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需要借鉴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西安、郑州、武汉同为省会城市,又属内陆中心城市,均以内生型经济为主,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分析比较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的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对于确保西安长时间的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西安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经济规模快速壮大,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与郑州、武汉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多项指标均低于两市水平。从2000年到2010年,西安与郑州、武汉两市经济总量差距分别由82亿元扩大到758.51亿元,由518亿元扩大到2274.27亿元。仅从2010年看,我市经济总量仅为郑州的81.04%、武汉的58.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郑州的62.53%、武汉的61.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郑州的49.26%、武汉的44.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郑州的96%、武汉的63.85%。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市工业经济规模不大,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和工业投资少;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发展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区县经济支撑作用不强,在2010年全国百强县评比中,郑州市的新郑、荥阳、新密、登封、巩义等5个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武汉市江夏区也步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而西安市则一直没有区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多,相比较而言,西安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总量、速度和比重上还处于劣势,还未将自己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与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相比,西安虽然也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但其辐射带动作用远不能与两市相比。
要破解我市所面临的种种难题,缩小与两市的差距,必须在借鉴两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市发展的思路。
通过比较,我们既要正视西安发展的短板,更应充分把握西安发展的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西安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全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二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通信传输、节能、物联网应用、钛金属新材料、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风力发电、石油测井、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10大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三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郑州坚持产业聚集区建设与新的城市组团相结合、与合村并城结合,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武汉加快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步伐,促进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推动国家级开发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我们要依托“五区一港两基地”和区县重点工业园区,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板块经济格局,使其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四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重点抓好区域、行业、企业3个层面的“两化”融合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释放我市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优势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一是要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大市场,以强化“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大功能为重点,为科技资源供需双方搭建共享交易平台。二是要构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联盟,切实加强产业合作配套,以重大项目聚集科技资源,以资源集聚促进产业发展。三是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先行示范园区建设,推进高新区在创业孵化、投融资体制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开区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在中省与地区科技资源融合、军工与民用科技资源融合、国有与民营科技资源融合、国内与国际科技资源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示范区。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城市的功能建设。在主导功能建设上,促进城市功能多样化发展,提高生产要素的集聚和高效配置能力。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形成主城区、副中心组团式发展、“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建设“13560”四级城镇体系。二要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快国际港务区和出口加工区A、B两区的建设,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和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三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建立与关中城市群其他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一方面将部分工业生产功能向周边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吸引企业总部向西安聚集,发展总部经济,发挥中心城市资源配置、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和贸易服务等功能,实现区域共赢、共同崛起。
深化开发区和行政区互动融合发展,壮大区县经济实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县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县域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加快行政区与开发区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市级开发区对区县工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与互动作用,鼓励双方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携手走出一条互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双赢、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新突破。
加强“事件经济”研究,推动服务经济加快发展。一是要注重发挥“事件经济”的整合功能,高度重视举办世园会、西咸新区发展等事件对我市发展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积极把单一事件行为整合到综合市场互动的效应规模中去,充分发挥 “事件经济”对我市服务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二是要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以大明宫城市综合体、万象城商业综合体、宝龙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为载体,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有利于聚集人气、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从而助推城市配套的建设高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