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剑锋 本报记者 张武明
“激战”在屏幕上展开,“硝烟”在鼠标下弥漫。红蓝双方你来我往,攻防对抗争高竞长……寒冬时节,江西某预备役师开展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首长机关网上指挥对抗演练。记者在该师导演部大屏幕上看到,作战双方依托信息指挥平台排兵布阵,虽然相隔千里,但对抗厮杀场景却宛若毗邻。这是该师党委自去年以来围绕主题主线,扎实推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打出的又一场“硬仗”。
破解“肠梗阻”势在必行
近年来,该师在抓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流量的逐渐增大,一些成果在各类演训中出现了“水土不服”,通信因信道偏窄而时常出现“肠梗阻”,严重阻滞了部队推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步伐。
该师党委敏锐意识到,绝不能把“水土不服”、“肠梗阻”当成一般症状,必须及时抢占信息化战场前沿,时刻做好打赢准备。从去年年初开始,师党委结合总部赋予的信息化条件下首长机关网上指挥对抗训练试点任务,先后5次召开常委会,专题分析当前部队信息化建设形势。师团两级机关组成考察团,考察走访了南京、广州战区现役部队及军地科研院所等16家单位,带回了上万组数据和30余万字的技术资料。
随后,师党委及时召开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研究制定信息化试点方案,明确了“任务牵引、人才支撑,整合资源、总体设计,军民融合、急用先建,综合防范、安全保密”的总体建设思路,同步展开了基础理论学习、信息系统操作训练、重难点问题攻关和信息对抗平台的搭建,为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近距离感受信息化“战争”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预备役官兵把自身角色定位于“非作战部队”上。他们当中有人认为预备役部队人数少,没有必要搞信息化建设,与作战部队相比,更是没有条件搞。
该师党委当机立断,从官兵头脑里打响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枪”,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创建一流预备役部队的核心工程来抓。为此,他们广泛开展“信息化战争离我们有多远”、“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等系列专题讨论;组织官兵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部队建设带来的变化;开设信息化知识讲堂,邀请军地10余位专家进门举行辅导讲座。
着眼于培养一支精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去年以来,该师选送110余名干部战士到军地院校、科技公司实践培训,在省内科研院所、IT行业遴选240余名专家编入预备役队伍,参与课题论证和科技攻关。此外,该师充分发挥预备役部队优势,在信息化建设中探索了一条军政合心、军民合力、军地兼容的发展路子。
信息化新成果开启新引擎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该师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教育模式向网络化转变、训练方式向模拟化转变、指挥手段向自动化转变、目标管控向可视化转变。信息化建设的累累硕果,为加速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开启了新的引擎。
该师采用双流视频会议、3D投影、话音跟随等技术手段,全面升级师团作战指挥控制中心;与驻地测绘部门联手,建立了覆盖任务区域的多类型、多比例尺、多维地理信息数据库。
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应急指挥需求,该师购置改装了6台应急通信指挥车,运用军地卫星通信、无线电台、无线数字电话、集群对讲系统等10余种通信手段,构建了可覆盖全师组建区域的野战移动式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涵盖语音、视频、图文的实时采集和多手段的不间断传输,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机动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