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2012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12年,“两化”融合加快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面对新的形势,赛迪智库提出了启动实施全民信息消费工程,研究制定两化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创新工业节能减排投融资机制,明确对小微企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工业和信息化形势分析课题组”

  对2012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大,保增长、促稳定成为当务之急

  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加深,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2010年4月以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逐步深化,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当前,危机仍在持续演进和深化中,发展前景尚未明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调低了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并提出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 “危险期”。同时,发达经济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速趋缓,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全球经济再平衡仍需时日。

  (二)我国经济将在增速小幅回落中平稳运行,调结构、转方式亟待实质性推进

  拉动工业增长的三大需求呈现投资趋缓、消费趋稳、出口趋降的走向。同时,宏观调控政策弹性增强。2012年,财政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空间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将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货币信贷政策维持定向宽松,将为实体经济营造宽松有利的环境。

  生产要素供给持续趋紧,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油荒、气荒、电荒现象频现;“招工难”将呈常态化;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土地供给日趋紧张。

  (三)主要工业行业均成本上升、出口下滑、增幅趋缓,部分高端产品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

  原材料工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小幅下滑。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行业延续分化势头,钢铁行业微利增长及增产不增效问题依然突出,石化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建材、有色行业总体处于平稳运行态势。

  装备工业生产、出口增速总体趋缓。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增速将实现企稳回升,船舶工业增速将继续回落,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消费品工业在出口增速趋缓形势下仍能保持略有回升。棉花等主要原料价格进一步趋稳,消费品工业的整体生产增速将出现一定的回升,但不会太明显。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软件服务业成为增长亮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快速扩散。2012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600亿元,移动互联网将会在移动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B2B、B2C电子商务交易额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电子商务新模式不断涌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向综合购物平台转型,企业全程电子商务成为新趋势。

  软件服务业成为增长新亮点。软件服务业增速将高达30%以上,规模将达到2.3万亿元,其中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云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软件外包将是主要的增长点。

  (五)中小微企业经营复苏缓慢,面临生存竞争和转型升级双重任务

  中小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中小企业较为严峻的经营环境仍将延续,下半年随着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效应不断积累并显现,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可望探底回升。

  小微型企业面临生存竞争和转型升级的挑战。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困难加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形势严峻,生产经营困难形成倒逼机制,将推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六)两化融合加快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向综合集成和产业链协同演进

  试点示范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广泛开展,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大型企业将加快从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长链条供应链管理将会成为深度融合的重点。

  大型骨干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2012年,将有80%以上企业着手跨系统、跨平台的信息系统集成。其中物流行业将依托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的综合集成;钢铁工业将有超过50家的重点企业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信息系统。

  产业链协同应用将在汽车、钢铁等行业快速发展。2012年,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在内部集成应用的基础上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应用。供应链协同促进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敏捷化、柔性化。

  (七)政策引导与技术改造双管齐下,节能减排将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节能减排政策产生硬约束效应。“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税收政策也将进一步调整,并首次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

  二是近两年的技术改造以及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也将在2012年显现成效。随着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深入推进、重金属行业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范围扩大,相关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将有大幅度提高,对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下降形成有力支撑。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两化”融合向深度发展

  我国宽带网络普及率已大幅提高,但宽带速度很不理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将直接限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手机电视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

  (二)信息安全尤其是工控系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出挑战。随着“强后台”+“瘦客户端”的“云+端”模式成为趋势,跨国企业很容易获取国家敏感信息和数据,潜在威胁巨大。目前国内工业控制系统的年销售超过百万套,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绝大部分采用国外产品,漏洞和后门基本不可控。

  (三)工业节能减排存在投入不足、政策滞后和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

  由于节能减排专业性强、融资成本高,单靠企业自身积累难以承受,而现行节能减排政策对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引导不足,从而导致金融资本难以进入。当前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呈加速之势,而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很少体现地区差异。

  (四)工业发展的微观基础亟需夯实

  企业是工业经济的微观基础。受国际市场需求放缓、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利率汇率调整,以及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挤压,预计2012年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国家出台的提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局面。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还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五)正确看待工业增长速度平稳回落

  工业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逐步饱和,投资高增速难以持续;出口受外需放缓影响,增速也开始回落;消费虽然保持增长势头,但也呈现出稳中趋弱的特征。总体来看,“十二五”我国工业潜在增长率将可能步入下行通道。工业增速的平稳回落,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恰恰是我们换取结构调整空间、促进质量效益提升的有利时机。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启动实施全民信息消费工程

  全民信息消费工程包括“宽带中国”推进、智能终端普及、信息内容服务、电子商务应用等四个专项工程。“宽带中国”推进工程将加快推进光纤入户和宽带普遍服务,加强3G网络纵深覆盖以及向4G演进;智能终端普及工程将建立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基础软件商、核心芯片商及内容服务商等广泛参与的移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体系;信息内容服务工程将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传媒、数字家庭、电子出版等新型业态,提升医疗、教育、社保的网络化服务水平;电子商务应用工程将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健康发展,完善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信用体系等政策环境。

  (二)研究制定“两化”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一是促进离散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机械、汽车等行业普及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二是促进流程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广钢铁、石化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三是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广在线维护、融资租赁、集成总包等新业务模式。四是建立协同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上下游供应商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无缝对接。五是建立重点消费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六是建设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促进平台品牌化、专业化、精品化。

  (三)创新工业节能减排投融资机制

  发挥好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地方财政资金向工业节能减排项目倾斜。加大对工业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工业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模式。研究建立工业节能减排产业基金。借鉴生产者责任延伸的理念,探索建立工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引导基金。

  (四)明确对小微企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

  加大财政金融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实施结构性减税,进一步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延长税收减免期限,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政策受益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或废除部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破除行业进入壁垒,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

  (五)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

  制定海外并购指导目录,搭建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在量力而行、理性选择、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走出去”收购被低估的欧洲优质资产。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优势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欧企并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为海外并购融资。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并购交易加强金融监管,指导和帮助企业防范境外并购风险。

  (六)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链

  进一步扶持和发展信息安全应用产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创新信息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通过多主体、多手段、多技术完善监管体系。研究“云服务”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加强对云服务商的监管,强化云存储信息安全。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情报获取、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并研究制定《信息安全法》。

  (七)开展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效果、工业发展质量、工业节能减排绩效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建立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效果跟踪评价体系,及时跟踪和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工业发展质量评价,引导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水平上来。启动工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探索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监测和评估制度,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