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政务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还没有充分挖掘,这为网络问政往“深水区”发展提供了可能。
2011年,政务微博在全国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近两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一万个,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来自腾讯的统计也显示,目前在腾讯注册的政务微博数量达到约1.85万个,全国已经没有政务微博为零的省级行政区域。2011年,成为当之无愧的“政务微博元年”。
在这一年,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社交网络成为发展最快的应用形态,二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相结合加快了服务创新,两者都与微博密切相关。“政务微博”是微博发展的产物,这一概念获得认可的本身,意味着微博已经由社交工具升级为舆论阵地,需要公权力机构去占领、去营造、去引导。盘点政务微博的分布可以发现:以地域论,经济发达地区居多;以部门论,政法机关为首;以级别论,县级机关最广。经济越发达,社会矛盾越凸显;维稳越艰巨,政法机关责任越重大;越到基层,公众诉求越直接。这正契合了年初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当下治国方略。“政务+微博”,政治学与科学结合产生了化学反应,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倒逼社会管理创新。如同历史上的数次技术革命一样,科技再一次显示了叹为观止的能量。
政务微博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三项:一是发布信息,二是受理诉求,三是危机公关。通过微博特有的“转发”、“粉丝”功能,政务微博可以转化为个人微博N次传播,从而形成有“围观”效应的舆论场。这是政务微博与以往网络问政的不同之处。从政务微博运行的成效来看,发布信息分量最重,几乎成了主办部门随时可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众固然欢迎主办部门放下身段“卖萌”,但更关心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有没有“实打实”的案例。网络问政的影响力,正是由“龙剑血帖”、“厦门PX事件”、“设立坪新清产业示范合作园区”等具体个案造就。
显然,政务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还没有充分挖掘,这为网络问政往“深水区”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片“深水区”,是与政务微博的交融贯通,是问政的“点对点”与微博的“点对面”有机结合,是实现“有问必答”“有事必办”的极速通道。任何一种技术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微博也有天然的软肋:140字无法叙述复杂的事件和深刻的思想,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导致难以去芜存精,“符号世界”让“微博控”与现实世界割裂。微博的本质,仍是一个平台,一个工具。
电影《孔子》中有一段场景:孔子用马车载着竹简周游列国,冬天在冰面行走,冰裂,弟子颜回跳入水中捞竹简,溺亡。如果孔子的语录能写在微博上,就可以一键转发,无须周游列国,更不会失去一名得意弟子。传播工具的进步能减少传播成本扩大传播效应,但决定传播质量,即让受众入心入脑的,仍是传播的内容。《论语》无论用何种介质记录,不会掩盖其光芒。微博的弱点,可由成熟的网络问政弥补。
所以,政务微博的“问政化”,要害不在于亲民的姿态,也不在于粉丝的数量,而在于是否有真正平等沟通的态度,有闻过则喜则改的举措。政务微博既可以出现“亲,驾照有木有”,让人会心一笑,也可以出现斥责记者正常采访为“乱吠”的雷语。无论互联网平台如何演进,甚至出现取代微博的形态,保持生命力仍然靠“后台”的人。技术越先进,思想的力量越重要。由是,政务微博前路漫漫,网络问政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