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评价企业信息化的效益
来源:AMD 更新时间:2012-04-14

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把信息化当工具使用带来的,有的是把信息化当作一场革命推动带来的。传统价值与新兴价值,自然也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用一个非黑即白的单一价值标准来指导实践......

一、企业信息化新解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

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企业信息化指标,来自于实践,是对企业信息化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这些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是基础设施重建,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再造和制度创新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与以往的企业信息化定义不同,这个定义强调以下三方要点:

首先,强调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过程,是企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表现在生产力上,是信息技术从边缘业务应用到核心业务深化的转变过程;表现在生产关系上,是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不光是信息技术应用,而且是管理的根本转变。不光是发展,更是改革,是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企业信息化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体制转变,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和工业时期)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企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同时应强调,它不是传统的工业化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而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

其次,企业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是通过它的诸构成要素的转变具体实现的。这些构成要素,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信息化比较全面的内涵。

第一个要素是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二个要素是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第三个要素是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从国家信息化六要素中信息技术和产业演变而来),强调通过信息化增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信息附加值。从结构升级角度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有现实意义。第四个要素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强调对企业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开发利用;强调以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作为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具有较强针对性。第五个要素是企业管理再造,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不同,强调的是管理本身从以职能为核心向以流程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就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而不光是一般的资源配置,强调要注意“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把这个要素独立提出来,是为了纠正时弊。第六要素是制度创新,它实际是三个要素的集合,一是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强调企业信息化使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包括制度、规范)成为新的增量因素,这个要素以往经常被忽略;二是引进新的产权制度,强调企业信息化将导入无边界虚拟企业等新的组织形式,与传统企业制度相互补充,这个指标以往也被忽略;三是信息化人才。这是六要素原有指标,但这里主要强调信息化人才与一般人才不同的特殊性。强调学习和知识创新在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从机械的以产值为核心的生产目的的实现,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生产目的的实现。

第三,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实现知识创新基础上人的现代化转变。强调企业信息化不是从技术到技术,不能为了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而忘记信息化的目的;企业信息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超出企业边界的社会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实质是中国第三轮改革的微观机制再造。企业信息化指标方案,实质是改革的微观制度方案设计。从这个高度审视原有的各种企业信息化指标方案,必须克服单纯技术应用观点,要把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作为新的指标方案的聚焦点,通过改革,充分挖掘传统会计制度和传统管理制度忽视的新价值因素,特别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知识价值、行为价值、文化价值,探索以货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要素和以信息价值为基础的非会计要素相结合的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和管理方法,为企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战能力服务,为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服务。

二、企业信息化要求改变传统企业观,树立正解的效益观

当前,什么是“有效益的”信息化,什么是“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这是我们搞信息化面临的最重大的价值判断。

今天,我们提出“搞有效益的信息化”,实际是在重建信息化的价值评估体系,它客观上必然包含对以往标准的判断力批判。

评估和推进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我们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转变工业时代形成的传统企业效益观,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标准,要从“做大”“做强”的传统标准,向“做活”的新的标准升级。

现实问题所在

企业短命,是当前中国企业的顽症。

信息化本来正属解药范围,但在中国,药方经常被开错。许多企业搞信息化投入巨大,但效益看不出,或不明显。最坏的结果是,企业不吃这副药,早晚会死;吃了这副药,死得更快。所以有人戏称:企业不搞信息化,是等死;企业搞了信息化,是找死。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药方开错,如果只是偶然的,问题还不大。但如果从看病的理论,到诊断的方法,都有系统的、方向性的偏差,就会导致大范围的误诊误治。

认识和评价企业的信息化的效益,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致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发表了著名的“生产力悖论”:“你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看到‘计算机时代’的影子,但是在经济统计年鉴上除外。”意思是信息化光看到投钱,看不到效益。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不是信息化本身不对,而是我们在“效益”的评价标准上存在系统偏差。

著名的企业治理问题专家、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一言见血指出了问题的症结:“要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的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对自身所持的企业观、经营观以及相应的运作重心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就企业经营观而言,前一阶段我们的主导方向是‘做大’,现阶段普遍强调的是‘做强’,而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步入倡导‘做活’的企业经营成长的新阶段。”“从组织活性上看,‘做大’主要是把企业当成‘机械组织’,‘做强’主要是把企业当成‘一般系统’,而‘做活’则主要是把企业当成有机的‘生命体’。这种新的‘生命体’观着眼于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着眼于企业的生命力。”

把李维安院长的意见归纳得更明确一些,我认为,做大、做强,是工业化标准;做活,才是信息化标准。

没有效益的信息化,往往是贪大求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机械组织和一般系统,结果事倍功半。忽略了信息化的真正特长,以为信息化投入越多,产出也越多,企业就越强,极端的发展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支撑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企业信息化投入越多,“信息化水平”越高。试问,有哪个企业信息化指标,会出现投入多的比投入少的评分低的情况?一个也没有!

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企业信息化如果不同增强企业活力内在联系,投入多了,往往事与愿违,造成浪费,甚至干扰企业正常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信息化没有正确的效益目标,就会掉入IT厂商“多多益善”的推销陷阱,真的出现“生产力悖论”所说的情况。

站在先进生产力前列,看“有效益的信息化”

从做大做强,到做活的转变,是企业价值观的系统转变。

为什么说要站在生进生产力前列,看“有效益的信息化”?因为站在传统工业生产力基础上,看信息化投入,往往看不出投入的门道。投得对不对,投入是多是少,都没有系统的依据。

系统的依据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李维安教授的看法,与我们从信息化一线得到的观察结果乃至理论思考,是完全一致的。即:看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作为生命有机体的生存进化能力。

把企业视为机械系统,还是生命系统,是不同的企业价值观的分野。

工业技术革命,使我们把企业当作无机的机械系统看待,习惯于线性地理解企业的投入产出因果联系,而不习惯用网络化的方式理解企业。

信息技术革命和生命技术革命的实质,都在于把世界当作有机系统看待。这是与工业技术革命最大的不同。如果把信息化也理解为机械化,就会站到传统生产力的立场上去。所以我们说站在先进生产力前列,就是特指从生命技术革命的前沿角度看问题。

当然,机械系统和有机系统,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正如工业化和信息化,也是相互促进的。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长期习惯于从工业化的立场观点看问题,由此带来了实践上的偏差,导致盲目投入,因此我们在这里才特别强调先进生产力的观点。

什么是信息化带给企业的最大效益?

企业信息化确实可以用来加强工业化,使企业更大更强,但这只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般工业技术来使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最本质的特征,一般来说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信息技术本身除了具有工具的特征之外,之所以能推动历史前进,主要在于它特殊的方面,即反映历史目的、历史方向的方面。具体说,就是它与一般工业技术对企业使的劲相反,最大擅长是推动企业向有机化这个历史发展的方向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