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存6大陷阱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12-04-14

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2012)》(下称《指南》),旨在为我国信息化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实用指导。

“我国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12月22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信息年鉴》执行主编张新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信息化上,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信息化还处于准备阶段的转型期,都还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技术相关产业、完善发展环境的工作。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以及宁波、无锡、佛山等城市达到了发展期,但都还没有达到提升期。

处于发展期的城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家居、市民卡、市民服务热线等方面都拥有不错的案例。如,宁波的数据中心与物流,北京的电子政务、网格网城市管理,南京的市民卡。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凯表示,随着信息化城市的发展,城市将从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向信息中心转变。

《指南》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信息化将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改变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张新红坦言,城市信息化面临着6大陷阱,即工程先验论、产业至上论、投入决定论、技术决定论、条件不足论、概念唯上论。张举例说,比如概念唯上论,许多城市和行业都贴上“智慧”的标签,修正实际上只是使用一些信息技术,并没有多少新的实质性内容。

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项目完成往往只是迈出一小步,后面的服务才刚刚开始,但国内许多城市往往采取工程项目的思路,工程竣工之日便是结束之时,使得信息化只空有硬件,而无核心的服务。

针对各地以“云计算”、“物联网”、“软件”、“智慧城市”等名义兴建各色产业园的做法,张新红认为这并不可取,往往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他表示,信息化社会与信息产业并无直接矛盾,农村和有些城市本身并不具备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条件,但是可以做好信息应用,比如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


“目前,还没看到让人兴奋的顶层设计。”张新红感慨,投入与效果之间仍有差距。实际上,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顶层设计,信息化架构下的应用支撑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才可以派上用场。

此次发布的《指南》一书总结了信息化城市的8个表现特征,即: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智能精致的城市管理、透明高效的政府治理、弹性软化的产业型态、和谐包容的社会结构、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高能个性的劳动者。

“信息化在变,信息化城市的标准也在变。因此,城市在信息化上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张新红认为,各个城市和农村应该有自己的信息化目标,不要一味跟风大城市。

( 作者:汤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