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兴安盟社会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信息界 更新时间:2012-04-14


努力抓好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兴安盟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近年来,兴安盟电子政务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兴安盟委和行署的领导下,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兴安这条主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务信息的公开,推进了全盟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本文阐述了兴安盟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 兴安盟 目标任务 政策措施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诞生。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在国内处于东北经济区,东北与东南分别同黑龙江、吉林两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我区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有126公里的边境线,设有中国阿尔山——蒙古国松贝尔国际季节性开放口岸,总人口168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由蒙、汉、朝鲜、回等22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蒙古族人口占41%,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其中,科右中旗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兴安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28人。兴安盟现辖两市三旗一县,“两市”即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三旗”为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一县”为突泉县。全盟共有39个苏木乡镇、21个工作部、18个办事处、11个街道办事处10个国营农牧场、848个嘎查村。

  近年来,兴安盟电子政务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兴安盟委和行署的领导下,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兴安这条主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务信息的公开,推进了全盟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1兴安盟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年来,兴安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决定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始终围绕全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建设“网上兴安”为目标,全面加快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1.1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以卫星和数字微波传输为辅,覆盖全盟的信息传输网络体系。

  1.1.1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1985年全盟邮电局所96处,邮路及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2076公里,长话电路76路,电报电路24路,邮电业务量335.3万元,市内电话3249户,农村电话(到达户数)1097户,1996年6月30日,全盟BP机、900兆移动电话A区实现全国联网。2010年邮电通信业全年邮电业务收入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4亿元;电信业务收入7.35亿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0.6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43.4%。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0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65万户。全盟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6.16%,降低0.2个百分点,固定电话用户连续六年呈负增长。年末全盟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7.97万户,比上年增加16.15万户,增长17.59%,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54.47%提高到64.53%,增加10.06个百分点。年末全盟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45万户,比上年增加0.32万户,增长5.13%。其中:互联网接入公众用户0.37万户,商务用户0.17万户。

  1.1.2互联网事业迅速发展

  1996年全盟开通国际互联网业务,以分组交换专线和拨号161、162、163等方式接入,用于国内外用户电报、传真及电子信件的发送接受。1997年12月30日,乌兰浩特—阿尔山—伊尔施光缆SDH传输工程竣工。1998年10月,启动中国公众互联网(169网),采用光纤接入、DDN专线及X.25网拨号接入等方式向社会提供Internet服务,具有图像、文字、音乐、聊天、制作网页等服务功能。1999年1月,开通兴安盟第一家网站《兴安时空》,全盟上网用户3000多户。2000年,内蒙古东部区光缆2.5G传输扩容工程兴安盟境内设备安装完工,设备扩容调整完成163/169两网合一。2003年9月,开通“兴安影视城”,供用户点播电影349部。全盟宽带用户达2554户,其中ADSL用户2479户,包括网吧用户131户、单位用户379户、个人用户1969户。2010年末全盟移动交换机容量达到175万户,比上年增加17万户,增长10.76%;GSM基站数量达1088个,比上年增加197个,增长22.11%;GPRS无线数据接入网2.6万个,比上年增加1.65万个,增长1.75倍;WCDMA无线接入网基站数量140个,比上年增加73个,增长1.09倍;WCDMA、GSM共站址的基站数量30个,比上年增加9个,增长42.86%;国内中继光缆线路长度达2120公里,比上年增加252公里,增长13.49%;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达3754公里,比上年增加791公里,增长26.70%;固定业务网络本地电话业务电路(等效2M)1349条,比上年增加98条,增长7.83%;IP端口总数达8.8万个,比上年增加2.1万个,增长32.12%,其中IP网接入用户7.77万个;全盟通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1.3广播事业迅速发展

  “七五”时期,电影放映单位184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中短波发射台5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8.69%,电视差转台82座,卫星地面站47座,微波站7个,微波干线273公里,电视混合覆盖率88.69%,年末全盟有旗县级以上广播电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73%;有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42%;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8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8.76万户。全年盟级报刊发行量达1.70万份,其中:蒙文版0.65万份。

  1.2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电子政务体系逐步建成

  我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始建于1999年底,起点高、起步早,为推进我盟信息化进程发挥了应有作用。兴安盟人民政府于2000年全面建设“三网一库”即:(1)兴安盟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业务(OA)网;(2)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兴安盟委等领导机关和兴安盟行署所属各县(市)、各部门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3)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4)政府系统各单位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按照自治区电子政务三级“王”型网络建设要求,盟级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已搭建,以此为依托,电子政务应用逐步展开,2008年3月,对盟政务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并陆续建设完成了32个(80多个)子网站,形成了具有兴安盟特色的外网门户网站群,政务信息公开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建成了以盟行署综合政务门户网站为主站,以盟四大班子、80多个盟直部门、各旗县市门户网站为子站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建成了盟四大班子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四大班子到各旗县市和盟直部门之间的公文流转无纸化奠定了基础。

  1.3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逐步建立,经费部分得到保障

  为适应新时期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于2002年重新组建了兴安盟信息化领导小组,调整信息产业化办公室,2005年成立了兴安盟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各旗县市政府领导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部分旗县市建立了信息化(电子政务)领导小组,设立了专职的电子政务工作机构,配置了技术和应用管理人员,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和维护经费列入了当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1.4社会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到2010年底,全盟中小学已有计算机6500台,计算机教室164个,多媒体教室204个,教育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27座,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全部以宽待接入互联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此外,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智能社区等社会信息化建设也开始起步。2010年末全盟有盟旗两级图书馆7个,藏书量达25万册。博物馆4个,群艺馆(文化馆)7个,文物管理站(所)7个。盟级专业艺术团体1个,乌兰牧骑5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6个,乡镇苏木综合文化站42个,村嘎查草原书屋400家。全盟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旗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自治区级17项,盟级126项。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次),盟级134人(次)。全年专业艺术团体送文化送戏下乡337场(次)。

  1.5电子政务应用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

  几年来,兴安盟党校、行政学院,每年在各种长短班次里都安排计算机使用和网络知识培训,年均轮训在300人(次)左右。2004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信息办又联合发文对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做出要求,兴安盟组织人事部门已按要求制定出到2005年底前对全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轮训的规划。2007年和2008年按照自治区《内蒙古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兴安盟党校共举办16期盟直机关公务人员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班,共培训500多人次。2009年到2011年三年盟党校共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000人左右,培训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初步形成具备现代管理素质的机关公务员和技术人员队伍,保障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开展,为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2兴安盟电子政务建设的近期目标和任务

  2.1发展目标

  2008年至2015年,我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实现一个跨越,促进两个提高,完善三个体系”。实现一个跨越,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总体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力争步入自治区先进行列。促进两个提高,即提高信息产业化水平和产业信息化水平。贯彻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战略,促进信息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促进产业信息化由局部到整体,由弱到强的转变。完善三个体系,即网络体系、应用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网络体系,建设集政府、企业、公众三类服务的综合应用体系,完善以信息安全和技术人才为支撑的安全保障体系。

  2.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新一代功能更强、安全性更高、传输速度更快的宽带城域网建设加快,基础信息网络的规模、容量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IPV6和3G网络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全盟城乡电话普及率达60%以上,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宽带光纤“乡乡通”和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企业上网比例达80%,宽带网出口总带宽达到30G以上。

  2.1.2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建成安全稳定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国家、自治区、盟、旗县市四级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盟直部门全部建成局域网,“金字”系列工程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实现盟直各部门非密公文在政务网络上的无纸化传输。行政机关内部实现电子化办公,主要行政部门面向公众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络化服务。到2015年全盟各旗县市政府部门100%以上使用办公信息系统,90%以上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办理。

  2.1.3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盟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之一

  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内容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盟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

  2.1.4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阶段性成就

  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到2015年,全盟在各类企业中,应用设计和管理软件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90%和80%,开展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100%和60%。电子商务的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企业诚信、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健全。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盟规模以上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其商务交易总额的50%以上。

  2.1.5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盟60%的社区基本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公众服务信息化和家庭服务信息化。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政务资源信息库初成体系,部分领域建立起联机数据库,形成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平台,主要应用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1.6信息化发展环境大大改善

  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信息安全、行政管理、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市场服务等环节不断改善,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2.2主要任务

  2.2.1建立完善网络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基础通信网络、计算机宽带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推动有线、卫星等各类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2.2.2深化改善应用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高信息技术在政府、企业、社会领域的综合应用水平,不断拓展信息化服务范围,深化应用深度,率先从应用层面推进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形成综合应用体系。

  2.2.2.1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按照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三级“王”型网络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向上与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联接信道,向下与旗县市、盟直各部门网络的宽带联接,按照实际业务需求确定县级部门网络连接形式、带宽和运行支撑系统。到2010年,建成全盟互联互通、安全稳定、共享高效的网络平台。

  要加快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工作、建设基础数据库和公益性数据库和建立政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2.2.2.2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挥重点企业的信息化“龙头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应用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进行机制和体制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造企业现有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重点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扶持电子商务应用典型,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发展区域性的第三方电子交易与服务,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服务模式。推广网上招投标、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降低商务成本。

  2.2.2.3有序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

  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完善覆盖全盟、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加强疾病防疫、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调度、加强和提高我市公共卫生的防疫监控、应急处置与救治的协调能力。

  社会保障信息化。要建立涵盖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劳动就业、医疗保险等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自治区、盟、旗县市、社保经办点四级联网。

  教育信息化。要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进全盟教育信息化。

  文化信息化。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信息化,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2.2.3加强产业信息化建设,发挥特色资源优势

  围绕兴安盟现代农牧业、中蒙医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和旅游信息化建设,发挥优势领域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2.2.3.1着力推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

  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多种传媒(互联网、电话、短信、电视)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化的宽带、高速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建成相对完整的盟、旗县、乡镇、村四级农牧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并根据农牧业产业化的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及时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

  2.2.3.2优先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各类旅游信息资源的效用,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旅游资讯网,覆盖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网络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宣传等方面,面向群众提供服务。建设一个旅游数字化服务平台。

  2.2.4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2.4.1积极引进和培育信息产品制造业

  以承接转移和二次开发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信息材料工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我盟高技术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2.4.2发展壮大信息内容服务业

  突出发展人才交流、技术引进、贸易咨询、工程中介和房地产中介等中介性信息服务业;积极鼓励引导投资咨询、法律服务、会议展览和技术培训等咨询性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系统集成、数据库开发、软件编程、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设备维修等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服务业。鼓励和扶持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互联网站,带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产业迅速发展。

  2.2.5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

  重点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和技术人才保障体系,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为全盟信息化平稳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2.2.5.1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的完善,做到管理无漏洞。建立与自治区对应的市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中心,保证信息传输和网络运行的安全。完善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应急处理预案,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和病毒检测处理能力,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2.2.5.2建立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加快全盟大中专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发展,培养信息化发展的实用人才。建立政府专门培训机构,普及项目管理、网络维护、系统集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等培训,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

  健全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对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核心技术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确保信息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吸引区内外信息化高级人才参与我盟信息化建设,让更多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技术骨干为我盟信息化建设服务。

  3.1加强领导,强化配合,形成合力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必须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各旗县市政府、各部门办公室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办公室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指导工作运行。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及时掌握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电子政务建设任务的完成。兴安盟信息化办公室要履行职责,主动工作,切实发挥指导、监督、检查、协调、组织作用,保障全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3.2千方百计增大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具体是要充分调动全盟各单位发展电子政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上级对口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他们的资金支持;盟财政也要从有限的财力之中调剂一部分资金,走一条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单位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建设经费筹集路子。二是狠抓规范,加强资源整合。要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必须把规范网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要建立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就必须要在整合和标准化上狠下功夫。对于条块分割严重的政府流程,梳理结果应是信息流结构纵横交错、以横为主,管理流程条块结合、以纵为主,以实现信息能够纵横共享。同时要打破孤立封闭的系统架构,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继续加快盟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初具规模的条件下,以信息共享互通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不同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与整合,形成基于共享的新的应用体系,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及水平。

  3.3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

  对于不同的信息资源开发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政府管理型信息资源应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部门(行业)自主开发,信息无偿共享使用(保密信息按保密制度要求共享)。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实行需求起步、政府推进、多方投资、联合共建、商业运行开发方针。商务信息资源实行政府倡导、政府保护、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开发方针。建立分布式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快制定全市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标准,作为各类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文件。政府部门应率先转变观念,加强部门协调,打破行业部门垄断,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带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互联互通。

  3.4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各旗县市政府要“按有利工作、保障发展”的原则,争取旗县市领导的支持,解决电子政务机构和人员问题。要下大力抓好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解决好技术人员的待遇、培训等实际问题,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巩固和吸引技术人才,稳定技术骨干队伍。要尽快培养一批业务熟、技术精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支“金字塔”型的信息工作人才队伍,为推动信息化进程提供人才保障。就电子政务而言,兴安盟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基层人员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3.5切实抓好电子政务应用培训工作

  培训是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培训工作要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理念、网络和安全体系建设知识,自觉运用政务网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决策事项,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电子政务的使用者和推动者。其次,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不仅熟练掌握自动化办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且能较好运用电子政务各项应用系统开展工作。第三,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网络建设和运行、应用开发和推广、网站管理和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把握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旗县市政府办公室要抓紧制定本地本单位电子政务培训计划,切实抓好落实。要通过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的电子政务管理与技术人员队伍,为我盟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6加强培训考核,强化公务员的信息化观念

  培训不仅是推广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普及新理念的过程。掌握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知识不仅是学习新的科技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政府公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因此,除积极开展大众化信息及电子政务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外,要重点加强对公务员的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并将信息化知识掌握情况作为对公务员考核的一项内容,增强公务员学习信息化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徐长安,副教授,中国信息界专家委员、获得局域网工程师,互联网组网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培训证书,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证书,国家信息安全技术资格认证。兴安盟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委员、希赛顾问团顾问、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信息协会会员、兴安盟档案学会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会员。先后发表论文80多篇和出版《电子政务培训教程》、《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和《兴安盟电子政务实践与探索》等12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