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络党建升起互联网天空的“党建红云”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世纪,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的讯猛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黏性不断增强,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以新闻网站为代表的Web1.0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新闻通过互联网网站进行传播;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时代,改变了互联网组织、产生信息的方式,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互动交流”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互联网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技术革命,正在爆发第三次革命,即以网络社交平台SNS(即社会化网络服务)为代表的Web3.0时代。实现“组织信息”向“组织人”的飞跃,人不再仅仅只是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者,更是互联网背后人的组织者。

  人们在不断向互联网“移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较上年底增长5285万人。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 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各类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社交网站、网络文学和搜索引擎用户数量快速增长,2011年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正在从信息的海洋向人的城市进行转变。

  虚拟社会变得越来越真实。互联网经过三次变革后,发展到了以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工具-SNS时代,创造了一个既虚拟、又真实的世界,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物体全面互联,客体准确表达,人类精确感知、信息智慧解读的Web3.0时代。在扁平的互联网系统中人们既可以形成虚拟组织,也可以单独成为主体,又可以讯速形成实体社会组织,实现了现实世界之外的互联网社交真实化。

  【做法与经过】

  一、网络党建的理论探索

  (一)开展课题研究。2010年1月,将《网络党建研究》定为云南省组织工作重点研究课题,先后赴广东佛山、山东临朐、广西田阳等地考察学习,对网络党建工作展开研究,形成《网络党建研究报告》。2011年1月,此课题被全国党建研究会评为2010年度全国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出版网络党建专著。在课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网络党建研究,公开出版《网络党建》一书,全书共7章,近18万字。该书全面分析了网络党建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政党网络党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党建的基本构想和总体框架,研究了网络党建的核心功能应用和运行维护。

  二、网络党建的实践探索

  按照信息体系标准和发展思路,采取“电脑+电视+手机”、“网络+短信”、“组织+党员”、“党员+群众”的模式,遵循“统筹考虑、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五大转变”,即: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单边向互动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基本实现了我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四个创新”目标。

  (一)构建党建网站集群,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方式。通过整合网络党建资源,实现与全国各党建网站的链接,达到资源共享目标。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的建设思路,建成1个省级党建门户网、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党建子网站。同时结合我省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省级网站还开设了傣文、藏文等少数民族语言党建新闻栏目。网站集群的建立,实现了全省党建网站集群系统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实行党组织党员实名认证登陆,把手机3G数据、视频应用与党建完美集合,网络信息与手机短信相互交融,实现不通过电脑也能用手机登录浏览网站功能。

  (二)建设网上党支部,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新体系。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需求为导向,采用SNS社交网络技术,把党组织、党员和党员与党组织之间进行交互连接,在全国首创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教育管理和服务党员的先河,实现了“实体党支部信息化、虚拟党支部网络化”。一是拓宽基层党组织业务管理。党员可实现网上缴纳党费、接转组织关系、网上投票、网络视频会议,党组织可实现对党务工作的电子化管理和网上办公;二是实现党组织电子化管理和网上办公。可把对“三会一课”记录、远程教育课件播放等工作进行电子台帐管理;三是开展网上组织活动。可利用微博客具有的功能,在网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四是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拓展12371咨询服务功能,畅通党员群众表达意愿诉求渠道;五是进一步强化对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培训、远程会议和组织活动提供服务。

  (三)建设网络课堂,创新党员在线自主学习新载体。通过多渠道整合资源,汇集海量电子图书和精品课件,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实现党员和基层干部网上自主选学。通过建设网络课堂,可收集制作网上学习课件,设置自选课程、在线辅导等栏目,为党员提供网上自主选学便捷化、组班组课网络化服务;可收集党建图书、音像和文件汇编等资料,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电子图书;可对党员网上学习情况、培训测试成绩等进行量化积分,做好相关培训的跟踪问效工作。有效增强了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网上农民服务站,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新模式。针对我省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群众办事较为困难的实际,采用电子工作流程、电子表单、电子印章等技术,实行信息传递、办事审批等网上服务。可以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以把事情办完,不仅实现了远程办公功能,为群众提供农业信息,而且进一步实现了党联系群众、密切群众,体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目标。

  云南网络党建平台具有高度集成、广泛覆盖、海量信息、互联互通的功能特点,在党员学习教育、宣传动员、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成为党的建设重要和必要的补充与拓展。

  【成效与反响】

  云南基层网络党建特点可以总体概括为:一是高度集成。网络党建平台既有深度的集成,也有以链接的方式集成。二是广泛覆盖。不仅可以覆盖到有互联网、有电脑的党员,而且可以覆盖到所有有手机的党员。三是海量信息。党员只要进入网络党建平台,需要什么信息一般都可以找到,想学什么一般都可以学到。四是互联互通。网络党建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组织与党员的互联互通。党组织可以了解党员在想什么、干什么,党员也可以了解组织要求干什么。

  网络党建平台逐步在展示各地党建宣传、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充分展示党建成效。建成1个省级党建门户网、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党建子网站。网站集群与数字乡村和电子政务网站深度融合,与全国各地党建网站链接。省级党建网站还开设了傣文、藏文等少数民族语言党建新闻栏目。采取“网站+手机”的方式,实现手机访问党建网站信息。开通以来,共发布党建新闻信息7万多篇,成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目前,网上党支部共注册基层党组织2.5万个,实名党员42.7万余名,发手机短信165万多条,微博11万余条(篇)。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在网上交互连接,实现了网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管理、精确动员、舆论引导等功能。网络课堂建成集了在线学习、考试管理为一体,搭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学习的“云学习”平台。

  服务基层广大党员群众。在互联网上建设为民服务站,采用电子工作流程、电子表单、电子印章等技术,为农民群众提供农村政策宣传、信息传递、办事审批、排忧解难等网上服务工作,从而实现由“老百姓跑腿”到“网络跑腿”的飞跃,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把事情办完,最快15分钟就可以办完一件事务,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通过网上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民情联系等功能,积极构建为民服务体系,实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目标。该项模块通过在文山州富宁县试点后目前已在文山州全面推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州8县(市)网上为民服务站“农事e网通”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已连接154个县(市)直部门、102个乡(镇)为民服务站、951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点,为群众办事的业务已拓展到党务、农业、林业、计生等38个部门近100项业务,已为群众办理事项10万余件,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村”,按农民群众往常每办一件事需要交通费、食宿费等最低以150元成本计算,已为群众节约办事开支1500多万元,并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负担。

  【探讨与评论】

  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必须是能够对时代要求作出积极回应的政党;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现代化的政党。

  网络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和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相互作用的关系。互联网的发展启示我们:网络社会不是政治生态的“真空地带”,更不能成为党建“工作盲区”。

  面对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建工作既要积极应对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也要抢抓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网络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就是要通过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力求从党的建设角度去探索网络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将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注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方法以、新手段、抢占互联网党建新阵地,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广泛、注重服务的基层网络党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实体支部信息化、虚拟支部网络化、党建工作科学化”目标,努力使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媒介成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