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文家
12月22日,从福州传来喜讯,莆田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城市称号,这是我市首次获此殊荣。继城厢区之后,涵江区又跻身全省文明城区行列,取得了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一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为之不懈努力,全市上下倾力配合。
莆田建市时间不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路网相对滞后,与其他地市相比,硬件设施是一个“短板”,创建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市委、市政府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如借助第十四届省运会在莆举办的契机,加快东部城区的建设。如今,这里高楼林立,星级酒店鳞次栉比,已成为莆田对外的一个闪亮窗口。
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为了举办省运会,4年多来,我市相继投入7亿多元,新建“七馆六场一基地”。如今,不论是犹如跃出海面的鱼状型市体育中心主体场馆,还是外形如涓涓流水又似琴键音韵的重竞技馆,抑或是依山而筑、临水而居的市体育公园场馆群,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的每一个省运场馆都各美其美、相得益彰,成为莆田新崛起的重要地标建筑。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各体育场馆来此运动或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一条条城市道路不断拓建、改造、升级。眼下,荔园路路段改造正在强力推进,冲刺年终,它是莆田中心城区继学园街、梅园路、荔城路等7条主干道之后的又一条沥青路面道路。接下来,莆阳路、八二一街、荔涵大道等主干道也将实施“白改黑”改造,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圈”。
大手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形象大为改观。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开工建设20多条疏港道路,有效提升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实施道路、夜景、园林等七大城建体系工程,中心城区“一环四纵六横”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3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53平方公里。同时,加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正荣时代广场、万达商业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乘势而起,城市的路网通畅,框架拉开,品位提升,功能完善,中心城区集聚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二 “创建文明城市,我们不但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提升市民素质,两者缺一不可。”对此,上下形成共识。
以人为本,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主题,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创新教育载体,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莆仙戏常年深入乡村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注入了公民道德、法律法规、形势政策等内容,反映了生活中孝老爱亲、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现实问题,使广大群众在欣赏寓教于乐、寓情于理的演出中读懂政策、明辨是非、知晓事理。文明小戏以莆仙戏剧团为载体,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变“三下乡”为“常下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经典诵读和“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校园“绿色网室”建设,采取“堵疏结合、玩用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电脑资源,课余时间为学生免费开放,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供绿色环境,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肯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去年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视讯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同时,还涌现出“关爱留守孩子”、“ 少年刑事案件集中审判”等一批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和先进典型。我市成为全省四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示范市之一。
此外,注重培育、宣传先进典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涌现了陈建霞、曾德梅、林水英、谢文良、莆田见义勇为三兄弟等一批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营造学习、崇尚、争当好人、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三 家住市区正荣华府的拆迁户郑源每天都在小区内或附近散步,这位老人逢人便说,当初真没想到安置房能建成这样,周围环境绿化也很好,在这里生活很开心。像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近年来,我市以改善城市面貌为重点,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生态的宜居港城。按照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的要求,坚持高档次规划、快节奏运作、景观式建设、规范化管理,推动“一心为源、二岛添辉、三湾环绕、四水相依、五山簇拥”的宜居城市建设格局的形成。
通过大力实施“四绿”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已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格局和“水清河畅岸绿”的江南荔林水乡特色。
目前全市市域森林覆盖率58.1%,建成区域园林绿化覆盖面积2407公顷,绿化覆盖率43.1%,绿地率达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建成区森林覆盖率38.6%,城区水系绿化率达82%。城郊已建成天马山、壶公山2处面积为2003公顷的森林公园,环城林带19条,长度108公里。市域内高速公路可绿化率达100%,国道324线福厦莆田段绿化率达95%,铁路交通干线可绿化里程达95%,县道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75%,村道宜林绿地绿化率达70%。
开展城区主干道景观综合整治,加快绶溪公园、土海湿地公园、东岩山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扩大了市民休憩的公共场所,提升了城市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
推进莆仙大剧院、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活动中心。
新建、扩建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垃圾综合整治合格率达95%以上。
化蛹成蝶。短短几年时间,莆田的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乡亲或游客盛赞莆田变大、变亮、变绿、变美了。
四 创建全省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把利民惠民作为创建宗旨,从满足市民需求入手,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把创建活动变成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
——注重利民惠民。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府工作征求市民意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着力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成立发展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集中审批、限时办结的服务方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莆田”创建活动,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建立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着力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有效办法,着力加强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多元化解矛盾衔接机制,被中央政法委列为全国七大维稳先进典型经验之一进行推广。
与此同时,根据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力破解。强调要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机制。当前,要实现部门协作,加强源头管理,借鉴先进经验,以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构建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便宜的“宜居港城”。进一步明确“谁来管”,研究“如何管”,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建筑垃圾、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站在更高起点上开启新征程的我市,正以矫健步伐再出发,向富裕莆田、和谐莆田、文化莆田、生态莆田、幸福莆田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