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沧政办字〔2011〕124号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相关单位:
《沧州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专家论证、评审,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期分批认真抓好落实。
沧州市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沧州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沧州市建设沿海强市、构建和谐沧州的关键时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危”为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含量,提升全市信息化水平,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对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最终打造便捷、务实、高效的“电子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沧州市把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政务公开和科技防腐,增强为民办事的方便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为加快沧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沧州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编制组在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张宇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等文件精神,结合沧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指导沧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 录
一、 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面临的形势 5
二、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三、 建设目标和主要思路 7
(一)建设目标 7
(二)主要思路 9
四、 总体框架 9
五、 建设任务 10
(一)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建设 10
(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11
(三)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 12
(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14
(五)电子政务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17
(六)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18
六、 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26
(二)拓宽资金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27
(三)建立共享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27
(四)加强制度管理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27
(五)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 28
(六)健全激励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28
(七)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28
附件: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 30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子政务应用稳步展开,正在逐步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手段。
1、建立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体制
2009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沧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沧政办字〔2010〕84号),明确了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提出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公务外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网上审批、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这为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2、电子政务网络支撑平台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快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支撑平台建设步伐。市政府中心机房按照电信级标准进行了一期扩容改造,增设了安防设施,购置了一批新设备,初步建成了全市网络系统中心。以市政府中心机房为中心节点,用于政府系统内部办公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开展对外服务的公务外网已初步延伸到各县(市、区)和市直80多个部门和单位,网络线路带宽达到千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支撑平台正在形成,为拓展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3、电子政务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各级各部门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公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积极开展政务信息化应用建设,在办公自动化、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审批以及部门及行业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协同办公系统已开通了公文传输和短信会议通知系统,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办公效率;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公开系统实现了市县同一平台的聚合,并按河北省政府要求实现了与省平台的对接;一些县市和重点部门开展了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平安沧州”,按照“预防为主,精确打击”的原则,利用公安专网和社会公众网,正在实现全市三级监控网络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城市报警与监控体系;“数字城管”,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了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等功能;“数字规划”正在建设城乡规划编制管理系统、城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系统、城乡规划统计评价系统和城乡规划综合服务系统等应用系统。
此外,已建成的应用系统有:污染源监控系统、污染调查系统、排污申报登记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政务审批系统、海洋环境的动态监测系统、国土资源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管理平台,药具管理信息平台等。
4、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初见成效
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设计,并由原发改委信息中心正式接管到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改版后,设政务、经济、民生三大子网站,440多个栏目,突出政务公开、交流互动、便民服务功能。在“2009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暨第四届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中,“中国沧州”政府门户网站获得特色提名奖。绝大多数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也开通了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在线访谈、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逐步开展。印发了《沧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并拟定了政府网站安全应急预案,全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较低,与沧州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机制尚不到位,导致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缺失,表现为部门分散筹集资金,各自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仅以网站为例,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目前分散建成的网站中,除少数较好外,大多存在建设不规范、更新频率低的问题,不能体现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办事三大功能,设备重复投资,用户访问量小。有的部门(单位)网站,很多内容还是去年甚至更早的,影响了政府的公众形象。
2、忽视应用,建设标准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由于建设标准不统一,形成“部门分割”和“信息孤岛”。一方面,本部门急需其它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但其它部门无法提供;另一方面别人需要本部门提供数据,本部门也难以共享给别人。如计生部门急需公安部门的家庭户籍信息,公安部门急需社区居民相关重要信息,却很难共享共用,甚至由于统计口径、采样标准不一致,出现两套数据彼此“打架”。这种状况,给社会的精细化管理带来巨大困难。同时,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大大落后于垂直管理部门,“地方”弱、“条条”强的问题突出。
3、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大多数单位没有综合实施CA认证、数据备份、防火墙等三种以上安全保障措施,也没有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前些年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缺少科学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标准规范不统一,投入不足,落后于发展需要。全市“十二五”期间,应在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的标准体系、统一的电子政务规划、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共享的数据资源及高效的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顺应全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实现电子政务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融合。
(三)面临的形势
1、全球金融危机给了电子政务以新的思考。这次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了人们许多新的思考。后危机时代,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转变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模式刻不容缓。在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电子政务建设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科技含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助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2、和谐社会建设赋予电子政务新的使命。我国正在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织,各种利益关系和格局并存,甚至冲突,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不断增多,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人心所向,任重道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果断处置能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突发事件可控、可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3、打造沿海强市,要求电子政务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沧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位,正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沧州打造成为冀中南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必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和提升全市信息化水平,实现沧州的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将沧州打造成为冀中南区域发展增长极和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要求,以需求为主导,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目标,以集约化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为主线,以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在推进政府民主科学决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法行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需求和资源,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规划功能完善、结构清晰的电子政务基本框架,以及关键业务和关联度高的公共服务项目,加强集中统一整合与协同。处理好电子与政务、整合与新建、公开与安全的关系,按照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原则,建立技术、管理和制度并重的安全保障体系,保持应用、安全、发展以及需求之间的综合平衡,促进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发展。
2、需求主导,重点推进。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的需要,公众、企业和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机关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和网络实现的事项,重点建设面向社会服务、提高机关效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3、整合资源,协同共享。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要求,把资源整合作为提高应用水平的关键,加强物理整合、逻辑整合、流程整合和应用整合,打通孤岛,协同业务、共享信息,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
4、统一标准,确保安全。按照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破解电子政务系统互通与信息共享的难题和瓶颈,规避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遵守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定,确保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
三、建设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全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运维服务机制,形成集中统一、共享、协同、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体系。
具体目标:
1、第一阶段
完成市县乡三级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建设政府网站集群,将“一群网站”真正转变为“一站式”政府网站集群;积极稳妥地开展“特色专栏”合作共建,增强政府网站的可读性、服务性和持续生命力;充分应用当前先进技术,架构先进、安全、可扩展、灵活、开放的基础平台,建设含公文管理、事务管理、会议中心、新闻中心、资料中心、互动中心、查询中心、系统管理和网站管理等在内的协同办公系统;完成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聚合后的优化提升和推广使用工作;建设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公共资源交换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应用系统;配合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搞好电子政务专用机房的规划设计工作;建设目录服务和信息交换系统,部分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加强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规范标准。
2.第二阶段
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基本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初步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数据体系开展建设工作,基本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3、第三阶段
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电子政务服务与应用系统,全面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规范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运维机制,电子政务建设走上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二)主要思路
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要按照“一个顶层设计、两张网络(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公务外网)、三个体系(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和绩效考核体系)、四个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综合服务平台)、五类应用(公共服务、协同办公、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应急管理)”的工作思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
坚持“集约、集成、集群”的顶层设计理念,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按照一体化建设与应用策略,进行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资源共享度;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抓手,加快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作用;打破部门壁垒,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为主线,重点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事业各个领域当中的广泛普及和深化应用。
四、总体框架
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数字城市和市、县(市、区)一体化建设为方向,构建“一个设计、两张网络、三个体系、四个平台、五类应用”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形成服务是核心、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制度/标准/管理/安全是保障的建设格局,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电子政务环境,有效推动沧州市电子政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沧州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如下:
五、建设任务
(一)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建设
按照“集约、集成、集群”的理念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建立电子政务顶层架构,为服务体系、业务应用、业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网络基础支撑平台
将全市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公务外网纵向连接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横向连接到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王”字型网络结构,并逐步完善全市无线网络建设,采用“一网通”方式,解决各级政务部门的联网需要,为各综合应用系统以及“数字城管”、“数字规划”、“数字环保”、“平安沧州”、“移动化办公”等应用服务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2、建设信息安全保障平台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平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明确信息安全责任。根据网络的重要性和应用系统的重要程度、安全风险等因素,划分安全域,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推动不同信息安全域的安全互联。
(1)完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不断完善现有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平台,全网应根据各个网段的边界安全需求,合理部署网络安全防火墙、防病毒网关、物理隔离网闸等设施;对政府网站、数据中心、网络枢纽等关键设备,部署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非法外联监控、网站监控等安全设施;为各个网段计算机设备集中配备网络版防病毒软件;部署覆盖全市各个网段的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2)建设网络信任体系
按照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在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建设机关专用的CA认证中心,统一负责数字证书的签发、管理、查询和验证。所有部门和人员在网上的应用,都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提交数字证书信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获得相应的应用授权,保证政务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
(三)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
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作为上层应用的支撑平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为应用基础支撑和应用基础服务两部分。
应用基础支撑部分包含开发平台、开发工具、统一用户、身份、权限、证书、消息、工作流等,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为将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一系列的标准接口、规范、流程,同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组件,供其它系统进行共享调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对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自定义和流程重组;提供流程选择、流程监控、业务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充分考虑未来信息量与业务量增长的需要。
应用基础服务部分包含公文流转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地理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为全市的业务流转、数据交换、公文传输、资源共享提供服务支持。
(1)完善电子政务公文流转系统
电子政务公文流转系统是实现各部门之间公文流转、信息交换的核心,由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统一建设,同时与相关部门的办公自动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进行公文的流转、监控管理。电子公文流转是整个电子政务处理中最主要的工作。
(2)建设数据交换系统
建立跨部门业务应用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支持跨地区、跨部门、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且在逻辑上独立使用,互不干扰,从而有效避免政府部门在交换平台上的重复投资,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建设地理信息共享系统
加强沧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协调力度,制定完成沧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以GIS技术为基础,整合自然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及关联的各类经济和社会信息,构建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平台,提供统一利用的资源和个性化工具,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地理信息共享与交换,推动城市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逐渐形成完整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在沧州市电子政务、公共安全、资源管理、产业发展、区域规划、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
(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做好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着力推进城市管理、行政资源、信用信息、文化资源、文件档案等专业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和应用,形成全市信息共享的资源中心。
1、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十二五”期间逐步建成五大资源数据库。即:人口与人力资源数据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历史公共文献数据库。
(1)人口与人力资源数据库:以公安户籍信息为基础,逐步融合组织、人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建设、卫生、税务、统计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建设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本标识的全市人口和人力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市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相关部门、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工商、民政、编制、质监等部门业务数据为基础,以人行、税务、公安、统计等部门业务数据为扩展,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应用,促进法人信用系统建设,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3)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以航空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影像、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整合已有及在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叠加自然资源、交通、城市规划、房屋、土地、环保、农林水气、文物保护单位等信息,形成全市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满足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4)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重点建设项目、统计信息、专项普查、物价监测、招投标管理、科技信息、国有资产管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及运行态势等基础数据库,为领导决策、社会和公众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5)历史公共文献数据库:加快历史档案、地方志等重要公共文献的数字化抢修、保存及管理,建立公共文献机读目录,实现公共文献的全文检索。建立全市历史公共文献数据库,实现公共文献共享和交换。不断丰富公共文献数据库内容,为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服务。
2、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行政资源、信用信息、文化资源、文件档案等专业数据库建设,促进各专业数据库的整合共享。
加强城市管理专业数据库建设,提高城市管理专业数据库共享水平,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地籍管理、市政管理、城市房产住宅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城市治安管理、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
规范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产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等现有资源,依据企业信用制度和规范整合金融、税务、工商、质监、财政、劳动保障、公安、司法、海关、统计等领域企业信用记录,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营造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良好市场环境。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成果,理顺文化资源专业数据库管理机制,畅通文化资源共享渠道,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结合沧州市已建的政务信息资源库系统,做好文件档案专业数据库建设。
3、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
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完成行政资源数据库建设。在全市重要场所、人口聚集区域,统一规划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大型显示屏,及时播发群众关注的政府公开信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4、建设数据备份中心
主要包括基础环境、存储和安全防范体系等内容。建立通信网络备份机制和灾难恢复/备份中心,适应政府内部业务处理的实时性、对公众服务不间断性要求,同时,逐步建立异地灾难恢复备份中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五)电子政务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管理制度、标准化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建设,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制度体系框架
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由资源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政务建设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组成的制度体系框架,确保电子政务在各部门政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标准化体系框架
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要求,围绕沧州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构建由总体标准、业务系统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和运维标准、县(市、区)乡级电子政务发展框架和建设标准等组成的沧州市政府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以标准化体系框架为基础,建立标准化体系明细表,分析沧州市政府标准体系现状,对照标准化体系明细表,梳理沧州市政府现有标准,弥补缺失标准,最终建立完善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标准保障体系,包括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有效的标准实施评测机制,以保证工作符合标准、系统符合标准。
3、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切实可行、客观公正的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体系,从电子政务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列入业绩考核中。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对业务系统、网络及数据中心等进行评测,监督有关业务部门及合作单位,确保在执行电子政务建设任务、规划、标准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电子政务深化应用过程中,从公众服务效果、业务应用水平、数据开发和利用程度、电子政务保障程度、标准和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对有关业务部门及合作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六)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着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为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增强政府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成果在上述领域的应用。选择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实时性强的政府业务作为电子政务优先支持的业务,重点推动公共服务、协同办公、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五个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
1、公共服务应用建设
加强面向公众和企业的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做好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增强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推进集约化政务呼叫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与公共服务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提升,建成基层社区资源平台,以信息资源为支撑,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高效、优质、快捷的公共服务为目标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面向公众的综合服务平台
以门户网站群和行政综合服务大厅等服务渠道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以公众为中心、覆盖街道和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整合力度,促使各门户网站从松散的网站链接向深层次的信息共享整合进行转变,形成风格统一、域名规范、信息共享的网站群。建立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对网站群中的站点、内容和用户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加强服务模式创新,使综合服务平台具有支撑业务跨区办理和就近办理的能力,促使将服务延伸到街道和社区。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开展信息公开等服务,并随着网络基础的完善,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便捷的服务模式。
(2)建设便民服务信息终端
秉承“以民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突出建设便民服务工程。
政务“一卡通”系统。要通过整合政府直接服务于市民的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形成全市统一、各部门共享的“市民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卡管理、数据交换和部门业务接口等三个子系统,为市民提供一张卡的便捷服务。以此卡为基础,逐步建成涵盖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事业、金融应用、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涉及居民生活各个领域的支付、身份认证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城市“一卡通”。
“数字信息亭”。要建设基于信息网络的自助查询终端,提供包括电子政务、便民查询、教育培训、文化娱乐、餐饮、求医问药、旅游等在内的信息,且与电子地图密切结合,保证市民通过“数字信息亭”查得着、找得到、办得成,实实在在地为民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全天候的自助信息查询。
网络电视的建设。要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实现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数据集为一体,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
2、协同办公应用建设
大力推进工作流程创新,建立便民高效的业务协同模式。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提供移动办公的能力,提升办公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1)建设面向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协同办公系统
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由单一的部门、条线建设,转向跨部门联合共建共用共享的新阶段。协同办公系统包括一系列数据标准和功能标准,利用门户接入、数据交换、工作流、业务构件库、电子表单、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基础支撑平台,将各委、办、局的多系统、多应用进行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实现各系统资源数据共享、应用整合以及未来的流程整合,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协同化办公和业务流转处理。
(2)建设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
建立全市统一的“一站式”审批业务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所有审批业务的电子化,构造完整、合理、高效的“一软件”、“一站式”审批业务管理体系。以基建投资、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商、质量监督、企业数据库和个人与企业联合征信体系为基础,建设全市“一站式”审批信息系统的认证体系,实现对企业和个人的身份鉴别和验证。
(3)建设面向领导的决策支持平台
基于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有效整合,全面汇聚各部门、各地区的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面向领导的决策支持平台。集报表管理、指标定制、模型构建、OLAP多维展示和GIS图形展示等为一体,协助领导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4)建设面向电子政务管理人员的运维管理平台
从应用管理、数据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开展沧州市电子政务整体运维工作。
加强机房环境、网络、系统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运行状况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运维经验知识库,提高电子政务效率和整体服务质量。
3、社会管理应用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重要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综合平台。
(1)建设信用信息平台
整合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国税、地税、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资源,对依法经营、合同履约、照章纳税、产品质量、金融信贷、企业注册、行业资质许可、广告、商标、知识产权、环保、司法情况等进行管理,构建企业和个人信用系统,实现信用联动监管和公共信用服务。
(2)完善“数字城管”建设
逐步构建“统一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分享、全民参与、合力共建”的大城管体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围绕“五项重点、五篇文章”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即以城市环境整治为重点,做好城管执法文章;以园林绿化提档升级为重点,做好绿化建管文章;以城乡卫生强力攻坚为重点,做好城乡清洁文章;以市政设施建管为重点,做好提升城市功能文章;以提高整体素质为重点,做好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文章。
(3)完善“数字规划”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以实现城乡规划信息化为目标,推进规划全过程的数字化,促进规划管理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推动规划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强“数字规划”建设,提高城乡规划行政审批效能和决策水平;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监管对象空间可视化和监管方法智能化,以及规划空间统筹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4)完善“平安沧州”建设
统筹公、检、法、司和信访等部门资源,建设包括公共安全、检察业务、司法审判、信访事项等相关内容的管理服务系统,为建设“平安沧州”提供有力保障。
(5)完善“数字环保”建设
通过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污染源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增强沧州市环境保护的监测、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促进沧州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提供保障。
4、市场监管应用建设
不断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工商、审计、物价、国资监管、质监、农牧等关键业务的信息化应用,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土地房屋、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农产品安全等的监管,有序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
(1)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建设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数据中心及工作平台,实现完整的市场准入、监督检查、检测管理、案件管理、信息公示等业务管理功能,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电子化监管,建立动态的信用评价,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2)做好土地房屋监管
加强土地监管、房地产开发、房产交易、物业管理等业务协同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为领导决策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土地房屋存量、增量和价格等信息。
(3)强化医疗卫生监管
建立全市医疗卫生监管平台,整合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实现对全市公共卫生资源的统筹利用和科学调度,促进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医疗卫生监管体系。
(4)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包括全市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监管系统,危险化学品登记、审批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事故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业务协同,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动态,并通过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检查,提高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提高应急救援决策效率。
(5)促进农产品生产及安全管理
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信息系统,逐步建成全市农产品安全管理数据中心、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和肉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向社会转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指导生产和消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6)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围绕产权交易、土地招拍挂等重点环节,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库,实现对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等的规范运作和全程监控,提高技防监督水平,从源头扼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5、应急管理应用建设
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平时为用、战时为警”的指导思想,在不改变现有职责分工、不打乱已建立的专业领域格局,强化综合协调指挥的前提下,以医疗紧急救助系统、公安指挥中心、城管指挥中心、环保指挥中心、防汛抗旱、防震救灾等为基础,建成全市统一的城市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指挥系统,为沧州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挥提供支撑。
通过合理配置公共应急存量资源,用好增量资源,建设覆盖所有辖区的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指挥系统共用的网络、数据指挥平台,实现应急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功能,以及对突发事件的识别、危机鉴定、应急预案启动、信息发布、调度指挥和决策功能,完成第一时间内的应急响应(灾害评估、紧急救援、紧急处置),重点做好公安类、交通类、市政类、卫生类、生产类等突发事件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为扎实推进“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的落实,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在沧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根据《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沧政办字〔2010〕84号),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提出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公务外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网上审批、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和网站建设;负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培训有关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各部门要把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件大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拓宽资金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要积极探索建立投资多元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社会化的电子政务发展机制。坚持以用促建,项目带动,建管并举,深化应用。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财政保障力度,将电子政务建设与运维资金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市电子政务专项发展资金,用于重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坚持项目谋划,项目前期与在建项目一起抓,将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项目实施。同时,开放政府资源,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行业资本参与全市电子政务建设。
(三)建立共享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制定和完善资源共享政策,构建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分享机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和信息封锁,加快实现网络和信息等资源的互联和共享。硬化《规划》的执行,坚决避免重复投资,提高建设和使用的效率。
(四)加强制度管理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针对全市电子政务应用及信息安全等重点对象,坚持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地方电子政务制度管理体系。
(五)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
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层次分明、分类明确、相互衔接、满足需求的全市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在充分应用国家和河北省标准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的需要,重点制定基础数据库、网上审批、社区信息化等急需的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支撑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的标准体系。同时,在咨询设计、工程监理、数据处理等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环节,建立标准化应用审查和标准服务资质制度,强化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
(六)健全激励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创造条件,开展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指标测评和绩效评估。建立电子政务建设奖励和通报制度,把电子政务建设情况作为对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建立电子政务工作交流机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调研、学术交流、论坛等活动,交流学习电子政务建设经验,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七)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市政府办公室会同组织、人事等部门,提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大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电子政务专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并将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