府公文在民众心中原有的那种平淡无味、严谨枯燥的印象,同时也向民众展示了一个不断进取的,严谨而不失活泼、认真而不失幽默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