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周联清
两化融合不仅是国家的战略,同时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三月份,国务院批准了实施海峡西安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海峡西安经济区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两化融合放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海峡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地位。
刚才徐愈司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在讲话里面提出了三点意见,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方向性。福建省在加快两化融合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推进两化融合,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十一五”以来,我们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应用信息服务业、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汽车及零部件乃至服装等重点行业进行了试点,两化融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两化融合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七位,信息通信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逐渐利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当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建设占30.3%,内部管理信息化项目应用水平比较高,大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协同应用的信息化基础,超过30%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45%。
这个数字在全省工业指标里面,有两个指标,我想在这里报告一下。第一个体现在我们劳动生产力,上一次我听工信部的报告,全国的劳动生产力平均水平年人均大概在12万左右。我们省里面在去年大概将近17万,16万多。今年1到9月份,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大概提到了19万,所以这是一个数字。
第二个数字,我们的半年GDP能耗,到去年年底,就是“十一五”末,我们降到了0.783吨的标准煤。因为福建省的基础非常薄弱,在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十一五”是降了16.3%,就是能耗。这个下降的幅度呢,是按照国家给我们下达的计划是16%,超过了16%的指标。而且这在全国来看大概排在第六位。
目前,福建省的信息化水平既为了工业发展,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融合的条件。
第二个,我们的工业平稳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高于全国的5个百分点,去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398亿,增幅了18%。规模以上的增加值在全国摆在第11位,因为我们是一个工业小省,摆在11位已经很不简单。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力达到61%,我们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任务。今年1到9月份在外部经济环境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省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应该是说比较平稳的增长。我们1到9月份的数字,我们统计局已经发布了数字,1到9月份工业的增长,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达到17.8%,福建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一到三季度,我们的中小企业基本比较平缓增长,没有出现大面积、大范围的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15%左右,这是我们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的目标,就是比2010年要翻一番,要达到13000亿,就是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0亿。这里面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3.6%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
第三个基础,我感觉我们区位优势,就是我们闽台产业的深度合作。“十一五”期间,台资在福建累计投资项目是2037项,实际进入台资是78亿美金,是“十五”期间的1.84倍。闽台贸易额达到了373亿美金,年均增长17%。
福建已经成为祖国大陆最具活力的太商金融区之一,全省已建成了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形成了一批LED光电、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品牌闽台合作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到2010年底,福建省已有20家企业入岛投资,投资额列大陆各省份之首。“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闽台产业的合作布局,拓宽两岸产业的对接,构建产业分工合作和互利共盈的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我们省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总体目标,主要是全省先进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关键的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综合集成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数字管理系统应用比例达到45%。制造咨询系统应用比例达到35%,企业集团统一管控平台覆盖率达到55%。获得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70%,设立企业信息主管岗位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35%。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具体的指标。
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销售、技术创新等环节为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福建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福建传播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等产业,委托专业机构梳理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的重点环节,引导和支持两化融合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规划研究环境共建宣传推广等工作。
第二,推动闽台两化融合的发展,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硬性工作机制,不断拓宽闽台两化融合专项的对接领域。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化融合对接。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引入台方产业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和模式,支持台方相关企业在福建省合作建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产业联盟,同动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能力。
第三,开展两化融合咨询诊断,邀请省外行业专家、企业信息主管、软件应用商、信息化服务商,以及社会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组成两化融合的服务团,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切实推进我省两化融合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四,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集群两化融合项目。以我们省传统优势行业为重点,分行业引入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加强协同研发,在线质量监测,业务流程信息化和商业智能分析,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及重点行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搭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虚拟化、高可靠度、高互通性、低成本、超大规模,使用者付费低等特点,依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研发、测试、检测电子商务、网上技术诊断、在线辅导和培训的两化公共服务平台。
第六,强化两化融合人才支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人才政策。统筹资源,按照产业需求,积极引进境内外以信息主管为代表的两化融合典型人才。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与计算机工程,物流与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两化人才基础人才的培养。
我们建议以这一次全国两化深度行活动为契机,加强若干意见的宣传贯彻,在全省组织开展专场推荐,促进信息化各要素与工业领域的有效对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福建省经贸委党组书记主任、福建省国资委主任周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