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2月12日电(记者王子辰)57岁的黑龙江省农民李坚至今不曾拥有一台电脑,但互联网以及热心的80后志愿者,却帮助李坚为滞销半年的几千斤蜂蜜打开了销路。
对于这位中国最北省份的森林深处的养蜂人来说,“蜂蜜怎么卖一直是头疼的大事”。2011年,李坚丰收了近5000公斤蜂蜜,可半年时间只卖了不到100公斤。
无奈之下,家在黑龙江尚志的李坚和在湖南长沙工作的儿子李继文商量,把3吨蜂蜜用汽车千里转运。但接到蜂蜜后近两个月时间,李继文只卖出了100多公斤。
直到这位80后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和微博。李继文偶然看到,一个名叫“农享网”的网站正在帮助山东省菏泽市郭村镇农民谢光华卖胡萝卜。在一家微博网站上,“农享网官方微博”发出的叫卖胡萝卜的信息被大量转发。很快,谢光华家的5.6万公斤胡萝卜,甚至其所在村子的全部20万公斤胡萝卜都被抢购一空。
李继文与农享网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承诺将收益的一部分用做公益。为了得到农享网的支持和网友的认可,李继文还专程从长沙回到尚志,给森林环绕的农家小院和蜂箱旁的父母照了相以上网用作证明。
农享网是一个由中国各地志愿者发起建立的旨在帮助解决农产品(11.18,0.00,0.00%)滞销问题的网络平台。农享网的创始人之一徐亚锋说,这些照片和文字介绍使农产品的产销变的透明,通过互联网传播渠道的放大,可以有效改变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农民的供求信息不畅困境。
这位出身于陕西贫困农村的80后,现在上海一家知名IT公司工作。虽然生活环境变了,但徐亚锋说,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心和感情没有变”。
农享网的创始人还有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白庙村的80后女全国人大代表毕红珍。“原来在家乡,整条街上只有我办的小超市能上网,我就通过网上的信息给附近的乡亲邻居介绍外边需要什么。”毕红珍说。
2011年5月上线的农享网则把毕红珍在家乡的“农民信息之家”放大成“一个专门面向全国农村的供求信息交流平台”。据徐亚锋介绍,已经有约25万独立用户使用过“农享网”,其官方微博也有着超过11万关注者。
为了降低操作难度,“农享网”界面非常简单,也无需注册,发布信息时的“所在地”选项让用户精确到省、市、县、乡和街道的具体名称,以方便供求双方实现“精确定位”,官方微博也保持着实时更新。
就是这样,熟悉信息技术的80后年轻人,建立了网站、开设了微博、组织了固定聊天群组,试图为农民提供一个免费的信息发布平台,帮助他们打开农产品销路。
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
人大代表毕红珍说,多年的农村生活体验和调研经历表明,信息不对称和交通物流落后困扰着农产品的销售,而中间流通环节过多,不仅使终端消费者没有得到实惠,更挤占了农民的利益。
在经过了一个月的严格审查后,李家的蜂蜜入选了农享网的“城市对接农村”项目,短短2天内就卖出了2吨多,收到蜂蜜的各地网友也对这纯净原生态的东北椴树蜜赞不绝口。
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给了农享网的徐亚锋理想坚定:“希望未来能获得投资,招聘技术人员,开发新模块,并深入农村实地工作,涵盖全国所有村子,让每个村子在网上都有一个自己的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