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市民向本报反映,他向中山政府网络问政平台提出了问题,该问题经平台转向多个政府部门后,竟因“无法被任何部门受理”,而被搁置起来作为“遗留问题”。
32个提问被放“遗留问题”板块
昨日,记者按照这位市民的指引,登录中山网络问政平台,发现这位市民的境遇并非个别。该平台特别设置了一个“遗留问题”的板块,从2010年12月30日到2011年12月15日,共有32个“遗留问题”放在该板块。
记者逐一打开查看,发现绝大多数“遗留问题”是因市民的提问“无法被任何部门受理”而搁置,网站编辑注明此问题“以作日后调研之用”;另2宗是没有任何回应而成为“遗留问题”,还有1宗因“注册时并未填写真实的个人资料”而成为“遗留问题”。
“遗留问题”板块设置实属无奈
记者从中山网络问政平台网站编辑处了解到,市民发帖到问政平台后,网站编辑会根据情况将帖子转向某个政府部门。当某个帖子遭到部门退回时,如果退回的部门点明了应该转向哪个部门,就会转向那个部门;如果没有点明,网站编辑会请示领导,或找相关部门的网络联络人员协商,再决定发往哪个部门。如果转了一圈仍无部门受理,网站编辑就会把退回理由、退回时间以及建议做好记录,一并放到网友发言内容里,再发往“遗留问题”板块。
该网站编辑说:“对于‘遗留问题’,我们会放到网络舆情或一周网民热点,通过文件形式给领导处理,但是处理结果我们这边不得而知。”
典型案例
案例一:
西区湿地公园何时动工?
网友发帖:西区彩虹片区不是要建设一个
湿地公园吗?怎么到现在还是没有动工的迹
象?规划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动工呢?希望加快进度,让周边市民有一个茶余饭后消遣的地方,谢谢!
网站回复:此话题经中山网络问政平台工作人员审核后,将该问题发往市规划局,该局称“这不属于我局职能,建议转建设部门或西区办事处跟进”;经过再次审核,该话题发往西区,西区称:“网友谈及的湿地公园应为位于新中医院旁的市级湿地公园。该公园由市建设局建设中心负责。建议由市建设局回复上述问政。”此后,该问题被退回。经过再次审核,该话题发往市住建局,市住建局称“不属我局职能,建议由规划或发改部门答复”。此话题最终无法被任何部门受理,故此转到“遗留问题”以作日后调研之用。
案例二:
市民建议中山合并乡镇为区
网友发帖:中山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协调性不是很好,能不能学习广州分成几个大区来整合资源统一管理?例如:三乡镇可升为三乡区,将坦洲、三乡、神湾、板芙四镇合并为一个区,这对投资者和镇政府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是本人观点,请回复为盼!
网站回复:此话题经中山网络问政平台工作人员审核之后,将该问题发往市发改局,该局以“此话题发错部门”为由,将该问题退回;经过再次审核该话题发往市府办,市府办“建议转市发展和改革局答复”将该问题退回。此话题最终无法被任何部门受理,故此转为“遗留问题”。案例三:我的房子是否属于拆迁范围?
网友发帖:石岐区正准备实现“一河两岸”的新城市规划方案。本人由于住在长堤路对面马路青云街附近的居民楼(楼下有小商铺面正对长堤路),不知道青云街是否属于清拆的范围,如属于清拆范围,希望政府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答复。
网站回复:此话题经中山网络问政平台工作人员审核之后,将该问题发往市规划局,该局以“不属于我局职能,建议转国土局办理”将该问题退回;经过再次审核,此话题发往市国土局,市国土局以“此话题发错部门。拆迁与否,应先由规划部门作出立项方案。建议转规划部门阅处”为由,又将该问题退回。此话题最终无法被任何部门受理,故此转为“遗留问题”。
■学者观点
表现在“线上”症结在“线下”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陈亚辉认为,虽然看起来这是发生在网络问政平台“线上”的问题,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线下”。
陈亚辉认为,作为畅通民意的一种方式,政府部门与公民进行网上交流、网上互动,这是一种创新,也是一个进步。过去,人们找政府部门办事,往往碰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如今,采用网络平台问政,只要你会电脑,基本上没有门槛,也不用和任何人直接打交道,这就很好地克服了“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至于事情是否好办,应该具体分析。由于网络问政的公开性,对于一些属性相对明确的事情,和一些通过翻阅文件就能回答的问题,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复。而那些属性不明,或者需要请示上级领导才能处理的事情,可能就难以得到及时回复。
我们现在的政府,正处于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与服务型政府相应的观念、体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公众的需求,所以才会出现这里提到的有些事情找不到部门处理或解决的情况。
政府应加快内部体制和职能改革
陈亚辉说,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思路。个人认为,从长远看,应该进行政府内部体制和职能的改革,如新加坡的做法那样,真正做到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决定政府的办事流程;或者像加拿大的做法那样,将内容丰富、复杂、分散的办事资源按照政府的服务流程加以整合,使办事程序更加清晰,办事效率更高。从目前更实际的解决方案看,也需要对目前诸多的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对信息平台的功效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将“线下”的政务处理重要性提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公众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个事项未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就因此对政府产生不信任,认为他们不过是做做样子,从而放弃自己的参与。我们应该明白,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也是理性人,也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因此,公民只有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才能推动政府的进步。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倒逼式改革”。
■相关链接
国外电子政府典型做法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提出 “把公民当成客户一样对待”的电子政府服务理念,宗旨是“以公民为中心”,即让各个政府部门的服务无缝集成。政府要根据公民的需要调整办公流程,而不是让公民根据政府的流程办事。新加坡电子政府系统中的电子公民中心是一个三维虚拟社区,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九个驿站,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委任一名首席信息官(CIO)负责国家电子政府工程的整体规划和信息管理,其政府网站按照用户对象和主题提供服务。网站按照用户对服务事项进行划分,按照用户需求整合相应的服务事项。这种做法充分利用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需求信息,主动将服务内容按照用户的思想习惯进行组织,提供了比较友善的服务导航,提高了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