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项目信息化支撑平台
来源:通信世界网 更新时间:2012-01-04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用药安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我国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的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和安全预警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日,记者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悉,新一代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已通过初步验收,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运行工作。未来五年,我国将持续建立健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体系,完善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提高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社会服务的水平,为公众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基层用户已经达到62884个,其中医疗机构用户38067个,企业用户22936个。”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监测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正在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使我国用药安全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事关国计民生

  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上市后,需要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否则将对公众的用药安全和生命财产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占住院人数的5%-10%,而住院病人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0%-20%,致死率为0.24%-2.9%。事实证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事。

  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我国政府在法规完善、监测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8年,我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的成员,并正式成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此外,我国还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信息化是完善监测体系建设重要手段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化在医疗、电信等各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我国推出了新医改方案,首次将信息化作为支撑新一轮医疗改革的重要支柱,使信息化在推动医疗卫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组织建立了覆盖全国监测、监管组织机构的信息网络,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原有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系统汇总统计功能不强、过分依赖人工检出药品安全信号等等,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要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或重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分析工作,提高信息利用率。同时,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持续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成熟中间件助推药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从2010年起,我国就开始实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集结了东方通、中科软等国内知名的软硬件厂商,通过这些厂商提供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在中间件方面,考虑到东方通中间件在金融、电信等领域拥有成熟的应用模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项目采用了东方通应用服务器TongWeb和消息中间件TongLINK/Q,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共享交换提供支撑平台。

  其中,TongWeb是基于Java EE架构的中间件产品,能提供高级消息传输、Web服务、高可用性、集群和多平台支持,帮助用户构建高效、可靠、稳定、安全的企业级应用。在本项目中,30多个省级监测中心部署了TongWeb,从而实现监测信息数据和应用的集成。在国家监测中心与省级中心的信息交换方面采用了TongLINK/Q,这款中间件产品拥有先进的队列和消息处理机制,能够为应用系统提供高效、灵活的消息传输处理、存储转发服务和可靠的消息传递服务。通过TongWeb和TongLINK/Q的高效应用,搭建起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统计、分析等工作顺利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本项目采用“集中部署”、“打包下发”等方式,将中间件、操作系统等集中部署到设备上,然后把设备分发到相关的职能机构,当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或变更时,将变更内容以升级包的形式往下发,用户只需要解压覆盖就可实现系统的升级,提升项目实施和信息化应用的效率。培训方面,在项目试运行前都会开展培训工作,采用分区培训的方式快速提升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应用和运维提供支撑。

  目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和各区域地级市、县等相关监测机构,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为基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加强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管,大幅提升监测、评价和安全预警的水平,在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维护消费者安全用药权益,为公众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