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行政审批事项大瘦身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武汉2月4日电 (张志峰、何维国)“没有想到宜城的办事效率这么高,太感谢你们了!”2月3日上午,在宜城投资2000万美元建设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台商吴永茂专门致电宜城行政服务中心。他说,由于年前要赶回台湾过年,只有一天时间办理注册落户手续,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宜城行政服务中心,没有想到在提供身份证、银行验资报告等后,行政服务中心各个窗口联动,仅用不到3个小时就为他们办好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这种速度即使在沿海城市也是不敢想像的!这是宜城市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的一个缩影。

  春节前夕,宜城市下发《关于深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意见》。从此,凡在该市落户的工业项目,需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12项,审批时限缩减到5个工作日。

  今年元旦过后,该市通过对照全国最优标杆,对审批事项、收费事项、申报材料、前置条件、中介环节等五个方面展开拉网式梳理,查找弹性空间,简政放权,“减负瘦身”,出台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对工业项目从洽谈到工程竣工五个阶段的流程作了实质性突破调整。如将企业办理国税税务登记证、地税税务登记证变为地税统一办理,加盖国税公章,地税办好后传给国税,无需企业跑腿;将城建局内部科室和二级单位办理的报建、安全监督、质量监督、合同备案、劳务分包、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建筑档案、绿化合同等审批事项全部合并为施工许可证办理的内容,由城建局窗口直接办理,仅此一项就精简9个审批事项;将工业项目的散装水泥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白蚁防治、一般工业项目的安监手续等重在后期监管的审批事项,由传统的前置审批改为告知承诺制。目前,宜城通过并联审批、合并事项、精简事项、改前置审批为告知承诺,工业项目从设立到开始施工,只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项目核准或备案、文物勘探、建设用地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招投标备案证、质量安全监督注册登记、消防意见书、施工许可证等12项审批事项。

  该市不仅审批事项减至最少,审批时限也大提速。工业项目落户设立由原来的28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工业项目建设的审批由原来20多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投资商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原来按国家规定都需20个工作日,2008年该市减为5个工作日,现在改为在资料齐全情况下立即办;投资商办理招投标,以前至少需要28个工作日,后来改为工业项目不需要招投标,5个工作日可办理,现在改为立即办;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注册登记,以前是20个工作日,2008年精简为7个工作日,现在改为3个工作日;办理施工许可证,以前是15个工作日,2008年精简为7个工作日,现在改为即办。

  宜城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谢捷介绍,通过行业内部了解和广泛考察调研,目前在工业审批上,宜城已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的县级城市。

  据了解,早在2010年3月,宜城市就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将253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中心各窗口负责人有即办件的审批权、现场踏勘的协调指挥权、承诺件的组织协调权、并联项目的签署意见权和窗口人员的管理权,除需集体研究、现场勘测或技术检测的外,一律由窗口审核审批,确保所有事项在中心现场受理到位、现场办结到位、现场发证到位。同时,将水电气报装、金融服务、助学贷款、法律咨询、公证、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项目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和群众在大厅就能办好所有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真正形成了“政务超市”。

  今年初,该市为创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开始实施“121”工程,即:创新创优一个审批流程,实行集中式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节点控制、动态调度和电子监察,将工业项目从落户到工程竣工分为4个阶段31个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高效运行电子政务和集成式“保姆”两个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库和审批信息库,实行重大项目“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项目秘书制和证件证照代办制,组建项目服务办公室和产业服务办公室,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零距离的温馨服务;强化一个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执法单位涉企检查、收费审查备案制,涉企处罚首错帮助、改过免罚和重大处罚审查制,中介服务财政补贴制,严肃处理污染发展环境类案件,弘扬重商文化,全力打造全国行政审批流程最优、成本最低、企业家最向往的城市,推动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建设。

  据了解,今年春节上班一周时间内,该市行政服务中心就已经办理了出入境审批、地税登记、工商登记等审批事项超过1000件。

  为了构建了一个“永不下班”的行政服务中心,该市正在建立全新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拟投资300万元由国内某知名软件公司运用微软公司先进技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打造具有企业信息库、审批信息库、申报系统、审批办理系统、审批调度系统、审批监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公众互动系统为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可采用“外网申报,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模式办理。目前,软件正在研发之中,预计5月份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