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政务微博如何“织”?
来源:半月谈 更新时间:2012-04-14

回复提问和投诉

互联网的一个特征是去中心化。因此,作为互联网产品的政务微博具备非中心化的特征,这与政府部门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是迥异的。因此,政务微博宜以个人性格的状态存在。网络上信息庞杂,网友的提问、投诉在互联网上看上去数量庞大,但实际上无需过多担心。

互联网的虚拟特性使得网友的提问同样虚拟化了,网友自身对于得到回复的期待并不高。而且,真正有投诉需求的群众,其投诉渠道基本不会考虑互联网。但如果政务微博选择了一些有意义、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回答,会提升政府的亲民形象。

发布频率

每天发布10条左右是合适的,太多保证不了信息的精炼,但与网友的互动多多益善。网友上微博集中的时间为9:00-10:00、16:00-17:00,在这两个时段发布微博反响更加热烈。

回应突发性事件

对于突发性事件,目前政府机关的新闻发布会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微博中去。更为有利的是,这一媒介掌握在博主手里,也就是掌握在政府自己手里,比其他社会媒体更能体现政府意图。政府微博可以更为便利地使用这一公开的平台,制造舆论优势,引导舆论方向。

不需要耗费很多人力

@广东省公安厅 微博为两位宣传人员兼职维护。微博是一个与网友互动的平台,但网友在微博上的互动,往往不是紧急性问题,更多的是了解情况;对于网友反映的问题,官博更多的是作为窗口,传递给相关职能部门,而不是宣传部门亲力亲为、必须解决。

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微博之道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是全国首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在他的带动下,浙江省组织系统的干部,90%已有个人微博。作为“微博控”的蔡奇部长总结了以下九条使用微博的经验之谈?

微博是一本书

过去以为微博是20来岁年轻人的事,而且是碎片化内容。入道后才觉得学问很深。别看这140字,可以道出民声、道出真知、道出个世界。倾听只会有益,忽视才是偏见。站在体制内,不可不敬畏草根,不可不敬畏年轻人,因为他们是创造生活、创造明天的主体力量。

新的学习方式

微博里各种资讯应有尽有,都是快餐式,可以随时订阅,满足不同需求。尤其突发性信息比传统媒体还快,因为人人都是记者编辑。阅读他人微博是一种学习,互动交流是一种收获。微博是讨教问题的最好场所。只要心诚,老师就在眼前。只要用心,就会提高自己。

上微博也是下基层

干部要与百姓打成一片,在信息时代,除了传统工作方式,还要善于利用微博。其优点:什么话都听得到;听到的都是白话,没有任何加工;话中有大量养分与灼见;哪怕是骂声,对自己也是个警醒。这是上下联系的新途径,要善于借助微博走进百姓中。

提倡微博实名

现在政府官员开博的不少,就是不愿亮身份。总担心把自己放到聚光灯下烤--难受,或怕别人说三道四。这确实有个适应过程,但要勇敢走出这一步。这样才能体现坦诚透明,也是接受监督的姿态,更受大家欢迎。公开透明应当成为常态。

重新学会说话

官员开博伊始会感觉说话不投机,别人不买账。主要是官话说多了,这里必须改。大家都是平等关系,互相视为同学,切不可居高临下。尤其要诚恳待人,用心说话,大家就服气,哪怕讲错几句,也会得到谅解。还得注意在点评中调整自己,但并非人云亦云。

写博也是功夫

140字要写好不容易。我的体会,少谈概念多讲事实,少谈抽象多讲具体,少谈外头多讲身边,少谈枯燥多讲有趣。为此要多观察、多思考,还要做必要的功课。除互动外,建议最好写满140字,对自己肯定有提高。有条件还可多配发照片,用图说话效果更好。

当好编辑

转发别人微博,是扮演编辑的角色。别看这只有一秒的工夫,也能体现你的见识和水平。不是什么都转,转发要有所选择,宜转发一些有分量、值得阅读的观点、见闻和信息,最好加上一句话微评。一定程度上,转发的内容体现了你的倾向性。注意每天发博与转发数量的控制。

克服党八股的良药

开微博对转变文风大有好处。在网上,你只能写短文,说短话,而且必须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才能博得人心。否则没人看,只能对牛弹琴。有人总怀疑官员开博是否自己动手,其实个人微博是不可能捉刀的。微博带来的将是一股清风。

官员开微博的风险

官员开博虽属个人行为,但总是与官员身份分不开。如果不注意身份,随意乱说一通,甚至违背职业上的保密要求,那势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因此,要对自己的微博负责,发前多推敲。对容易引起争议的敏感话题,要谨慎稳当,以免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