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十五”以来,成都市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服务为出发点,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本着“公开、便民、效率”三个原则,围绕“共享、延伸、服务”的发展思路,建设“网络、安全、资源、规范、应用”五大体系,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效能,努力使全市电子政务服务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成都市电子政务快速发展,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一、成都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
1、搭建基础网络体系,提高应用支撑能力
成都市在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相继建立了以电子政务网、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市政府012345短信平台等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覆盖市、区(市)县两级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2003年,通过实施电子政务网络调整工程,整合了党政网、华宇公司、信息港公司的网络资源,采用填平补齐的方式,建设完成了城区光纤核心环和到14个远郊区(市)县的骨干环,集约开通了卫生疾控、工商、防汛、地税、统计等行业专网。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实现了数据信息的传递交换,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在网络安全上,通过统一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的出入口,利用安全访问过滤、保密信息检查、有害信息堵截、入侵行为监测跟踪等技术手段加强了管理。
2、完善政务信息系统,推进电子政务互动协同
成都市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上下互动”和“前后协同”的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实现了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全市所有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网络对接,实现了“一门受理”;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实现了“网上辅助受理”;建立政府服务协同平台,实现了“部门‘前后’、市县‘上下’互动受理”。面向城乡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公开各部门和区(市)县的服务事项的办事依据、材料、流程、收费标准、承诺事项等,87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部门‘前后’协同,74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市县‘上下’协同,按时办结率达到了100%。成都市建成了省市合署办公的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首席代表制和过错追究制,政务服务中心当场办结率达80%。
3、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近几年,成都市建设了一批跨部门共享的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始数据交换。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扩大了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工商、税务、质监部门新产生的19000户企业实现基础信息交换共享,加强了联合监管,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城市内涝及防汛监测信息系统,完成了防汛指挥系统、防汛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实时水雨情数据、洪涝灾害数据、气象信息数据等综合数据库建设,完善了灾情评估系统和会商会议系统,已在汛期中应用。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改造完成了劳动、社保、就业统一数据平台,启动了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应用与共享,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信息全市联网。市行政执法机关信息交换及共享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行。图书馆信息系统,加快了共享应用,完善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询服务平台。电子政务数字身份认证系统,已经在外网公文交换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中应用。同时,成都市还加强了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和公用性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加强了网络安全和管理工作。
4、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门户网站的功能和内容
成都市按照“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三大功能定位,不断完善“成都公众信息网(中国 成都),网站已逐渐成为政府整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政府与公众的交互媒介,市民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政务、建言献策、咨询投诉和监督批评政府。加强政务公开,坚持每月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网上政务公开和办事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成都”第六版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框架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家政府网站建设指导指标,结合成都市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以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网上平台为目标,全新架构政务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大核心板块,进一步优化了成都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栏目流和信息流,以频道形式切入“新闻中心、认识成都、安居成都、创业成都、魅力成都”五大专业频道,形成了完整的网上服务体系。以专题报道、每日推荐、常用查询为重点的资讯服务矩阵,整合了各类新闻活动专题报道、各类生活服务类资讯和全市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的各类数据查询系统。
目前,门户网站各类栏目共计682个,90多个栏目每日更新,190多个栏目每周更新,近400个栏目即时更新。
2005年,“中国·成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比中分别获得“企业扶持”特别奖、“网上办事指南”人性化奖、“网上绩效评估”特色奖三项大奖。同年被全国专业机构点评为“领先西部的创新型政府网站”。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国·成都”跻身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的第3名,名列全国政府网站建设先进行列。
2008年1月11日,“第六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成都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成都”再次获得全国333家地级以上城市第三名,中西部城市政府网站第一名。被“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点评为“发挥领先优势的政府网站”。
二、“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1、发展目标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设全国一流信息强市,构建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将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围绕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前服务和事中和事后监管,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发挥电子政务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带动和促进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其主要工作是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统筹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加强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
2、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
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提供电子政务服务。以服务为宗旨,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以网络为载体,通过计算机、电视、电话等多种手段,把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村镇,使电子政务服务惠及全民。
在应用方面,围绕优先支持的业务(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需要,优先支持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适时性强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建设,完善已建设的应用系统,推进跨部门的共享业务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城乡一体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重点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扩大数据交换的部门和地区。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已经吧明确采集和更新的权责,规范采集的流程,有序采集;用应用主题确定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形成目录,按需共享,提供服务;分级进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实现基础信息资源“一数一源”、“一源多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公众通信资源集中统一骨干传输,内外网建设以满足不同需求为指针,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基础设施,提高整体使用效益。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统筹实施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
在电子政务建设环境方面,加强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相关法规研究,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共用,逐步形成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认证标准、管理标准,指导全市电子政务建设。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在继续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作好政务信息发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中国 成都”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各部门、区(市)县门户网站为支撑,建设“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政务信息资源发布平台,并与社区服务系统、信息亭、数字电视等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展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深度,加大政务信息发布力度,确保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的及时公开。巩固已公开的政务信息,从公告公示、机构组成、政府会议、政府报告、发展规划、统计公报、人事任免、办事指南等多个方面开展信息内容的公开,确保及时、准确和规范。加强公众关注的重大决策类信息和工作学习生活类信息,如公务员招考、中小学招生、财政预算决算的公开。建设全市统一的法规和规章数据库,加强对政策性文件的解读。建设“中国 成都”门户网站视频直播系统,对成都市及各部门、区(市)县召开或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以及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4、加快跨部门共享业务系统建设
在完善已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部门的业务互动和资源的共享利用。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履行,建立起促进部门业务互动和资源共享的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重点是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危机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电子口岸、涉农管理与服务环境保护等应用系统,完善宏观经济管理系统。
5、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城乡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以公众、企业、政府为对象,以网络为载体,计算机、电视、电话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政府面向公众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门户网站,丰富服务、互动和事务处理功能,为公众提供广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的使用率和覆盖率。
6、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坚持以应用带动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根据业务协同需求,按照“一数一源、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享共用”的原则,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库,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扩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交换信息系统数据的覆盖面,提高应用水平。建设基于个人信用的信息系统,有序地开展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与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