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创新 小帮手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如今,我国步入老龄社会,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子女在照顾老人上能够分配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家庭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照顾和满足老年人需要的能力变的非常薄弱。

专家指出,从养老模式上看,社会化居家养老在满足居家老人生活照料需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居家老人精神需求日益凸现的新形势下,社会除了继续做好对居家老人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还要对居家老人的精神生活服务做相关探索。目前,老年人居家精神养老已被国家有关部门纳入居民居家养老重点服务内容。

目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首都北京,正在积极探索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十分有意义。为此,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小帮手”电子服务器依托96156“小帮手”社区便民服务热线的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和精神文化服务。

20081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09年底,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出台了九养政策,在全国率先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规范,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要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

现在许多老年人居家养老一般都是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由于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很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再无适当的精神生活及时弥补和调节,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据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称,经过不断探索,他们发现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对老年人的精神照料非常迫切,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让居家养老服务从走进来变成精神养老服务的走出去

据悉,“小帮手”电子服务器为老年人提供96156一键通话、亲情服务、“五代”服务、定时提醒、综合信息服务等功能把居家养老升华为社会化服务,既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又满足了老年人生活服务及精神文化需求。

老年人:逐渐接受心理健康辅导

    在中国老龄化日益凸显的今天,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医务人员应从社会和心理角度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同情和理解,要分析患者的求医行为,同时重视语言沟通艺术和技巧在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深入,96156“小帮手”社区便民服务热线的话务员针对不同性格的老年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解决了困扰老年人的心理难题。刚开始,居民们对心理咨询还不是很了解,也不接受。通过一段时间对社区一些问题的处理和解答,现在已经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之后开始主动要求心理咨询服务了,老年人逐渐开始接受心理健康辅导。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经有10万余人拥有“小帮手”电子服务器,96156“小帮手”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已经为北京广大的老年及残障人士提供了了近22万人次的各种服务。

    专家称,在社区层面建立起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特点,不仅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更新,而且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尤其是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难题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都是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