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关键要素分析
来源:中国信息界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受制于我国农村实际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探索和推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帮助和带动农村网络的接入和农民信息的获取。近几年,农村电子商务开始出现一种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即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完成农村易得产品的市场交易,并带动其他农村人员进入电子商务。自下而上的模式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基于实践调研上,归纳总结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演进模型和发展要素模型,并将这些发展要素提炼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分析了他们相互之间如何驱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要素 发展演进模型 发展要素模型

  1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及其发展演进模型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的将农村经济活动中易得的产品传递到市场并完成交易的全过程。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是指电子商务在农村组织过程中所有的经济活动,按照先后顺序包括网上培训、网上广告、网上营销、商品流转和网上售后服务等,每一项的好坏直接累加成农村电子商务的实施好坏。

  农村电子商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正经历着朝深度、广度同步迈进的发展历程。在地域广度的发展上看,正以一个农村带动一片农村、连片成面的趋势发展。在阶段发展深度来看,从最初级的发布产品信息、个体网商创业、公司化运作到TPR平台搭建的趋势发展。从不成熟到初步成长,再到发展成熟、最后到广泛应用,呈现出一个典型的阶梯演化的模型状态,如图1所示。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演进过程存在一个由基础信息发布和服务开始,进而发展到有局部或单独的电子交易行为,到成片成群的聚集发展,到高级的商盟或行业联盟等形式,进而可以推而广之,覆盖到更为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通过观察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演进,也很容易发现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演进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基本上都遵循上述的纵深两个维度上的发展规律,即区域上由点到面到片;业态上由单一信息发布到综合协作运营。

2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素分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有核心要素,也有外围要素。核心要素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资源,没有这个核心要素作为驱动力,农村电子商务是非常难成功的。外围要素是一个促进要素,有了这些外围要素,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会更好。这些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笔者参与的导师课题,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理论分析,笔者把农村电子商务要素模型归纳如图2所示。

  图2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关键要素模型


  2.1核心要素

  其中核心要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的人物,一个是当地农民的本身内生力量。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播“神火”,接“地气”。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素上看,领头羊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素中的另一种“神火”,是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启蒙者,星星之火往往都是领头羊带来和产生的。“神火”能否燎原,能否真正接通当地“地气”,还有赖于当地农村农民的内生力量,即当地农民是否有内生的欲望使用电子商务改变自身的生活状态,是否是农民本身自主自发的作为参与主体。当然农民的自身内生力量来源往往受制于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的发展状况,也受制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的模式是否能真正带给农民利益或多大利益。有了这2个核心要素,其他要素都将在这两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获得解决。

  以“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为例,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参与者,如沙集模式中的孙寒、青川模式中的赵海伶那样的“领头羊”率先了解到诸如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想法,果断地组织农村当地产品或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勇敢地开始利用网络销售平台,对接一个更广博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许多的挑战,包括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但是最后能够坚持并脱颖而出,无一例外不是历尽艰辛,意志坚韧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领头羊,就在于他们在创富过程中,通过经济效益的外部化,带动农村其他农户参与到市场机制当中来。内生要素上,在“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中典型代表是“沙集模式”,这一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靠领头羊和周边农户跟从进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是由农民自发做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沙集模式”对公共资源的索取很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特别可贵的还有它的内生性,内生的价值,从中会长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带动力。

  2.2外围要素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围要素包括农村电子商务硬件(电、网、地)要素、电子商务平台(信息、财、物和信用)要素、农村电子商务买方需求与卖方资源要素、农村社会政治环境和人员环境要素等。

  农村电子商务硬件(电、网、地)要素包括电力要素、网络设施要素和土地空间要素等。在目前我国农村,电力的稳定与否不仅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正相关,而且体现政府参与到农村发展中的决心大小,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村网络设施也是关键要素之一,事实上,运营商出于成本的考虑,我国很多地方农村,网络设施并不完善;比如在四川青川广大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非常低。另外,土地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在初始阶段也许不明显,但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后,信息化带来工业化的发展时,将是一个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以“沙集模式”为例,其典型代表东风村,广大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网商的发展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土地,缺少土地支持,厂房扩建,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发展就变得非常困难。

  电子商务平台(信息、财、物和信用)要素是指由政府或第三方社会团体提供电子商务的平台所承载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信用控制体系。电子商务要在农村生长和推广起来,离不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信用控制体系的完善,由政府或第三方社会团体提供电子商务的平台具有明显的易得性、流程化、常规化。信息流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里向同一方向流转的信息。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平台的信息流应该以市场需求信息为信息源,将信息源持续不断地传导到广大农村等信息节点,并保持信息流转的流畅性和常规性,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生根和萌芽。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确保信息流准确通达买卖双方的同时,还要解决资金流转的问题。而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环境中,资金流转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安全问题。在农村广大地区,物流的成本和压力往往相比城市地区要高得多,物流成本是网络经营成本的极大一部分,甚至决定了竞争优势。良好的信用控制体系也是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信用控制体系的平台是无法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买方需求与卖方资源要素是指现实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某种买方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刚性的还是个性化的需求;也有卖方资源存在的供给潜力,农村电子商务很大的一个效能就是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解决“农民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问题。“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其根本目的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缩短流通环节、沟通供需双方等特点,帮助农民去克服原有的信息弱势,直接对接大市场”。衣食住行是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刚性需求。农村农副产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质量的把控,借助网络对接市场,就很有可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在青川模式中,农民背山靠水,一直沿袭种养的黑木耳、香菇、竹荪和鱼虾等农副产品,在以前的交易模式下,由渠道商层层加价,真正给农户的收购价格一般极低,几乎接近农户的生产成本(往往不包括农户的人工成本)。而且平抑丰欠,农户没有积极的意愿更新技术或加大投入,这些符合市场刚性需求的产品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引入电子商务后,产品的市场反响很好,市场饱满的需求帮助网商能做到持续向农户采购,而且市场对品质的要求也由网商传递给农户,农户在有量的基础上改进技术、持续投入就变得更易实现。而且,据调查发现,由于市场对品质的认可,产品的高溢价政策和市场流通渠道的扁平化也使得农户可以获得更多单位产品收益,因此,积极性持续上升。还有一类需求是属于每个单独的消费者个性化专属性的需求,这在以往的市场模式下,可能无法得到逐一的满足。但是,借助电子商务,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汇流成大规模的需求,采用订单式的方式,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也得以实现。农民网商在选择具体的产品作为网络销售内容时,往往既可以在初期决定网商本身的成功失败,选择对了一个产品,则已经成功了一半;同时还往往决定了电子商务发展后期扩散效应,一旦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成功,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比如“沙集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东风村的产业由回收旧废塑料产业为主发展为以木材加工生产和电子商务销售为主,产业类型升级,农民的市场能力和经济水平也大大提升。

  农村社会、人员、政治环境要素是指农村本身存在的社会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政治经济等环境要素。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围绕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阶段演进不同,农村电子商务有不同层次的参与者,他们包括:农村农副产品的生产制作者、网商、物流工作者、公司管理者、网络培训者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好坏,尤其是后期的发展好坏,不可能避免的还受到当地农村社会和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在“沙集模式”中,当地政府的后置式服务、不越位、不越权,权力做好保障服务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向东.衡量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败的根本标准.中国信息界,2011(3)

  〔2〕汪向东,张才明.互联网时代下的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信息化建设,2011(3)

  〔3〕汪向东.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新致富道路---“沙集模式”及其意义.“沙集模式”调研报告.2010-10

  周海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络经济;

  张才明,博士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